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武胤
远在蓝星之外,其他维度的世界。
武胤国
天成历五年
上京城内,青云蔽日,麒麟天降,入威远侯府。少顷,麒麟身散异彩,目露霞光,仰天长啸,腾云而走。
当日,威远侯世子姜存降生,京城百姓见此奇观,人人惊呼天赐祥瑞,福佑武胤。武胤帝刘升闻信,于朝堂之上大笑称:“天佑大胤,降麒麟子。”
没人知道的是,麒麟入府之时,口衔狰狞鬼面,鬼面奇光迸射,见者无不胆寒。
而这一天,威远侯府诸多奴仆消失,再不见踪影。
同年,威远侯姜九歌率大军攻破元夕国门,元夕帝御驾亲征被俘,元夕宣布国灭。
姜九歌功居首位,封齐国公。
…… ……
天成历七年
武胤帝素闻姜存有早慧,故召见其父子二人。却不想皇后早产,一时危在旦夕。
刘升此刻在产房外来回踱步,抓住一旁面色焦急端着血水出来的太监吼道:“钰儿怎么样了,里面什么情况?”
老太监腿脚颤抖,直接跪倒在地,他将脑袋重重磕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嘴上不停求饶: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刘升见状大怒,一脚将其踹翻:“狗奴才,朕问你皇后怎么样了?”
老太监当然知道皇帝与皇后之间向来恩爱,他也知道皇帝一直为皇后没有亲生子嗣而苦恼,他更知道太医诊出皇后所怀孪生子当天皇帝的喜悦。
所以,他不敢说。
“生啦!生啦!是龙凤胎!”
就在老太监以为自已难逃一死时,里面传来稳婆惊喜的声音。而刘升也顾不得那么多,撇下老太监就冲了进去。
事后皇后称,本已身临死境神游天际。却遇烈日灼空,龙凤纠缠,龙不得鸣,凤难展翅,二者即将沉渊。
忽见青云蔽日,天雨欲来。伴着一声异吼,一头麒麟踏云而出,同时,龙腾万里,凤翔九天。
刘升听后略有所思,令太子刘霄拜齐国公世子姜存为义兄,公主刘瑶与齐国公世子姜存立下娃娃亲。
同年,齐国公姜九歌率军灭天玄,紫极二国,自此中原一统,武胤之敌,只余漠北王庭。
武胤帝刘升改元半江,姜九歌功封威远王,成为武胤开国以来第一个活着的异姓王。
…… ……
半江历十一年
武胤皇后孙钰病逝,武胤帝刘升性情大变,不理朝政,迷信江湖方士,劳民伤财,于无为山俢筑长生道观。
除此之外,派大军兴兵南海蛮夷之地,坊间传言皇帝为求长生灵丹,不顾生民百姓。
一时谣言四起,民怨沸腾。
…… ……
半江历十二年
漠北王庭举族南下,四十万铁骑踏破武胤二州之地,攻下二十七城,屠十三城。武胤北境,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因大军皆派往南海,北地只余威远王携十万兵力急援。然这十万人如铜墙铁壁,漠北铁骑再难前进分毫。
自此,北地局势稍有缓解。
…… ……
半江历十四年
天玄国,紫极国残余势力隐忍多年,于武胤境内多处起兵作乱。
同年,漠北王庭再度集结大军准备南下,还未等两军相接,武胤国上京城内又传噩耗。威远王姜九歌被查出通敌叛国的证据,连发十二道金牌勒令其回京受审。
然而他在受押回京途中却打杀多名官差,畏罪潜逃消失无踪。
武胤帝刘升大怒,下令免其官职,革其王爵,贬为庶民,念其功绩祸不及妻眷。
留威远王府供其妻眷居住,非有旨意不得离开上京城半步。
…… ……
无为山长生观,一处暗室之内
赤裸的上身伤口遍布,双手双腿都被枷锁束缚,姜九歌艰难地睁开眼,死死地盯着来人。来人伸手为他理顺杂乱的发丝,富有磁性的声音低语道:
“九歌,不要恨朕。”
姜九歌嘴角略有苦涩,他虽狼狈却仍是仰起头,紧盯着来人质问:“为何?为何不等我平反逆贼,击溃漠北来敌?”
