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来了
最近,宫里采购来的食材越来越少,越来越差。我好奇的问了一下负责采购的宦官,他说最近城外闹了蝗灾,很多百姓已经食不果腹,能弄来这些食材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会吧,一个小小的蝗虫能有这么大威力?我在心里嘀咕着,急忙打开系统查阅了一下资料,这不查不要紧,看完资料后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史料记载,秦王政四年 (公元前243),秦王嬴政十七岁, 秦国发生前所未有的蝗虫灾害。数以万计的蝗虫遮天蔽日,浩浩荡荡的掠过秦国几乎所有的田地,所过之处农作物被啃食殆尽,遍地狼藉。
在那个年代,生产力落后,每年生产的粮食也仅仅够勉强糊口,百姓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存粮。由于没有存粮的维持,大量百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
饥饿的老百姓也开始像蝗虫一样到处挖野菜,啃树皮,所到之处树干都是光秃秃的。即便是这些难以下咽的野菜树皮,也很快都被吃光了,没有了可以充饥的东西,大量的灾民在饥饿中绝望死去。
更可怕的是,当时正是夏天,天气炎热,死去的尸体很快腐烂发臭产生细菌,当时的人已经连温饱都不能解决,又哪里有时间去埋葬死去的尸体呢,就这样,一场大瘟疫悄无声息的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又夺走了数以万计的生命。整个秦国上下,此时已是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此刻的我,虽然在宫中并未直接受到蝗灾的威胁,但是,我已经明显能感觉到秦王的焦虑了。他每天都是对着全国各地呈上来的救灾奏章,愁眉苦脸。饭菜也吃的很少,并且下令要节省饭食,每天尽量只吃一些简单的饭菜,与百姓共同渡过难关。
这天晚饭,秦王的膳食里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一道野菜。秦王平时爱吃肉,极少吃素菜,即使偶尔吃点蔬菜,也不可能吃野菜这种低等食材。望着眼前这盘野菜,秦王夹起一筷子,放在嘴里久久不能下咽。
随后叹了口气,说道,即使是这最粗劣的野菜,却有很多百姓已经吃不上了,寡人作为一国之君,却让百姓过得如此民不聊生,实在是愧对列祖列宗啊。说完就放下筷子,接着处理奏章去了。
我从未在秦王身上看到如此的消沉和落寞,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厨子,我还是决定帮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跟秦王请了假,来到城外,我想亲眼看一下蝗灾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形。
以前的我也好奇,蝗虫不是可以吃的吗?儿时经常在田野里经常抓蚂蚱蝗虫烤着吃,既然没有饭吃,那么多蝗虫为什么不抓蝗虫来吃呢?
后来才了解到,蝗灾的蝗虫体内会产生毒素,味道很难吃,吃了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而且穿越到秦朝,我才知道,原来这时的人们还很迷信,在他们看来,蝗虫泛滥属于‘天灾’,这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他们别无他法,只能祈求上天的饶恕,更不敢吃掉这上天的处罚。
秦王已经决定,择日举行祭天活动,请求上天开恩,早点结束这蝗灾。
来到了城外,满眼望去,到处都是荒芜的田地,没有一丝绿色,残留的作物杆子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红棕色的蝗虫。头顶时不时有黑压压成片的蝗虫掠过,这种情形仿佛梦里末日时的地球。
我弯腰在田里抓了一些身体发绿的蝗虫,这种绿色的蝗虫体内还没有开始积累毒素,可以食用。带回去后,便用油炸了一下,洒上椒盐,端到了秦王面前。
秦王诧异的看了看眼前的食物。在他眼里,这是上天为了惩罚他派来的使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祈求上天的宽恕。而我直接把这些使者给油炸了,太不可思议了。
我当着秦王的面,拿起来一个炸好的蝗虫,放到嘴里咔呲咔呲的嚼了起来,认真说道:这小小的蝗虫没什么大不了的,大王您是要灭六国,平天下的王,小小的蝗虫,不过是您嘴里的一道食物罢了,吃掉它就是了。秦国百姓的命运不在上天手里,而在您的手里,秦国的命由你不由天。只有您才能带领百姓战胜蝗灾,平定天下。
秦王迟疑的拿起一个蝗虫,慢慢放到嘴里,味道还不错,嘎嘣脆,蛋白质是牛肉的五倍。接着就一口气吃完了整盘的蝗虫。吃完之后,秦王仿佛想通了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秦王振作精神,带领秦国百姓积极的采用一切方法消灭蝗虫。白天组织百姓挖沟阻断蝗虫的前进路线,晚上在农田里点燃篝火,吸引蝗虫飞入火中,大量消灭蝗虫。而且让百姓翻开蝗虫经过的土地,让藏在地下的蝗虫卵在阳光下暴晒而亡,防止次年蝗虫卷土重来。
同时下令:发放国库仅有的存粮,救济百姓,征集民间存粮,1000石粮食可以换一个爵位。可是这些也是杯水车薪,百姓家中粮食也比较困难,征集上来的粮食依旧不够用。于是秦王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国家,决定以战养民。
正在前线与魏国作战的秦国大将军蒙骜,收到了秦王的密令:“如今秦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难,蝗虫过境,寸草不生。百姓正忍受着饥饿的煎熬。所有的秦国将士必须不计代价夺取粮食,缓解国内的灾荒。
蒙骜作为秦国名将,很懂得调动士兵的情绪,他问秦军士兵:“天降灾难,我们远在国内的妻儿父母们都饿着肚子,期盼我们送回去救命的粮食,我们该怎么办?”
秦军中传出了震天的吼声:“攻城,攻城,攻城”。
在这种破釜沉舟士气鼓舞下,秦国将士接连突破魏国多座城池,将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回了国内,在不断的战争中,用战争收缴的粮食来养自己的国家,这才度过了这次灾难。
虽然这次蝗灾给秦国带来了一场不小的灾难,但是坊间传闻,正是因为这次闹灾,也成就了一道陕西名吃--凉皮。
由于蝗灾加干旱,田里的稻谷都没有收成了,百姓无法按时向朝廷纳供大米。在秦国户县秦镇有个叫李十二的,平时喜欢研究美食,于是用家里仅存的一点大米碾成米粉,蒸出米皮,浇上自己做的调料。献给秦王,秦王吃后觉得味道软糯醇香,爽口弹牙,很是喜欢,便免除了秦镇百姓的赋税,并命李十二将制作方法传传授出来,秦镇家家户户都会做了米皮,于是便发展形成了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秦镇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