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姚贾深施一礼,义愤填膺的说道:“启禀我王,按照我大秦法律,凡在秦从事间谍被抓者,处车裂之刑。韩非在我大秦,屡屡暗传消息,泄露我大秦机密,不处车裂无以警戒后人。请我王恩准。”

听闻姚贾要拿韩非开刀,我的心中不禁一阵紧张,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呆呆地坐在王座上发愣。

心里暗暗骂道:“韩非啊韩非,你可是堂堂韩国公子、荀子高徒,如此大才,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姚贾算计?就这么点小手段,就能让你翻船?你这书生气也太重了吧!”

李斯躬身一礼,连忙为韩非开脱道:“韩非,经天纬地之大才,百年未得一遇。我大秦荡灭韩国在即,韩国灭,韩非无所依存,日后必为我大王所用啊。”

姚贾将目光投向了左丞相王绾与渭阳君赢傒。

只见两人心领神会地对视一眼后,同时向前迈出一步。躬身行礼,并异口同声地表示道:“韩非是知法犯法,绝不能轻易饶恕他,否则难以让众人信服啊!”他们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带着一种不可动摇的决心。

我暂时收回心神,心中暗自叹息。如此大才,不能为我所用,实在可惜。然而,看着群臣们一脸期待地望着自已,我知道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果断而坚定的君主。

于是,我强压下内心的不舍和惋惜之情,冷酷地开口道:“既然如此,就命廷尉府暂且将韩非羁押起来,待日后再行处置。至于他的刑罚……”说到这里,我的声音略微停顿了一下,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缓缓地,不情愿的说出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字眼——车裂。

听到这个决定,群臣们纷纷露出满意的神色。

我知道,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果断而坚定的君主,所以我必须做出这样的决定。

“什么?陛下要杀韩非!”听得此言,廷尉李斯顿觉五雷轰顶,当场呆立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直到夜幕降临,他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目光呆滞地喃喃自语道:“我明白了,一定是姚贾那个小人从中作梗……”

此时已近傍晚戌时(夜里八点左右),天空一片漆黑,只有点点繁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李斯怀揣着一瓶美酒和一碟佳肴,缓缓走向关押韩非的牢房。

一路上,他的步伐沉重而缓慢,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愧疚,他知道自已无法改变这一切,但还是希望能在韩非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他一些温暖和安慰。

当李斯来到牢房门前时,一股阴森的气息扑面而来。牢房内光线昏暗,弥漫着潮湿腐朽的味道。他深吸一口气,轻轻地推开了门,走进了这个狭小而阴暗的空间。

“韩非兄,李斯无能啊!我实在是无法救你性命了。大王已经同意了姚贾那厮的话,决定要将你车裂处死。

今日,我特意带来些你平日里最喜欢的酒菜,与你最后一叙。此是一杯毒酒,李斯实在不忍心让你受车裂之苦啊!”

李斯的声音充满了悲伤和无奈,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下来,滴落在酒杯里。

他颤抖着双手拿起酒杯,递给韩非。

韩非默默地接过酒杯,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他知道自已的命运已经注定,但心中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甘。

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长叹一声:“罢了,罢了……这也许就是我的命吧。

韩非临死前,用尽全身力气,发出最后的请求:“李兄……我……我还有一个请求……”

他的声音微弱如蚊蝇,几不可闻,但李斯还是听到了。

“韩非兄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一定不会推辞!”李斯泪流满面的说道。

韩非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道:“我一生所学,却未能得以施展,实在可惜。于是,我便想将自已的思想和学说写成一本书。

如今,这本书已经完成了七八成,这牢狱里便是我所保存下来的所有书稿。

请李兄帮我将它整理成书,取名为《韩非子》。希望我的学说能够流传下去,让更多的后人得以了解和学习。”

说完,韩非轻轻地闭上了眼睛,仿佛终于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李斯接过书稿,心情沉重地承诺道:“韩非兄,放心,我一定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你的学说一定会被世人所知,流传千古。”

韩非微微一笑,缓缓地闭上了双眼,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斯看着手中的书稿,感慨万分。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书籍,更是韩非一生智慧的结晶。

他决定要好好整理这些书稿,让它们成为一部传世之作。

李斯看着韩非身死的样子,心中一阵阵刺痛。他们曾是同门师兄弟,一同跟荀况大宗师学习。

如今学成后天差地别,却有着不同的境遇。很难想象当年不是偶然发现厕鼠和仓鼠的区别,自已现在会混成啥样子。

人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他想起曾经一起求学的日子,那些欢笑和争吵都已成为过去,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大王,此乃韩非所著《说难》,实在是千古奇文啊!”李斯看着手中的竹简,眼中闪烁着钦佩和思索的光芒,不禁感叹道。他将竹简递给了我,让我亲自阅读这篇文章。

我接过竹简,认真地阅读起来。随着文字的展开,我的心情愈发激动。这篇《说难》犹如一把利剑,直刺人心,让人感受到韩非对人性、政治和权力的深刻洞察。其中的智慧和见解令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韩非这位韩国公子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佩之情。我抬起头来,目光坚定而有力地看向远方,高声喊道:“赵高,传寡人之诏命,即刻释放韩非,赦免其所有罪责。”

声音回荡在宫殿之中,带着决然和果断。我深知这样的决定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我相信自已的判断。

这篇《说难》不仅展现了韩非的才华,更揭示了他对国家治理和人民福祉的关切。这样的人才,值得我给予机会,加以重用。

在那一刻,我感到一股豪情涌上心头。我决心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我相信,只有汇聚天下英才,秦国才能真正实现强大和繁荣。

“启禀我王,韩非已于昨夜饮鸩而亡。”李斯泣不成声的说道。

“立马给我灭韩。有如此大才,而不知道珍惜,留其国祚有何用?”我怒不可遏的大声喊道。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