来人正是当今武胤帝,刘升。
却见他缓缓收回手臂,悲声叹道:“不是朕不等,是皇后等不及了。”
他转头看向身后阴影处,其中竟有一佝偻老者缓缓走出。
刘升面色阴沉,肃声喝问道:“李少翁,如今皇后停灵三载,以南海玄龟之尸及不化冰制成棺椁,以皇后朱凤位格护其魂灵,以朕青龙之气日夜蕴养。”
“而今阴年阴月阴日,白虎之心就在眼前,朕问你,皇后,究竟能不能醒来?!”
李少翁闻言身形一颤,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他掩饰的很好。他低下头,语气坚定道:“万民血引炼四象神丹,恭喜皇上,今日必得见皇后矣。”
刘升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随后转过身拍拍手。在姜九歌惊愕的目光中,地面轰然裂开,一座龙龟造型的巨大棺椁缓缓升起。
棺椁中冒出阵阵寒气,早已逝去多年的皇后赫然就在其中,面容没有丝毫改变,依旧美艳端庄,栩栩如生。
刘升看向震惊之中的姜九歌,忍不住双眼通红道:
“三年前钰儿病去后,朕派人翻遍了古籍,网罗天下异士,而这李少翁,据传神乎其神。”
“他说取万民之血为引,集四象之力,可炼神丹,于极阴之日,逆转阴阳,使亡者生。”
“这些年百姓骂朕不理苍生,谏臣骂朕不问朝政,他们都以为朕疯了!长生长生,长生何意!”
“朕所求的从不是什么长生,朕只求天地网开一面,让钰儿醒过来!!!”
“若没有她,千年万载,何必独活。若没有她,江山社稷,取之何用?”
“白虎杀将,炼其心魄,震慑幽冥,护魂归兮。九歌,只差最后一味药了。”
锁链传来剧烈的振动声,姜九歌浑身肌肉紧绷。事到如今他已经全部看懂,他咬着牙嘴角溢出鲜血,而后厉声大喝:
“刘升!你糊涂!!!我就说北地二州怎如纸糊,漠北仅用一月便拿下两州之地,原来是你派人,屠了十三城!”
“想当年,于乱世中我助你开国,我就想过自已有一天会死在你手中。你每大喜必动杀心,你以为能瞒过我吗?”
“天成五年我儿降生,我府中诸多奴仆竟半数是你暗卫中人。你大喜称此麒麟子,我灭了元夕方才抵消你的杀意。天成七年你闻我儿早慧,杀心又起,我为你一扫中原。”
“我想过你会因我功高而猜忌,因我名显而生疑。这些年我处处隐忍,现在你居然告诉我,你听信江湖骗子之言,要杀我复活亡妻。”
言到此处他不再挣扎,而是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哈,刘升!皇上!!!”
“可笑我今日,竟死于小人之手!”
复活亡妻吗?
