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庆亲王奕匡:太费心了,我怎么能收他袁小四的钱呢?

大清位面。

雍正看着画面中懊悔不已的慈禧,他是气不打一处来啊!

“现在知道后悔了?现在知道变法的重要了?”

“要不是李鸿章拼命护你,你早就应该跟着那175名大臣一同见阎王了。”

大清开国位面。

皇太极看着画面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慈禧,他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

因为这一切,都是她慈禧活该。

“现在后悔有什么用?”

“我大清的银子都被你赔光了,人家小日子都直接跻身世界强国了,我大清帝国还是这副半死不活的模样。”

“这都怪谁?这都只能怪你这个不孝玄女的慈禧啊!”

.....

【清末新政中,有两个人的表现尤为突出,一个就是袁世凯,另外一个就是张之洞。】

【张之洞,官二代,16岁就获得了河北省高考的第一名,也就是在乡试中中了解元。】

【26岁,考取了探花,也就是在皇帝主持的殿试中,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

【此人比较爱臭美,给自己取号香帅,年轻人,身家好,学习成绩优异,人长得又帅。所以这个张香帅,难免是目空一切,喜欢空谈阔论。】

【不过张之洞的伟大之处呢,就是在空谈之余,还能做点实事。】

【张之洞在出任湖广总督时,按照他自己发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八字原则。

创办了汉阳钢铁厂,汉阳兵工厂,一时间,

汉阳造,成了品牌货,硬生生的把武汉打造成了一座重工业城市。】

【袁世凯和张之洞在接到了慈禧发出的最高指示后,同时提出了教育兴邦,实业救国的工作计划。】

【他们在教育上,都主张办新式学堂,搞义务教育,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根据需要进行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

【还要选择优秀的毕业生,送到国外培养现代化人才,慈禧也支持他们的想法。】

【并予以批准实施。】

【于是袁世凯在山东各地,办起了新式学堂,实施四年的免费义务教育,还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地方大学,山东大学堂。】

【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大学。】

【而张之洞呢,将武汉的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也就是今天的武汉大学。】

【他还把两湖书院改成了两湖大学堂,这两所学校,日后培养了多个著名的反清领袖,比如:黄兴,宋教仁,都是出自这两所院校。】

【虽然张之洞跟袁世凯比,胆识上和气魄上都差了些,但是也算得上一个厉害人物。】

【李鸿章死后,留下了两笔巨大的遗产,政治势力遗产和经济势力遗产。】

【经过多年的考验,只有袁世凯和盛宣怀有资格接手这两笔遗产,

袁世凯接手了政治遗产,

而盛宣怀接手了经济遗产,】

【42岁的袁世凯,接过了李鸿章手中的火炬,离开了山东,担任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也伴随着李鸿章身死,袁世凯对李鸿章的淮军旧部,礼贤下士,每天都在办公室里约谈这些淮军旧人。】

【袁世凯的谈话,完全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谈话交流,没有一点官架子,这让这位淮军的老臣子心里很舒服,感受到来自袁世凯这个新的北洋大臣的尊重。】

【袁世凯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成功接受了淮军的全班人马,】

......

大汉位面:

刘邦看着袁世凯轻松搞定了淮军旧部,也是不由得赞叹:“这袁世凯倒是有两把帅子,这收服下属的能力,都快赶上我了。”

大唐位面。

李二也是对袁世凯竟能如此礼贤下士的广阔心胸,十分赞赏,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袁世凯这家伙干得不错,他本可以直接以北洋大臣的高官接管李鸿章的淮军旧部,

但他却没有这样做。”

“毕竟如果这样做的话,或许能得到李鸿章遗留的淮军部队,但肯定是得不到这淮军旧部的军心。”

大明位面。

朱元璋对袁世凯御下有方的才能也是频频点头:

“这袁世凯是个人物,只可惜生在满清鞑子政府,浪费了人才。”

大清位面。

雍正皇帝对这袁世凯的做派也是十分认可。

“此人可堪大用,只可惜,当年的戊戌变法被慈禧那孽畜扼杀了,

否则我大清又怎么会轮到至此。”

.......

【淮军旧部中其中有一个叫做杨世琦的奇才,杨世崎1862年出生,安徽人,22岁中举人,此人眼光独到,】

【因为此时,袁世凯的举人大哥徐世昌,已经被外放,于是袁世凯给杨世崎安排的角色,正是自己身边的首席智囊。】

【此时的袁世凯,根基还不是很稳固,一来,老师李鸿章死了,

二来,老领导兵部尚书荣禄也在1903年去世了,

杨世崎对袁世凯说:“我们要想迅速强大起来,朝廷里,就必须有一个强力的合作伙伴。”

“属下看中了一人,正是那庆亲王,奕匡。”】

【根据这个杨世崎的分析,一来这奕匡是个没本事的家伙,

而且及其贪财,很容易控制。

二来,杨世崎认为这奕匡会接替死去的荣禄,成为新的领班军机大臣。】

【荣禄虽然很忠心,但是也有个最大的缺点,太有个性,太有主见。

让慈禧老佛爷很不爽,

所以慈禧太后一定会在现有的大臣中,选择一个最听话的,出任新任军机大臣。】

【奕匡胆小,而且没有主见,正是不二人选。】

【袁世凯在听到杨世崎一顿分析后,便直接就把锁定了新的大靠山,庆亲王奕匡。】

【随后,杨世崎便带着巨额银票,找到了奕匡,奕匡顿时是眉飞色舞,虽然表面上假惺惺的推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奕匡说:“袁大人太费心了。我怎么能收他的钱呢?”】

【而杨世崎知道,如何给他台阶下,杨世崎说:“袁大人知道王爷不久,必定出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军机处办事,每一天都要花钱来打点宫里面的大小太监和宫女,”

“而且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这些钱不过是作为王爷的零花钱用,以后我家袁大人还要特别报效。”

【于是,奕匡便心安理得的收下了银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