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大楚儒门界一位资深的半圣——楚敬贤的优秀门徒江文轩,在周游四海过程中,与魔教圣女云朵朵坠入爱河。

历史上,儒门与魔教一直水火不容。

儒门门徒竟然违背门规,计划与魔教女子潜逃,楚敬贤自然大发雷霆。

楚敬贤亲自动手,耗费两年时间,最终将江文轩捉拿归案,并斩杀云朵朵。

面对师傅与爱妻,江文轩陷入绝望,选择自尽。

临终之际,江文轩将他与云朵朵所生的孩子托付给师傅,希望楚敬贤能够原谅这个无辜的孩子。

江文轩宁死不愿返回师门,楚敬贤心中怒火难平。

但对于江文轩的孩子,楚敬贤终究没能下手。

最后,楚敬贤安排人将这名尚未满三岁的孩子——江白送至枢密院,自此不再关心此事。

枢密院天秘司下属的一个秘密训练营,专门培养各国皇宫中的太监与宫女。

这些自幼接受严格训练的孩子,结业后会经枢密院重新安排身份,悄然派遣至各国皇宫中潜伏,成为枢密院潜藏的暗子。

楚敬贤原本的意图很简单,既然江文轩未能为大楚贡献力量,那么由他的儿子来补偿这份亏欠。

因此,江白在枢密院天秘司接受了长达十五年的特殊训练,并最终被派往大魏皇宫中深藏身份。

不难想象江白在儒门修为上的非凡才华。

他不仅出自一位大儒之家,还受到了半圣的指导。

这就是楚福得知江白身世之后的首个反应。

江白显然是血统纯正的楚国子民。

在枢密院长达十五年的密集训练之下,一位天资卓越的大楚儒门后裔并未被认出其真正价值,反而被当做太监进行培养,从而切断了他追求儒门圣道的可能。

若此事曝光,枢密院必将面临严厉的制裁,甚至遭到楚敬贤这位资深半圣的严惩。

毕竟,楚敬贤原本并未指示将江白培养为太监,而是希望他能成为忠诚于大楚的勇士。

因此,这一秘密绝不能让楚帝或楚敬贤得知。

为保护这一秘密,楚福亲手清除了所有知情人士,并销毁了所有与江白相关的档案。

楚帝并未察觉到楚福的内心动机,更关心的是如何最小化这起刺杀事件对大楚王朝声誉的影响。

随着楚国子半圣公开表态后,大楚儒门界对江白所倡导的心学的兴趣日增。

即便是长期闭关,专注于自己修行的楚敬贤,也对心学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大楚王朝必须给予全天下儒门界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不能损害到自身的尊严和声望。

因此,楚帝决定让枢密院承担全部责任。

楚帝下令彻查此事,声明刺杀江白的行为是个别人士的个人行动,与大楚王朝和枢密院无关。

楚帝承诺将严惩涉案人员,并向江白提供一个公正的解释。

...

夕阳下,景国的景湖儒院景色宁静美丽,魏国的大学士孟晨在学生李云的陪同下,在湖畔轻松漫步。

孟晨满怀欣赏地对李云说道:“子敬,真没想到你竟是引导江白儒门修行之人。”

他连连拍打李云的肩膀,表达了对李云的认可和赞许,认为李云不仅是江白的朋友,也是其导师。

孟晨此行参加景国新晋半圣的庆典,一方面是为了表达敬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开寻求麻烦的大楚半圣。

长期以来,魏国儒门的衰落令孟晨忧心忡忡,但在这一刻,他看到了魏国儒门通过抵御大楚的阴谋并创立了能够铸就圣道基石的新儒门的希望。

心学之道,由江公公所铸!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每逢回忆起这番话语,孟晨心中便涌起强烈的激动。

只需深入领会“江公公心学”,魏国的儒门界必将复兴昌盛。

传闻“江公公心学”面世三日内,仅在魏国境内便有三千儒生成功凝聚气息,达到新的境界!

何等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

魏国建朝以来,儒门尚未有过此等盛况。

“师傅,江公公才华横溢,儒门根基深厚,学生不过是为他敲响了学问之门而已。”

李云谦卑地表示:

“您曾言,导师引导学生入门,个人修为取决于自我。儒门修行,重在一个‘悟’字。”

“在此之上,学生远不及江公公。”

我李子敬竟有幸成为江公公在儒门道路上的启蒙者!

这是何等荣耀之事!

回想起初在宫中与江公公的相识往来,李云心有所感。

仅仅数月,江公公不仅从儒门入门迅速跃升至修性境界,还独立创立了一门颠覆传统儒门的新学问。

其儒门天赋实为罕见!

遗憾的是,江公公的太监之躯限制了他进一步的儒门修为。

然而,他所创立的心学却为全天下的儒门修士指出了一条全新的圣道之路。

江公公的名字,将在儒门圣道史册上留名,流芳百世。

景湖儒院内那块儒门圣道碑,乃是天下最大之一。

碑上现显“魏,江”二字及“白”字上半,足见江公公心学尽管未竟全功,已获圣道碑的肯定。

众所周知,儒门圣道碑,非圣贤显圣,不得留痕。

这并非意味着江公公已成圣人,而是其心学乃真正的圣道学问!

初至景湖时,各路儒门修士皆自视甚高,对魏国儒门不屑一顾。

如今,众人竞相与魏国儒门建立良好关系。

一切变化,皆因江公公心学所致。

“子敬,今日为师将分享一则儒门秘辛。”

孟晨轻抚花白长须,显得颇为得意,笑着说道:

“虽称秘辛,在儒门圈内早已不是秘密。”

“知道为何景湖儒门突然改变对我大魏儒门态度吗?”

李云不假思索回答:

“自然是因为江公公心学!”

孟晨肯定又否定,缓缓解释道:

“是也非也。”

“儒门秘典载,任一圣学之初成,都仅能造就限定数目的高修,天道赐福于首批接触者。”

“而首批触及圣学之人,此生至少可成半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