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朱标,朱元璋,张中正三人论天下局势。

“爱卿,你是说这叫美洲的大陆上,有叫红薯和玉米的良种?可真亩产千斤?”

张中正指着地图上美洲和印度次大陆两块地方“是的陛下,玉米和红薯原产于美洲大陆,红薯可顶一时灾荒,可当菜吃,若是短期也可当做主食。保存起来也十分容易。”

“玉米则更加优秀,可以长期当做主食,且保存起来更加容易,只要环境干燥,保存五到十年不是问题。”

朱元璋捋着胡子,朱标这两则热切的看着张中正指挥画的世界地图,看着印度次大陆,不由得疑惑问道“这块叫印度次大陆的地方,又有什么良种?”

张中正挠了挠头“有什么特殊良种我还真不知道,我只知道此块有新疆两倍大小的大陆是天然的世界粮仓。”

“这一整块大陆上,都能做到每年两耕甚至三耕,可谓是天选宝地。”

朱标听了张中正的话,眼睛立刻红了起来“张师此言当真?!”

朱元璋同样紧紧盯着地图上的印度次大陆和美洲大陆,呼吸逐渐变得急促。

这时张中正突然弯腰作揖,开口说道“陛下,微臣刚刚穿越来时便说过您的四皇子朱棣最后做了皇帝,在他继任后,文成《永乐大典》,武功五征匈奴,更是开启华夏大地第一次大航海时代的伟大皇帝。”

“微臣深知,做臣子不可测皇恩。可是作为从未来穿越而来的人,微臣实在不忍心看四皇子就这样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啊!”

朱元璋瞥了眼张中正,没有说话。倒是朱标一拍脑门,只觉得张中正有些太过想当然。

张中正的意思很简单,既然朱棣也有当皇帝的能力,为何不让他打出去,就算不封国外,那起码也要物尽其用,总不能就这么扔在封地里看守朱家江山吧,那也太浪费人才了。

只可惜,政治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人和人之间又没有心灵沟通的能力,又有言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朱棣他能听从朱元璋的话一辈子没有造反的心,那朱棣的孩子呢?

没人会把所谓的血缘和文化看的太重。

美利坚脱胎于英吉利,美利坚二十世纪的时候不还是一样剥削英吉利?

人类只有对自己的同类才会产生最大的恶意。人种对人种,家族对家族。没人敢拍着胸脯保证,保证后世子孙一定不会造反。

张中正见朱元璋依旧不说话,还想上前劝两句,却见这时朱标使劲对他眨眼睛,张中正这才把话咽了回去。

一场会议就这么潦草的结束了。

第二天一早,奉天门听证。

户部尚书沈立本报“陛下,今日凌晨收到急报,河南春雨变暴雨!”

“此次暴雨十年未有,直接冲垮了多座河堤,望陛下快做决断,以免百姓民不聊生,饿殍千里。”

朱元璋微微皱眉,户部有多少银子他最清楚。如今虽然早就提前做了一点预防天灾的准备。但是当真正的天灾来临时,这点准备又显得极为不够用。

只是这银两又该从何处来?

朱元璋这时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朱标,朱标心领神会,退到后殿,敲了敲还在地图中睡觉的张中正,将他叫醒。

“早啊殿下,今日怎么这么早?”

可能是魂魄身体的原因,张中正虽然不怕太阳,但是每天都要睡六个时辰,知道这一情况之后朱元璋和朱标也很少大早上就来叫他。

“张师,河南暴雨,春播恐怕就要耽搁了,而今朝廷又无银两,张师可有什么办法?”

张中正挠了挠头,他有什么办法?他又没干过救援队的活。

低头沉思了一会问道“大明税款,从何而来?”

朱标立刻如数家珍一般说道“大头自然是田税,张师的新税法还没有完善,所以暂时没有推广。第二便是盐铁生意,第三便是商税。”

张中正一脸疑惑“大明也有商税?”

朱标笑了笑“自然有啊,只是不多。父皇厌恶商人,剥夺了商人很多的权利,所以商税也不是很多。”

张中正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这盐铁生意是什么?”

朱标费了好大的口舌给张中正科普了好一会,张中正才明白盐铁税和盐铁生意的大概流程。

总而言之,铁生意就是官府直营,盐生意就是皇家批个条,然后有这个条子就能卖盐,不然就是私盐。

因为大明大部分的盐都是海水蒸煮或者晾晒而来的海盐,所以不仅效率低下,盐分的成分也不稳定。

张中正突然想起之前刷短视频见过的制盐工艺,便想到是不是可以依靠这个办法赚一笔富人钱,然后再便宜推广给穷人。

哪知道朱标摇了摇头“不可能啊,天下商贩何其多,盘根错节连在一起,若是官府敢推出平价盐,商贾便敢将世面上所有盐全部搜干净。”

“而且,父皇和孤都有一种感觉,便是这做盐生意的商贾,都与朝堂大臣有一些关系,只是目前还没什么证据,还没下手而已。”

听着朱标的抱怨,张中正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个好主意。

“殿下,如果一个不大的小作坊就能日产盐千斤…殿下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

“先用少量的盐把他们的钱全都榨出来?最开始装作要给百姓便宜盐,然后商贾们自然不愿意盐价降低,到时候就会联合起来收购咱们的盐。”

“只要造成短缺,便会有商机,甭管这个商机真假都会有大量商人入局。到时候我们便以此来收割天下商贩的银两,直到将他们榨干。到时候得了银两,平价盐也能推广出去,岂不美哉。”

“而且就算失败了也没事,不过是没能收割天下商贩而已,只要能让百姓吃到平价的便宜盐就算成功。”

“而且,微臣觉得,只要这群商贾够贪,他们就逃不出这次阳谋,盐就在这,他们不买那之前的高价盐,花钱买的盐引都成泡影。他们联合买,人多眼杂,必有漏洞!还能清算一波朝堂上的百官,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