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二年,公元1629 年,多尔衮跟着皇太极从龙井关闯入明朝边境,和贝勒莽古尔泰他们打下汉儿庄,都快逼近通州,快到北京啦。

在广渠门外跟袁崇焕、祖大寿打了一仗,虽然输了但是抢走了很多财产,后来在蓟州又把明朝山海关的援兵给灭了。

明朝崇祯三年,公元1630 年,攻打北京的大军打道回府,多尔衮和莽古尔泰先走一步,又把明军打得稀里哗啦。

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 年,皇太极一开始设立六部,就让多尔衮掌管吏部的事。

在攻打大凌河那一战中,多尔衮亲自上阵杀敌,一路冲到大凌河城下,城上的炮和箭像下雨一样,后金的士兵死了不少呢。

祖大寿决定献出锦州投降啦,十月二十九日夜,多尔衮和贝勒阿巴泰带着四千人,还有祖大寿原来的部下三百五十人,假装打了败仗,准备去偷袭锦州,锦州的明军出来迎战,结果被多尔衮打败了。

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 年5月,多尔衮跟着去征讨察哈尔。

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 年,皇太极和各个贝勒、大臣商量接下来要打哪里,在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中选一个。

多尔衮强烈主张先打明朝。他觉得应该先把明朝的统治基础搞垮,然后再夺取全国政权,所以他就建议皇太极每年都整顿好兵马,等谷子熟了就冲进明朝的地盘,围住燕京断掉他们的援兵,再毁掉他们的屯堡,这样就能消耗明朝的国力。

多尔衮的这个计策被皇太极采纳了,因为山海关外还有明朝的重兵把守,所以后金军就绕到蒙古地区,越过长城,好几次跑进明朝的境内,到处搞破坏,让明朝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可以说多尔衮给明朝的打击是非常巨大,身上是有活的。

接下来就要说关宁军祖大寿五年做的事了。

崇祯二年,也就是公元 1629 年的十月,皇太极带着军队从蓟州边外就杀进来了。袁崇焕听到消息,马上带着祖大寿去增援。

祖大寿说:“咱直接杀到蓟州,保护京师要紧!”袁崇焕觉得有道理啊,就听他的了。十一月二十号,祖大寿跟着袁崇焕在京师跟后金打了一仗,把他们打跑了。

十一月二十四号和十二月初一号,祖大寿和袁崇焕两次被召见进宫,结果第二次召见的时候,袁崇焕突然就被抓起来了。

祖大寿当时那个害怕啊,连辅臣成基命都看出来了,就劝崇祯收回成命,可崇祯不听。

祖大寿回营三天,就带着何可纲领着一万五千名关宁军往东跑了,还说自已是去出关打束部的,其实就是跑回关外大营了。

十二月十一号这天,祖大寿抵达山海关,碰上了新上任的督师孙承宗派来的总兵马世龙。这马世龙不仅带着圣旨,还拿着尚方宝剑,目的就是想劝祖大寿回去。

可祖大寿却说道:“奸臣当道,陷害忠良,我们浴血奋战杀贼,功劳却都归了满桂。而且还不给我们发军粮,将士们心里都有怨气,没办法才回来的。如果现在能赦免袁爷(袁崇焕),再把奸臣给斩了,来安慰一下大家,顺便给每个人发五两银子,那我就立刻回京师去讨伐贼人。”

说完,祖大寿就继续出关,直奔锦州的大本营去了。十二月十五号,才刚到山海关的孙承宗,又派了守备孙良继续去招抚祖大寿。

祖大寿收到了袁崇焕在狱中写的“勤王赎罪”的手书,再加上马世龙招安了一部分关宁将领,这就让祖大寿有点孤立无援了。

后来又经过他妻子的劝说,祖大寿终于接下了圣旨,听从了调遣。十二月十八号,祖大寿到了锦州,然后跟人约好二十四号领兵去西边增援。

崇祯三年正月初四这天,祖大寿带着军队开进山海关,孙承宗特别高兴地迎接他,还举行了誓师大会呢。

这时候呢,后金军把永平给攻占了,祖大寿就还是驻守在山海关,然后派兵守住昌黎和抚宁。

正月十八号,后金派了个明朝的叛徒,带了三封信到祖大寿的营地,想要求和。祖大寿跟孙承宗汇报之后,就把使者给杀了,信也烧了。

接着,祖大寿手底下的将领孟道、祖可法、黄惟正又在孛罗岭跟后金军打了一仗,把后金军打跑了,关宁军这下又得到了关内军民的信任。

崇祯皇帝知道了这事儿,发了两万两内帑银给军队,还夸奖了祖大寿,升他做太子太保。孙承宗呢,就拿崇祯皇帝奖谕里的“壮烈忠肝”四个字,写下来做成了金匾,挂在祖大寿的厅事上。后来孙承宗让祖大寿去救援滦州,但是滦州已经被叛徒献给后金了,不久迁安也投降了。

