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文帝时期。
夜幕低垂,燕王府内灯火阑珊,却有一室之内,光线异常明亮,仿佛白昼。
朱棣的眼神深邃而复杂,既有对过往装疯的无奈与苦涩,也有对未来命运的坚定与渴望。
“《治安疏》……”朱棣低声自语,目光紧锁光幕中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当海瑞那掷地有声的话语穿透时空的壁垒,回响在他的耳畔:“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击中了朱棣的心房。
他愤怒地低语:“这就是朱允炆的后代,竟让大明江山二十余年无主,沉迷于修道,置国家社稷于不顾,简直是荒唐至极,愧对先祖!”
然而,愤怒之余,朱棣的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忧虑。他深知,起兵谋反乃是大事,稍有不慎便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更何况他始终担心民心所向,不愿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他转过身,望向身旁的姚广孝,这位智计无双的谋士,此刻也正凝视着光幕。
“殿下,臣知您心怀天下,忧虑民心,但请听我一言。”姚广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臣深信天道循环,自有其理。民心虽重,但何尝不是顺应天道而变?况且这光幕的出现,乃是天意昭彰,它让天下人皆知,朱允炆的后代无能至极,只知追求长生不老,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这正是殿下起事的最佳时机,非是您谋反篡位,而是为了大明江山的延续,为了这天下苍生的福祉。”
“先生所言极是!”姚广孝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击中了朱棣心中的犹豫与不安。
“非我大逆不道,欲行谋反篡位之事。我朱棣,虽为燕王,却心系大明江山社稷。今日所见,实乃令人痛心疾首。若我大明真由朱允炆之后代如此胡作非为,家家皆净,国将不国,我大明基业,岂能长久?”
“若以光幕之事为契机,揭露朝中腐败,整顿吏治,兴修水利,以安民心,或许能赢得天下人的支持。到那时,我朱棣再行大事,方显名正言顺。”
姚广孝闻言,轻轻点头,“殿下英明,此计可行。我们可暗中联络朝中正直之士,借光幕之口,揭露嘉靖朝之弊,同时广布恩德于民间,收拢人心。”他缓缓说道,“历史之镜,映照未来。然则,世事如棋局局新,我辈所能做的,便是以史为鉴,未雨绸缪,保我大明万世基业。殿下心怀天下,此乃大明之幸。”
…
大明,嘉靖年间
嘉靖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手中紧攥着那份沉甸甸、字字如刀的三千字奏疏,脸色由铁青渐转为阴鸷,双眼中怒火中烧,仿佛要将这纸张烧出洞来。
他口中不住地低骂:“狗东西!狗东西!”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饱含愤怒与不甘。
嘉靖看到海瑞指责他放弃明智之道,沉迷于玄修与奢侈享受,导致朝政荒废、民生凋敝时,嘉靖皇帝的愤怒再次被点燃,如同火山即将喷发。
“看看他写的东西!”嘉靖皇帝怒不可遏,将奏疏重重摔在龙案上,声音颤抖而充满威严,“朕取年号‘嘉靖’,是期许我大明江山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他海瑞,一个区区小吏,竟敢如此妄议天子,视朕为何物?!”
他站起身来,在龙椅前踱步,双眼紧盯着奏疏,仿佛要将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刻入心底。“朕求长生,乃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守护这片江山社稷,让大明如日月般永恒!他海瑞不懂朕的苦心,却在此大放厥词,简直荒谬至极!”
终于,他无法再忍受这份羞辱,猛地一挥臂,奏疏如同一片落叶般被狠狠甩落在地,发出清脆而刺耳的声响。
“来人哪!”嘉靖皇帝怒吼,声音在整个大殿回荡,惊得殿中侍立的太监宫女们纷纷跪倒,大气不敢出。
“速速给朕将那海瑞,这个……混账东西拿下,绝不能让他逃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仿佛要将所有的怒气都倾泻在海瑞一人身上。
就在这时,内阁首辅徐阶缓缓走出队列,他的脸上挂着一抹苦涩的微笑,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幕的发生。
“皇上息怒,”徐阶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他轻轻躬身,缓缓说道,“您还担心海瑞会逃跑吗?此人上疏之前,早已将家事安排妥当,与妻儿诀别,遣散家奴,甚至连后事都已准备周全,置办了棺材,足见其决心之坚,非逃遁之辈。”
嘉靖闻言,脸色更加复杂,仿佛吞下了一只苍蝇般难受,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他愣怔片刻,终是弯腰拾起地上的奏疏,目光再次落在那些刺目的文字上,每看一遍,心中的怒火便增添一分,但理智却逐渐回笼。
他心中暗忖:海瑞虽比古之比干,但自已岂能成那昏庸无道的纣王?以死相逼,岂不正中其下怀,反落人口实?
徐阶见状,趁热打铁,继续劝道:“皇上,若此时草率处决海瑞,必遭天下人非议,恐留下昏君之名。而海瑞,则可能被视为忠臣之典范,此消彼长,于社稷不利啊。再者,海瑞此人虽直言不讳,却也是一心为公,其才可用,其志可嘉。”
嘉靖皇帝听罢,心中五味杂陈,沉默良久。最终,他长叹一声,似乎做出了艰难的决定。“罢了,看在徐爱卿的面子上,朕便饶他一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即刻将海瑞押入大牢,严加看管,以示惩戒。”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一片哗然,但无人敢出声反驳。
......
大清。
和珅站在光幕之前,目光中闪过一丝玩味,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他转身看向一旁毕恭毕敬的刘全,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与嘲讽:“刘全啊,你瞧瞧这光幕中的一幕,真是滑稽至极。海瑞,一个明朝的愣头青,竟敢向嘉靖那等昏庸之主抬棺上疏,真是勇气可嘉,却也愚蠢透顶。”
刘全闻言,连忙附和道:“是啊,大人,这嘉靖皇帝,在咱们大清人眼里,不过是个沉迷修道、荒废朝政的昏君罢了。哪能与咱们英明神武的乾隆爷相提并论呢?”
和珅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得意之色,继续说道:“没错,乾隆爷乃千古一帝,文治武功,样样精通。他勤政爱民,使得我大清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这嘉靖与之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随即和珅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方向:“不过,这光幕的出现倒是颇为蹊跷,或许是天意也未可知。咱们且静观其变,看看后续还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