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率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义,他英勇善战很快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并以能谋善战的八大王出名。

公元1631年,后金军开始铸造红衣大炮,但仅是形似,威力那是相当一般。

皇太极率军围困大凌河城三万余军民,在原本救援大凌河城的孔有德突然举兵造反,回戈连险山东诸县。

但如今毛文龙没死孔有德便没有机会举兵造反,没了孔有德造反那就没有孔有德降后金,带去红衣火炮和大批舰船。

这也是钱多多要改变历史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是火炮给了敌人只能增加自已人的伤亡,虽然他也无惧敌人的火炮,但自已的人的生命宝贵着呢。

崇祯调银十万俩赈济饥民,杯水车薪,只能说钱不多,到饥民的手里就更可怜了,福建农民起义,攻打瑞金县城,湖广大震,地裂沙涌,荆州府坏城恒十之四,人畜压死无算。

明末的时间线里好像就没什么好事发生,复遣中官监军,然监军多侵克军款,每战先逃,戒务更坏。

洪承畴接任三边总督,负责剿灭陕西境内农民军。

崇祯三年的六月,洪承畴当上了延绥巡抚,王左挂这家伙降了又反,被洪承畴给宰了。

洪承畴是杨鹤的得力干将,按说应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他呢,不但不支持,还大力围剿,而且啊,他不光围剿,还杀降呢,当时被他杀掉的投降农民军,多达数万。李自成、张献忠就老是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造反。

明朝老是搞不定“贼军”,就是因为这种诈降,这么看,洪承畴在这方面还是挺有远见的,明朝没能力养活那么多饥民,已经投降的,又都起来造反了。

没多久,洪承畴就和总兵杜文焕一起,在清涧县打败了张献忠,崇祯四年的九月,因为这事,陕西三边总督杨鹤被罢了官,还蹲了大狱,洪承畴就接任了陕西三边总督。

洪承畴把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改成了“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集中兵力打陕西的农民军。

崇祯五年的春天,有一股农民军扛不住官军的压力,往庆阳那边突围,洪承畴亲自跑到庆阳,指挥会战,和总兵曹文诏、贺虎臣一起围剿农民军,两边在西澳打了几十仗,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可天飞被斩杀,部将白广恩投降。

曹文诏又在耀州锥子山围剿农民军,农民军首领独行狼什么的后来也投降了。洪承畴下令杀了四百人,剩下的都打发走了。

崇祯六年的冬天,农民军转移到了明军防守薄弱的豫西楚北地区。

他们以郧阳为中心,分成好几支部队,在豫楚川陕之间来回穿插,进行着游击战。洪承畴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用重兵包围了起义的中心地区,发起了重点进攻,结果,高迎祥的义军在确山、朱仙镇等地接连战败,只好被迫转移到西部山区。

大明为了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的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的方针。

崇祯七年十二月,崇祯皇帝撤掉了围剿失败的陈奇瑜,洪承畴仍然担任三边总督,因为战功,他还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总管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的军务,成为明朝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当他调动官军进入陕西,重新组织围攻时,当时聚集在陕西的农民军有二十多万人,其中,闯王高迎祥及其部下李自成的力量最为强大。

洪承畴命令总兵贺人龙、左光先出兵夹击,义军向东突围,转移到了灵宝和汜水(都在河南)。

洪承畴是一位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钱多多对他的评价是有能力,若为中国古代忠君思想标定,他不忠就够死一万遍了。

他是明朝重臣,松山之败后降清,沦为贰臣,去清朝发光发热倒是混到了颐养天年。

真正忠心爱国志士却身首分离,可悲可叹!

公元1632年,农民军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聚集山西,连破诸州县,李自成攻陷修武县,杀知县刘凤翔。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那叫一个惨啊,灾荒连年不断,官府粮税却是一分都不少。李家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难啊。

李自成小时候曾经被送进寺庙当小和尚,法号黄来僧,说来也巧,曾经朱元璋也当过和尚,也或许是命运中有一丝丝的缘分。

平日里就给本邑的艾姓地主放羊混口饭吃,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没多久父亲也走了,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

可没多久,因为还不起豪绅文举人的债,他被戴上枷锁好一顿打啊,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他杀死文举人,又和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去当边兵。

不过,那时候边兵的生活也不咋地,粮饷经常不够,军官还贪污、克扣军饷,兵士们经常是饿着肚子挨冻。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那叫一个乱啊,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元年(1628 年)看不下去了,大手一挥,驿站大改革,精简驿站。

这一改,李自成倒霉了,他不小心把公文给弄丢了,结果工作没了,还欠了一屁股债。同年冬天,李自成因为还不起举人艾诏的债,被艾举人告到了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也挺狠,直接把他“铐起来游街示众,准备弄死他”。

还好李自成有亲友,把他救了出来。到了年底,李自成一怒之下,把债主艾诏给杀了。这还没完,他发现自已的老婆韩金儿和村里一个叫盖虎的有一腿,这能忍?李自成二话不说,又把老婆给杀了。

这下可好,两条人命在身,官府肯定不能放过他,吃官司那是死路一条啊。于是,他在崇祯二年公元1629 年二月和侄儿李过一起跑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去当兵了。

当时啊,杨肇基是甘州总兵,王国是参将。没过多久,李自成就被王国提拔成了军中的把总。

崇祯二年的冬天,后金兵大肆南下,京城告急。为了守住北京,朝廷赶紧从四面八方调军队过来防守。

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的部队跟着参将王国往京师进发,路过金县(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榆中)的时候,兵士们找参将王国要军饷,可王国这家伙居然克扣着不发。

结果呢,在榆中(还是现在的甘肃兰州榆中县),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都被兵士们给杀了,然后这些兵民就发动了兵变。

公元1630 年,王佐挂被明朝招安了,李自成转头就去投奔张存孟(不沾泥),还当上了个队长 。

崇祯四年公元1631 年四月,张存孟在陕北打了败仗,向明朝投降了。

十月,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所以在崇祯六年公元1633 年,李自成带着剩下的人渡过黄河,到山西投靠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被称为“闯将”。

同年,曹文诏带着一千多关宁军打败了山西的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逃到河南后,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