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多自从发现自已的力量还是太过弱小后,判断出这时候的他根本无法与这个庞大且正在走向衰落的巨兽相抗衡。

于是,他下定决心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如果想要在大明这片土地上拥有足够的实力,就必须要学会隐藏自已。

因此,他决定将发展重心放在山东和浙江地区,但并非选择在大县城里发展,而是转向村落,村落有更多地主乡绅,想要进入也困难,就需要更多利益捆绑。

同时,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那些在劳动改造中心接受劳动改造的人们的思想工作上。

时光匆匆,五年转瞬即逝。在这五年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大明朝廷和后金也开始了……

各种事情接踵而至,陕西、陕北地区遭受严重的旱灾,农民军借机起义闹事。

而崇祯皇帝也惊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袁崇焕竟然承诺五年内平定清兵之乱,但现在清兵却已经攻到自已脚下了。

崇祯只能在让内阁建议人选,而内阁给出的建议便是孙承宗,崇祯听了阁臣的话,让孙承宗五天内到京城来。

十一月晚上,孙承宗接到旨意,第二天就出发了。

十月十一日早上,他又收到崇祯帝的圣旨,封他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还让他管理兵马钱粮,驻扎在通州。十一月十五日傍晚,孙承宗到了京城,立刻去平台拜见崇祯。

崇祯帝说:“敌人入关都半个多月了,满朝文武没一个靠得住的,我就只能靠你了承宗。你打算怎么安排啊?”

“我在路上的时候,收到兵部的消息,说袁督师已经带着他的部队驻扎在蓟州了,又听说昌平总兵尤世威在密云,大同总兵满桂在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在三河,这个布局还不错,但又忽闻各路援兵返回本镇。这似乎有点不太对劲儿啊。”孙承宗进一步向崇祯说明自已的想法。

“袁督师守蓟州来抵挡敌人,尤世威协助蓟辽总督刘策守密云,满桂守顺义,侯世禄守三河,这样“三边将守三要地,互为犄角,势若排墙,地密而层层接应,既可以做都城的前锋,又可以做辽兵的后盾”。

其后又谈到了选将、粮饷、火器、兵丁等问题。

崇祯都很赞同他的意见,表示他不用去通州了,就在北京负责防务吧,还要赐他尚方剑,规定京营总协及坐门文武、大小公侯、五城御史、顺天府官,都得听他统辖。

“承宗啊,文武官员若要使用,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用完后让吏、兵两部奏报一声就行。”

“户部要是有钱粮要支用,直接取用就好,要是户、兵、工三部的司官耽误了军机,直接拿问,入援各军需要调遣的,直接调遣就好,总兵以下要是有违误的,按军法处置。”

孙承宗听见崇祯这种安排,也是铭感五内:“谢陛下看重,臣定不负所托!”

孙承宗出宫后就说道:“入宫奏对时,天子仁慈至极,就像家人父子一般温和。我仰头看到圣上一脸的焦虑辛劳,对我这个老臣期望之深切,真让人感动得痛哭流涕。而圣上的一举一动,都有尧舜的风范,真是大圣人大明君啊。”

第二天,孙承宗就到文渊阁上任了,接过了新铸的“总督京城内外战守事务”的关防。

十一月十七日上午,孙承宗又接到圣旨,让他去救援被后金军逼近的通州。

十一月十八日未时,孙承宗在拿到敕书、旗牌、关防等信物后,率领二十四骑出了东便门,飞驰奔向通州,与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一起固守通州,从这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北京。

孙承宗到通州两天后,皇太极就对北京发动了进攻。

二十二日夜,孙承宗从亲丁李景华那里得知这个消息,立刻点了三千骑兵,派游击尤岱统领,飞驰京城去助战,二十七日就抵达了广渠门,这时袁崇焕正在左安门与后金鏖战,尤岱部队的赶来促使后金军撤走。

另一方面,孙承宗又派马步官兵二千多,由副总兵刘国柱统率西行援京,与尤岱相机剿杀。他还想办法和在密云的刘策取得联系,让刘策派三千骑兵入援东直门,同时又和在通州城的保定巡抚解经传调保定“足够成营”的兵士约五千人,由游击马中骏率领入援,军中还带着红夷大炮和会操作火炮的夷丁。

谁也没想到夷丁到了涿州就不肯继续北上了,孙承宗只好又发檄文给涿州知州,让他组织民夫把红夷大炮连夜随军运到京城。

当他得知皇太极在南海子驻军,有可能向南侵扰京畿时,又赶紧写信给天津巡抚石声谐,让他来增援,顺便协调一下刚被赦免的马世龙和满桂的关系。

在孙承宗的一番操作下,通州一带终于安定下来,后金也转向西南去掠夺良乡、固安等地了。

遵化,三屯营被后金军攻破,赵率教殉国。

十二月初四日,袁崇焕被捕,祖大寿等率领关宁军往东跑了。第二天,崇祯帝命令孙承宗快马加鞭赶到山海关,去安抚那些东奔的旧部。

孙承宗还没接到圣旨呢,就在祖大寿等人经过通州的时候写信给他们,还派游击石柱国送去,信里说:“袁督师的事真是让人哭死了,就算士兵们都跑散了,也实在是太让人伤心了。但是既然大家都感念督师,一定会尽力剿杀外敌的。”