你还是那样天真啊。
姜九歌闭上眼,过去一幕幕在心头浮现,最终释然叹道:“请陛下,念臣多年苦功,勿要牵连家中妻儿。臣,拜谢了……”
“朕,答应你。”
封王拜将扬威远,马踏亡魂数万千。长恨此身非我有,一命赠君还君愿。
没等再多说几句,李少翁已一手托盘一手持刀,颤抖着将刀刺入姜九歌的胸膛。
刘升紧闭双眼,踉跄着倒退几步,神情恍惚间差点跌倒。
他想到了当初与姜九歌的誓言,两人于死人堆中爬出,自此拜为兄弟。两个蓬头垢面的年轻人,却发誓要将乱世终结,创立一个百姓安宁的国家。
他想到了得知姜九歌获子时的羡慕,他将众多暗卫舍命送来的竹简,大笑着扔进火盆。哪怕染血的竹简上深深刻着八个字:「麟衔鬼面,恐成灾变。」
他想到了听闻姜九歌攻破紫极国都的捷报,当天他兴奋的夜不能寐。只恨未能亲临战场,去一睹他的风姿。那一年,他改元半江,这天下江山,应有姜家一半。
最后的最后,他只是长叹一声:
“九歌,我从未想过杀你。”
等他睁开眼,姜九歌早已头颅低垂,青丝披散。而李少翁端着满是鲜血的瓷盘,呆立在一旁。
盘中心脏,跳动不止。
…… ……
未良久,在刘升殷切的目光之下,李少翁颤抖着将手中那颗赤红的丹药,缓缓投入躺在玄武尸棺里的皇后口中。
静,空气如死一般的宁静。
刘升面不改色,眼神却如鹰隼般紧盯着他。李少翁打着哆嗦,额头冒出冷汗,仿佛在这幽暗的密室多待一秒,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可下一瞬,死去三年的皇后竟真的缓缓坐起身来。刘升快步冲上前,不小心撞倒了李少翁。
他顾不得那么多,伸出手想要触碰皇后的面庞,又骤然收回,仿佛怕一不小心将其碰坏。
刘升双手搭在棺椁之上,语气激动,甚至隐隐有哭腔:“我的钰儿,回来了,回来了!钰儿,你睁开眼,看看我啊。”
李少翁呆坐在地,眼神微愣,似乎有些意外。可紧接着他就大笑出声,状若疯魔:“哈哈哈哈哈成啦,道爷我荣华富贵,一步登天啦!”
刘升没心情理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皇后。口中轻唤着她的名字,在这一声声呼唤中,皇后终于睁开双眼。
她漆黑的双眸中竟真的出现神采,略有僵硬地扭动脖颈,眼里全是柔情与悲怜。
皇后纤细的手指抚向刘升的脸庞,感受着她指腹的柔软,刘升眼底热泪涌出。
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背负万世骂名,哪怕成为千古昏君,只要你在我身边,所有的我都可以放弃。
可惜美好总是短暂的,刘升还未来得及说什么,皇后整个人竟从手指开始,缓缓消散。
感受着脸旁的温度的退散,刘升脚下失衡,头顶冕旒滚落。
他披头散发,瞪大了眼睛,哀声道:“不!不!别这样,停下,快给我停下!钰儿,我求你了,不要走!”
他伸出手想要抓住皇后的胳膊,却只抓了个空。皇后的尸身犹如海市蜃楼,终是化为泡影,徒留一地悲凉。
刘升眼前骤然变暗,气血翻涌而上,一口黑血喷得李少翁满脸都是,随后猝然晕厥在地。
一间暗室,死去的武胤战神,消失的皇后尸身,昏迷的当朝天子。或许,还有枉死的百万冤魂。
李少翁忽地笑出声,他的身子不再颤抖,原本佝偻的背不知何时也已挺直。他长呼一口气,随手抹了一把脸将血渍擦净,只觉得浑身轻松。
如果真的有报应,自已怕是要死上一万次吧,可千万别让我等太久啊。
他面带笑意,迈着轻快地步伐向外走去,将脚边帝冠踢向一旁,摇着脑袋哼着小曲:
“我本天上那逍遥的仙儿~”
守在门外的暗卫统领听到里面的动静,又见李少翁如此疯癫,顾不得皇令,冲进暗室查看…
…… ……
半江十四年
武胤帝刘升突发恶疾,仅昼夜之间,山陵崩。
留遗诏言,赦免威远王姜九歌一切罪状。
其子姜存承袭王爵,另封「麒麟上将」。
姜家后人,与国同龄。
坊间传言,皇帝临终含泪,口中喃喃姜九歌之名。想起二人多年情谊,不忍临终仍见其戴罪,故而有此旨意。
此君臣之谊足以为万世赞哉。
而后,年仅十四岁的太子刘霄即位,建元开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