再加上皇太极刚入关的时候就占领的遵化,关内有四座城都被后金占了,跟祖大寿他们对峙着。皇太极听说祖大寿的族人住在永平三十里村,就派军队去把人抓了,抓到了祖大寿的一个侄子,还有他的亲戚家属。

皇太极给祖大寿的侄子安排了一所房子住,还派人看着,又让他的家人带着信去看祖大寿,但是也没收到回信。

二月,皇太极出塞走了,留下贝勒阿巴泰他们在关内驻守四座城。三月下旬,阿巴泰派祖大寿的族叔写信去问祖大寿的想法,但是也一样没收到回信。

一切准备就绪后,孙承宗在崇祯三年五月让祖大寿出兵,收复四城。五月初四,祖大寿举行了誓师大会,初六清晨就从抚宁出发了。

十一日,他和总理关宁总兵马世龙、延绥总兵吴自勉、三屯总兵杨肇基、宁夏总兵尤世禄、固原总兵杨麒、临洮总兵王承恩在滦州城胜利会师。

第二天黎明,十多万明军,包括祖大寿率领的两万汉夷官兵,开始攻城。祖大寿负责攻打东北方向,用大炮把城墙轰塌了。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明军取得了胜利。突然下起了大雨,后金军晚上冒雨逃跑,结果中了明军的埋伏,损失惨重。

这场战役关宁军伤亡也不小,但战果最多,斩杀了 753 个后金军首级。驻守永平的阿敏听说滦州被明军收复后,惊慌失措地放弃了永平、迁安两座城,逃走了。祖大寿和马世龙奉孙承宗之命,追击后金,各自都斩杀了 99 人。

此外,被张凤翼等人攻击的占据遵化的后金军,居然弃城逃走了。孙承宗一看,这哪行啊,五月十六日就命令祖大寿发兵出塞追击,在红螺山一带杀了 18 个敌人。至此,四城全部收复,这就是遵永大捷啦!

在主客易位的情况下,“多亏祖帅带兵直冲,军队的声势威震如山,于是诸位将领奋勇争先,胜利的局势如同破竹一般,追杀败兵,草木皆兵,收复永(平)、恢(复)迁(安),城池坚固如金汤,真是论功行赏,只有祖帅是当之无愧的名将啊”,祖大寿被定为有功诸将之首。

七月,崇祯帝加封祖大寿少傅衔,让他以提督的身份行事,还恩准他的一个儿子当锦衣卫指挥同知呢。因为束不的等蒙古酋长给后金当向导,孙承宗就让祖大寿出兵讨伐。

祖大寿从冷口出塞二百五十里,在骆驼山一带袭击蒙古,收获可多啦!同年十二月,朝廷考选军政,崇祯帝认为祖大寿“一直都有功劳,正好用来防守和围剿”,就让他继续当辽东前锋总兵官,不准他辞职。

崇祯四年二月,祖大寿告别永平,出山海关,回到锦州上任。当时,明廷听从兵部尚书梁廷栋的建议,让祖大寿重建广宁右屯卫,以此作为进攻收复的计策,留下他的部将兼妹夫吴襄率领六千士兵继续驻守永平一带。

三月底,辽东巡抚丘禾嘉与祖大寿、宁前道陈新甲商议后,决定先收复离后金较远的大凌河城,孙承宗表示赞成,四月初六上奏,四月二十六日得到旨意批准。五月初六,孙承宗将旨意传达给丘禾嘉。

七月二十日,松锦的砖块烧制完成,祖大寿随即率领四千士兵前往大凌河,征调一万四千班军筑城,并派秦翼明率领的一万石柱土兵守护。此时,梁廷栋已经离职,新任兵部尚书熊明遇反对修筑大凌河城,崇祯帝听从他的建议,决定暂停大凌河工程。

八月初二,孙承宗接到兵部传令,暂停修建大凌河城,将班军调往蓟州修城,于是让祖大寿安排撤军,先撤走了石柱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