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朝廷的应对2
到了醉香楼后,两人点了一桌子好酒好菜,大快朵颐,好不痛快!酒足饭饱之后,他们又聊起了如何处理山东龙爷这件事。
温体仁一边抚摸着下巴处的胡须,一边目光坚定地看着周延儒,表情十分严肃地说道:“依我所见,以目前的状况来看,这已经是最为恰当的解决方案了。如果真有什么更好的法子,恐怕事情也不会演变到现在这个地步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我们必须要从长计议,不能操之过急,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啊!”
周延儒听了温体仁的话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暗自思忖道:“的确如此啊!此事至关重大,必须深思熟虑、谨慎行事,绝不可轻率妄动。”
于是,他端起酒杯,轻啜一口,接着慢条斯理地说道:“嗯,你所言极是。然而,咱们也不能束手无策、坐困愁城啊!总得琢磨出一个妥善的对策才行。”言罢,他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当下朝廷财政状况窘迫至极,库银亏空严重,财源枯竭,实难再承受更大压力。况且,北方的后金势力蠢蠢欲动,局势动荡不安;而陕西一带更是乱局丛生,暴乱频仍。整个国家已然处于生死攸关之际,着实经受不起丝毫风吹草动了。”
“很快就会派秦良玉,洪承畴前去围剿乱贼,待平定叛乱之后,我们再观察一下局势,寻找合适的时机对着山东来的贼寇动手。毕竟,此时需以大局为重。”说罢,温体仁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问题。”
周延儒就开始捧道:“温兄所言甚是有理啊!确实不能轻举妄动,否则极易引发诸多问题。那么就如此处置吧,到时告知下方之人,与那山东贼寇好生商量,瞧瞧能否稳住他,这山东之地的贼寇亦非善类啊!竟然在此危急关头对我朝施压胁迫,等处理完山陕俩地贼寇,定也要叫他吃不消兜着走才行!”
这件事又过去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传到了朱由检的御案之上。
朱由检仔细地看着这份消息,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这份奏折对陕西而言,无疑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原来,陕西地区再度遭受了一场极其严重的饥荒,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出现了一个来自山东的人物——龙也。请注意,这里所说的“龙也”就是山东的某位龙爷,他原本的身份在上报的奏折里已经转变成了山东的一个平凡富商。
被内阁作为修改,总结的意思就是:龙也此人散尽家财只为报效大明,虽有救民之举,但此人文化水平太差,做事极为狂妄,愿皇上宽恕他狂妄罪行,待山陕俩地太平之后,秋后算账!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位阁老竟然错误地预估了朱由检此时此刻的心境和态度。当朱由检读完那份奏折之后,他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奏折中所提到的那位行事狂妄之人,朱由检完全视若无睹,他的眼中只看到了这位富商愿意散尽家财去拯救数十万百姓性命的义举。
山陕两地一直以来都是朱由检心头的一块巨石,令他焦虑不安、心力交瘁。尽管他已经调拨了大量的银子和粮食,但各种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每天传来的尽是些坏消息。
而自已身为一国之君,甚至连饭食都十分俭朴,可百姓们的生活却依旧苦不堪言,每况愈下。如今得知居然有这样一位无需花费银子就能挽救众多百姓生命的富商存在,朱由检不禁感叹道:“此人必定是我大明的忠心之人,爱民爱人如此!”
朱由检是真的一心是为了大明百姓,省吃俭用,最终为了老朱家体面吊死在梅山歪脖树,此人心是不坏的,只不过局限在那里。
世上有为国捐躯的百姓,是英雄。
世上有为国捐躯的士兵,是英雄。
世上有为国捐躯的大臣,是忠臣。
世上有为国捐躯的皇帝,是什么?
大明亡了都怪他一人,那这口锅背的太大了。
国就是由无数个家组成的,国破了,这无数个家又怎能好过呢?
朱由检心想:“既然这个人愿意帮忙筹集救灾款项以救济难民,那就应该好好地鼓励一下他,千万不能让他寒了心!”
于是连忙派人去找阁老过来商谈,给什么赏赐,来表达对这个人的感激之情。
“既然几位阁老都到了,那就商谈下给这山东富商龙也点什么赏赐比较好,毕竟这龙也救活大明百姓数十万”朱由检见人都到齐,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周延儒听到这些话却感到十分困惑。
尽管他们在奏章上表示龙也有救助灾民的能力,但明确表示此人狂妄自大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啊,这朱由检没到底看不懂啊。
现在皇帝这么一说,他们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但由于皇帝已经发话,他们也不好直接反驳。
呃,现在想要……针对此人啊,那不是证明他们欺上瞒下了嘛,周延儒只能张开嘴,举手称道:“皇上圣明!定是我们的中兴之主啊,如此富商就为大明鞠躬尽瘁,还能散尽家财,一定是皇上的英明神武感召了他,皇上下旨封赏,定是应当。”
随着周延儒的说话,温体仁也站了出来说道:“可是,皇上此人既无官职,又无身份,还是一个商人,商人大多重利误国,也不好给赏赐。”
朱由检便开口道:“那若是不封赏此人,怕是寒了这商贾之心,为我大明散尽家财只会多活几个百姓,封个小官当当把,就把那千元村的县令封给他好了,此人如此爱民,定会做好此事。”
朱由检想要在家乡给钱多多一个小官做做时,一旁的周延儒连忙阻止道:“皇上万万不可啊!此人虽说有些意思,但我们可不能轻易地就让他做官啊。商人重利,若等山陕俩地评定,到时把这商人重利的习性传到官场,到时官员可怎么管理,这可是大忌啊!万一此人无能,更容易酿成大祸。”
朱由检一听,也是连连点头称是。
听完这两位内阁大臣所言,崇祯也觉得不能轻易地给人封官,但心中却也有些为难。毕竟这位钱多多为国家散尽家财,如果不给予一定的赏赐,恐怕会寒了龙也的心啊!于是,朱由检沉思片刻后,决定先口头封赏他一个名义上的“山东善人之家”的称号,并承诺日后若有机会定当重用。
此外,朱由检还封赏了陕西千元村附近三千亩良田给他家,虽然这些良田位于干旱地区,但也是皇帝的一片心意。朱由检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暂时了结此事,同时也能让钱多多感受到朝廷对他的重视。
最终这报效国家散尽家财的钱多多,只得了一个称号和闹旱灾的三千亩良田。
真是让人想哭又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