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大妈后,盛安意回到屋内,将书籍一一摆放在书桌上。她翻开一本封面泛黄的《本草纲目》,开始仔细阅读起来。每当遇到不解之处,她便拿起笔仔细标注,并在一旁的小本上记下自已的疑问和心得。
午后,阳光变得炽热起来,盛安意决定出门向村里的老农请教。她戴上草帽,提着装满笔记本和笔的小篮子,踏上了前往田间的路。一路上,微风吹过稻田,带来阵阵稻香,让人心旷神怡。
“大爷,您好啊!”盛安意来到一位正在田埂上劳作的老农面前,恭敬地打招呼。这位老农是村里的种植高手,对各种农作物的习性了如指掌。
老农停下手中的锄头,擦了擦汗,笑道:“是安意啊,又来找我这个老头子聊天来啦?”
盛安意笑着递上手中的甜高粱幼苗:“大爷,您看这甜高粱的长势怎么样?我按照书上的方法种植,但总觉得还有些不足。”
老农接过幼苗,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眯起眼睛,仿佛在脑海中搜索着过往的经验:“嗯,这苗子是不错,长得挺旺的。但要想让它们长得更高更壮实,还得注意几点。”
“大爷,您请说。”盛安意连忙掏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首先啊,施肥要适量且均匀。甜高粱喜欢肥沃的土地,但也不能过量施肥,不然容易烧根。另外啊,病虫害防治也不能忽视。这甜高粱最怕的就是蚜虫和斑病,得提前预防。”老农边说边用手指轻轻拨弄着叶片,似乎在寻找可能的病害迹象。
盛安意听得入神,不时点头记下要点。她心中暗自感叹,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背后,蕴含着农民们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经验。
“大爷,真是太感谢您了!您的话让我受益匪浅。”盛安意感激地说。
老农摆摆手笑道:“不用谢我,咱们村能有个像你这样用心的人,是咱们的福气啊。以后有啥不懂的尽管来问我就是了。”
告别老农后,盛安意满怀信心地回到家中。她立刻根据老农的建议制定了详细的种植计划和管理措施,包括施肥的时间表、病虫害的预防方案以及灌溉的频率等。每一项计划都经过她反复推敲和修改,力求做到科学合理。
接下来的日子里,盛安意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甜高粱的种植上。她每天清晨都会早早起床去田间查看甜高粱的长势,根据计划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调整。她还特意制作了一个记录本,每天记录下甜高粱的生长情况和天气变化等信息,以便随时掌握种植动态并作出应对。
随着时间的推移,甜高粱幼苗在盛安意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起来。它们的茎秆逐渐变得粗壮有力,叶片也更加茂盛鲜绿,穗子也开始饱满起来。每当盛安意站在田间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海时,她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成就感。
转眼间,金秋十月悄然来临。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而不刺眼正是收获的好时节。盛安意和周时宴一大早就来到了甜高粱田边望着那片金黄色的海洋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看这些甜高粱长得多好啊!”周时宴忍不住赞叹道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沉甸甸的穗子仿佛能感受到它们蕴含的生命力,“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盛安意站在一旁微笑着点头她的目光温柔而深邃仿佛能穿透这片田野看到更加遥远的未来:“是啊这些甜高粱不仅解决了我们养猪场的饲料问题还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农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两人相视一笑然后开始收割甜高粱。他们手持镰刀弯下腰去一刀一刀地割下成熟的甜高粱穗子然后将它们整齐地堆放在一旁。虽然汗水浸湿了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田间的甜高粱越来越少而那一堆堆金黄色的穗子却越来越高。每当一阵微风吹过那些穗子便会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低语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安意你看那边!”周时宴突然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田地兴奋地喊道,“那家人的甜高粱长得也不错啊!”
盛安意顺着周时宴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了一片长势良好的甜高粱田。她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时宴我们不如去帮帮他们吧?毕竟我们都是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周时宴闻言欣然同意:“好主意!我这就去叫上几个兄弟一起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