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一些回忆的碎片,拼凑出了千把字,没想到得到亲朋好友的纷纷鼓励,遂有了写长篇的想法。

小说分为三卷,以三位80后女性的自述,描写从青葱岁月的求学与恋爱,到中年踌躇的梦想与现实。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她们在大都市里拼搏,她们在“诗与远方”和“现实苟且”之间彷徨、抉择与前行……我想,这多多少少能与我们的现实产生某些共鸣吧。

【女儿成了我的第一读者】

今天,终于在仓促中完成了第一卷《青春飞扬》。很意外的是,在这段时间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女儿竟然成为了我的头号读者。她把文中的“燕子”当成了我,经常要我跟她讲我年轻时候的故事。我担心她会“入戏”太深,就不断提醒她,文中的“燕子”只是借用了妈妈的一个名字而已,故事更不是妈妈的自传,可她坚持她的想法。

【创作是现实中的想象】

我坚持不懈地跟她“澄清”。我告诉她,要当一名作家,不仅经历要多,更重要的是要多读书、会观察,还要善于想象。我说,妈妈的这篇小说,是现实中的想象,没有原型,但也并非无迹可寻。她点头认同,但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声称我的小说不能天马行空,所以故事原型一定与我相关。我绞尽脑汁试图“纠正”她的想法,直到有一天,她边看文边说:“真没想到我的妈妈也有这么青春可爱的时候。”我决定不再与她争论了。

【妈妈也曾年轻过】

我开始庆幸自已写了这一篇青春的回忆小说。它让我的孩子知道,她的妈妈不仅仅是整天围着她的生活、学习,在厨房里、在单位里忙进忙出的中年妇女,她的妈妈也曾经年轻过、青春过、有追求、为了梦想奋斗过。

在写作过程中,孩子会偷偷看我的初稿,我不给她看,因为她有时候说的一两句话会改变我最初对人物的设定,甚至人物的结局,但是,越写越发现,我真的多多少少地受了她不少的影响。

她说,“燕子”像一只小白兔,乖巧伶俐,厉害起来也没有杀伤力;“学长”是一只狐狸,精明狡黠,对燕子的喜爱若即若离;“叶子”是一只傲娇猫,好奇心也重,爱打听八卦,而“周毅”是一只的“仓鼠”,见到叶子怂怂的,但又忍不住对叶子好,天天给叶子买吃的;“开开”是一只布谷鸟,身姿矫健,会跳舞、会唱歌;“阿连”是一只萨摩耶,微笑天使,对燕子无时无刻地好;“月师姐”是一只海豚,智慧宽厚,善解人意……

她甚至还画了一张人物草画来表达她对‘他们’的看法,并让我猜一猜,画中都一一对应哪些人物。没想到,我一看就都猜对了!

青春是一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我们用跌倒受伤去学会成长,每一朵花,在我们惊羡她绽开时的明艳时,是否也知,当初她的芽儿,曾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感谢所有喜欢《那些年,我听见蝴蝶的尖叫》的朋友们,感谢你们的鼓励,小说第二卷正在酝酿中,从青年走到中年,独上高楼,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2022年6月16日初稿于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