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法最大的受益者。
就是皇帝。
他这样反对礼法,就是反对自己皇帝身份的合法性。
他道:“朕不是反对礼法,大明也必须要有礼。”
“一个符合大明利益的礼。
“只不过,如今的礼法,太过腐朽落后了。”
“朕要重新确立礼法。》
“做出符合大明的礼来。
朱元璋眼神幽幽。
孙子的志向还真是够大的。
要制定一套礼法出来。
“制定礼法容易,要天下百姓接受可就难了。”
他说道。
“皇爷爷放心。
“朕乃天子,口含天宪,言出法随。”朱允题正色道:“天下人必
定会接受新礼法的。
朱元璋就喜欢看孙子这一副至高无上的姿态。
咱老朱家的种。
老朱家出的天子。
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老大知道自己英年早逝,对不起咱。
知道给咱留下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孙子。
让自己晚年不至于过的那么凄惨与无力。
“今年的进士,可能是大明开国以来最多的一次恩科。”
能不是嘛。
只要写骂孔家的文章,就有加分,写得好是还能直接就是进士。
士子们能不铆足劲的写?
朱元璋问道:“你准备怎么安置他们?”
“人一多,位置可不够哦,到时候你要伤脑筋了啊。
朱允题笑道:“到时候皇爷爷就知道了。”
“你就不能现在就说。
“保密啊,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
天子决定,在殿试写出批判孔府的文章。
就能赐进士。
当即就朝野震动,哗然一片。
无数大臣纷纷上书,劝谏陛下。
但陛下乾纲独断,所有奏本全部都被烧了。
根本不会改变注意。
反观这一次会试的举人老爷们。
那叫一个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啊。
他们到处都在高呼圣天子在世,大明乾坤清朗啊。
还有这样的好事。
骂孔家就能赐进士。
那可是进士啊。
多少人一生,就盼着这个进士。
有了进士的身份,也是能够光宗耀祖,祖坟冒烟了。
改变命运前途的机会,就在前方。
“这样的进士,怕是天下人都不服啊。
“对啊,到头来,可能会遭到同僚同窗们的白眼啊。”
“谁管呢,反正到时候我们就是进士了。”
“也是,哈哈,圣天子英明….…。”
今年会试落第的。
可是气的不轻。
他们不敢说圣天子如何。
却能带着酸味的阴阳怪气举人老爷们啊。
一时间。
金陵的各种消息,那叫一个劲爆。
举人老爷们神清气爽,很是得意,钻研孔家的事情来。
希望写出让陛下高兴的文章,直接就是进士了。
甚至还有专门的人,给这些举人提供各种思路或是作料。
有的干脆就跟举人老爷一起,提前商量如何写这篇文章。
反正这个题目。
人尽皆知。
陛下只要不改的话,那就是开卷开始啊。
提前这么久作答,还能写不出一片好文章来?
这是有多瞧不起他们啊。
能够从天下各地的人才汇聚的会试之中,脱颖而出。
谁笔杆子下面,没有点真才实学的?
这对他们来说,不要太简单了。
一个个沉下心来,开始研究文章。
金陵反而是安静了下来,没那么喧嚣。
机会摆在眼前,谁会想着错过啊。
错过可就是后悔一生。
朱允题这会儿。
却是有了正事要做,暂时把孔家的事情放在一边。
毕竟孔家之事,不是那么快就能解决的。
“陛下。
朱大政跟朱大国亲自拜见朱允题。
这两个副丞相做的事情,是最多的。
他们负责的事情,都是新事务。
充当的角色就是改革先锋。
将许多新鲜的事务或者是部门,都一一的在大明建立起来,推动展开。
另外的老朱跟其他三个副丞相的事务,让他们两个心无旁骛的做事才.
“何事?”
朱允题不无惊讶的说道。
这还是两人上任以来。
这么久了。
第一次联袂而来。
看来是有什么大事了啊。
朱元璋这个老头子。
再见到朱大政跟朱大国来谨身殿的时候,就悄然而至了。
他也很意外啊。
对于这两个人的本事。
老朱是没得说的。
可以说极为强横,很是了得。
治国理政,御下治人,选人用人。
没有一个是他们不会。
各种手段炉火纯青。
就连茹常,杨靖,秦逵也是比之不及。
尤其是还这么年轻啊。
堪称治国妖孽了。
也不知道孙子是哪儿找到的,还能这么放心大胆的用他们。
“能让你们两个一起来,事情不简单。”
“先坐下说吧。
朱允题示意。
朱大国坐下后,道:“陛下,这次我们两个人来,是因为有一件事情,不得不办了。
朱大政点头道:“大明的经济,首先就是要做到货币统一。”
“这样才能带动各行各业,使得经济开始循环。
“但大明的货币不统一。
“黄金白银不便于交易.…。
这么一说。
朱允题明白过来了。
货币的问题。
是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
“大明宝钞,滥印滥发,严重的破坏了官府的公信力以及大明的经济生态。”
朱大国说道:“臣在近些时日,就做过一番调研。”
“大明宝钞仅仅在底层百姓之间流动,一切代价都是由底层百姓承
担了。\"
“反观富商大户们,他们却都是以金银铜钱交易。”
他还递上了亲手写的调研报告。
朱允题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反而是递给了老朱。
大明宝钞贬值。
滥印滥发的“八四七”问题。
不是怪老朱怪谁呢?
你打仗干的。
你得承认。
老朱面对孙子的戏谑目光,有点遭不住。
他果断的看报告,不理会孙子的侵犯。
“所以。”
“你们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朱允题沉声问道。
“回陛下。”
朱大国道:“我们的方法发行新币,其目的一是统一大明的货币,二是便于天下征税问题,三是经济的流动,四是商业…….
各种各样的好处都说不完。
他顿声道:“如果还不发行新币的话,经济可能就会陷入一种僵局。》
“合适吗?”朱允题问道。
“陛下,很是合适。”朱大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