他还劝祖大寿顺势收复遵化,戴罪立功,来赎袁崇焕的罪,可惜这信没送到。

孙承宗连上两疏,解释关宁军并没有反叛之心,请求崇祯帝以安抚为主,赦免他们。

此时的关宁军已经开始跟崇祯这个皇帝开始割裂。

十二月初七日,孙承宗接到崇祯帝的圣旨,率领四百马兵以及副将茅元仪、游击石柱国、岳维忠等人在十二月十四日赶到山海关,这时候祖大寿已经破关而出了,但是孙承宗继续派马世龙去招安,成功让很多关宁军归顺。

再加上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还有祖大寿的母亲、妻子等人劝诫,祖大寿终于在十二月十六日听从命令了。

最终重被启用的孙承宗收复京东四城,也可以说后金军抢完所有东西开始回家了。

解决所有问题的崇祯心中愤怒不已,但看到跪在地上的袁崇焕已成一块烂泥,崇祯皇帝还是强压怒火说道:“你就是这样跟朕平辽的吗?五年时间过去了,还要朕再给你三年,如果还是毫无进展,朕的江山恐怕就保不住了!”

袁崇焕耷拉个脑袋,以无力辩解,本来还想把毛文龙杀了,大干一场,没想到清军竟然来大举进攻,反手掏心。

这时的崇祯皇帝内心早已骂娘,但表面上却不敢轻易表露出来。

这时,有人上报说袁崇焕与后勤部以及袁崇焕本人之间存在一些问题……

“启禀,皇上微臣要参袁崇焕与后金军私下串通,至大明于水火之中。”

崇祯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的疑虑愈发浓重。他暗自思忖着:“这个可恶的家伙,难道真的和后金达成了某种不可告人的协议?否则,后金怎会如此轻易地冲破防线闯了进来!我给予了他那么多钱财、人力,还对他寄予厚望并无比信任,但他竟然做出这般叛国之举!实在是辜负了我的一片苦心啊!”

崇祯越想越气,怒不可遏地吼道:“来人啊!将此人速速押下去,立刻处斩!这种背叛行为简直就是愧对了我的信任,让我感到痛心!如今,必须重新物色一个可靠之人来担任此要职。”说罢,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到底谁才能把清军赶出大明疆土呢?

还有陕北的农民!这帮人简直就是在误国啊!看看这局面……

“皇上臣一生忠君为国,微臣以无话可说。”哎!长叹一声的袁崇焕,便被侍卫拉了下去

毕竟他确实也无话可说,因为他之前提出的那个五年平辽计划,不但没能把清军军平定,反而让他们一路攻打到了京城城下。

再加上他又被诬陷跟后金有勾结,以崇祯生性多疑的性格,自然更不可能轻易放过他,就这样,袁崇焕最终还是被斩了。

后金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陷了永平城和滦州城!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明朝副使郑国昌宁死不屈,最终选择了自尽殉国。

他用自已的生命捍卫了的尊严,也展现出了无比坚定的忠诚与勇气。

然而,后金军并没有停下他们侵略的脚步,继续向着前方进军,企图攻陷更多的城池……

陕西农民军正式进入山西啊,开始了新新人的农民起义,这声势越来越大。

越来越难以控制崇祯只能挠挠头啊,加以处理。

崇祯开始效仿王守仁,行保甲法以防了乱民

保甲法是中国宋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将乡村居民按照一定户数编成保、甲,各保设保长,各甲设甲长,平时负责维护治安、催收赋税,战时则组织民丁参与战事。

这种制度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效能。同时,保甲法也促进了地方自治和民间自卫组织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

然而,保甲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官吏借此摊派苛捐杂税,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此外,保甲制度对人民的自由也有一定限制。

有趣的是,当袁家被查抄时,众人惊讶地发现,袁崇焕竟然毫无家产!要知道,袁崇焕这些年来为大明王朝付出了无数血汗,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朝堂内,他都倾尽全力,只为让大明得以延续下去。

尽管他可能并非完美无缺,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够称职,但他确实已经竭尽所能。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终他却落得了如此悲惨的结局,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让大明屹立不倒。

当庞大的大明王朝即将轰然倒塌之际,又有谁能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呢?

无论哪个名将,也只能暂且让它苟延残喘一会儿吧,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因为命运就如同这条道路一般,始终在不断地向前延伸,无人能够阻挡其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