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在嘉靖帝去世后,根据嘉靖帝的遗诏,海瑞获得赦免,并官复原职。】
【他先后被提拔为兵部主事、尚宝司司丞、大理寺右丞、左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由六品迅速升为正四品。】
【海瑞兴利除害,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
【他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当地百姓都叫他“海青天”!】
【触犯了一些既得利益者,也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这些人联合起来指责、诬陷海瑞,致使隆庆皇帝罢免了海瑞应天巡抚的职务,令其回籍候听调用。】
......
更始三年。
秋日的黄昏,余晖洒落在刘秀的军营之上,金色的光辉与战旗的猎猎作响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刘秀立于营帐之外,身着铠甲,眉宇间透露出非凡的英气与深沉的思考。
海瑞在嘉靖皇帝驾崩后,终得赦免,其一生为官清廉,不畏强权,深得民心,被百姓尊称为“海青天”。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刘秀的心弦。
他缓缓转身,对身旁的将领与谋士们感慨道:“我大汉初立,百废待兴,正需要如海瑞这般忠贞不渝、清廉自守的贤臣来辅佐朝纲,以正风气,收拢人心。吾辈当以此为鉴,共筑汉室辉煌。”
言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这份沉思,一名斥候匆匆而至,神色凝重地禀报道:“启禀皇上,前方传来急报,更始帝刘玄于乱军之中被俘,且传国玉玺亦落入敌手,现已被赤眉军献于他人之手。”
此言一出,周围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众将领面面相觑,皆感局势之严峻。
刘秀闻言,面色虽未显波澜,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稍作沉吟后,他毅然转身步入营帐,提笔挥毫,写下了一道诏书。
诏书中,刘秀宣布封刘玄为淮阳王,以示宽宥,并派遣使者携带诏书,星夜兼程前往长安,向赤眉军传达他的意愿。
“告诉他们,”刘秀对即将出发的使者沉声说道,“我刘秀非为私怨而战,乃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重建一个清明盛世。传国玉玺虽重,然人心更重。我愿以诚意与实力,邀天下英雄共襄盛举,恢复汉室荣光。望赤眉军能识时务,接受我的诏书,共谋天下大计。”
......
大宋。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斑驳地洒在赵匡胤威严的身影上。
他凝视着眼前悬浮的光幕,那光幕仿佛一面穿越时空的镜子,映现出海瑞在另一时代被万民敬仰,尊称为“海青天”的盛景。赵匡胤的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既有对清廉之风的向往,也有对自已治下能否出现如此忠贞廉洁之士的深深期许。
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下方跪拜的群臣,那些脸庞上或紧张、或虔诚的表情,都尽收眼底。赵匡胤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穿透了整个大殿:“诸位爱卿,寡人方才于这光幕之中,见一海瑞,被誉为‘海青天’,其清廉之名,震古烁今。寡人不禁思忖,我大宋广袤疆域,人才济济,何日能现此等青天白日之景?”
群臣闻言,皆低头沉思,大殿内一时静谧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衣袍摩擦声,显得格外清晰。
片刻之后,一位大臣出列,躬身行礼后,朗声答道:“陛下圣明,自反腐新政颁布以来,朝野震动,贪腐之风有所收敛。譬如商河县令李瑶,胆敢以身试法,收受赃物,终被百姓雪亮的眼睛所揭发,陛下英明决断,下令‘杖杀’,以示警戒。此等雷霆手段,已让诸多心怀不轨之徒闻风丧胆。”
赵匡胤闻言,微微点头,神色中既有满意也有坚定:“好!寡人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大宋不容贪腐,更不容奸佞之徒逍遥法外。‘伪作黄金者弃市’,‘盗赃满十贯以上者死’,此等严刑峻法,非为酷烈,实为保我大宋江山社稷之清白,护我百姓安居乐业之根本。从今往后,但有贪污腐败之徒,一经查实,皆以死罪论处,绝不姑息!”
......
大明。
朱棣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面前悬浮的光幕之上,那里正上演着明朝忠臣海瑞跌宕起伏的命运——从嘉靖昏庸时期的坚守正义,到嘉靖驾崩后的短暂赦免,再到最终竟被无端诬陷,停职归乡。这一幕幕,如同锋利的刀刃,切割着朱棣的心,也点燃了他胸中久蓄的火焰。
他缓缓站起身,步伐坚定地走向书房中央的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大明的疆域,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于是,朱棣提笔蘸墨,写下了一篇昭告天下的檄文。
他的笔触遒劲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心:“天道昭昭,光幕有显,大明江山,岂容奸臣肆虐?纵观朝野,奸佞横行,扰乱圣听,致我社稷不宁,百姓不安。今依《祖训》之明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誓要肃清奸党,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檄文既成,朱棣亲自署名其上,并正式自署官属,称其师曰“靖难”,寓意平定内乱,匡扶社稷之难。
他深知,此举将意味着与朝廷正面为敌,但为了大明的未来,他义无反顾。他要以一已之力,拨乱反正,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
军队在北平城外迅速集结,铁蹄踏地的轰鸣与战马嘶鸣交织成一首激昂的战歌,回荡在夜空之中。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利刃,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正义的执着。朱棣立于高台之上,身披战袍,英姿飒爽,他的声音穿透喧嚣,响彻云霄。
“将士们!”朱棣的声音浑厚有力,充满了不可动摇的坚定,“我们今日在此集结,非为私欲,非为权势,而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大明江山,为了那些无辜受苦的百姓!”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击着每一个士兵的心房。
“朝中奸臣,如齐泰、黄子澄之流,他们欺上瞒下,扰乱圣听,将我大明推向了风雨飘摇的境地。他们不仅背叛了先皇的遗志,更离间了我们皇族之间的亲情,让这片土地上充满了猜疑与仇恨!”朱棣的言辞愈发激昂,他的手指直指苍穹,仿佛要将那些奸臣的罪行昭告天下。
“我们起兵,不是为了争夺皇位,而是为了清君侧,铲除这些祸国殃民的奸佞之徒!我们要让大明重新回到正轨,让百姓安居乐业!”朱棣的声音充满了感染力,士兵们纷纷响应,高举兵器,发出震天的呐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