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一旁低垂着脑袋,事不关己的池甲,突然听到了自己,有些讶异。
一时之间愣愣的看着傅瑛,没有反应。
他小时候也享受过一段时间的幸福和父母的关注,但是老二渐渐大了之后,他就是最不受关注的那个,自能干活起就跟着母亲忙活,从前不是没有埋怨过世道的不公,只是时日一长,便慢慢的习惯了,习惯了爹的不重视,习惯了娘的支使,现如今给娘这么一弄,反倒有些不知所措了。
傅瑛笑看着池老二,眼中莫名有一股慈祥:“你能主动,娘还是很高兴的,那雇牛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嘿嘿!”刚被夸了几句便有些得意忘形了。
这头池甲一听,便反驳道:“娘,这租牛一天可是要十几个文银钱呢,费这银钱做什么,我能开。”
这会儿的池乙只觉得自己热血沸腾,哪怕现在出去开夜工也毫不畏惧。
傅瑛看着池老二充满鸡血的样子,有些无语,默默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
人们对于价值的创造,源于个人思维的发展,之所以在大概率上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就是这思维上的差异。
穷人在开源和节流上永远选择节流,而非开源,却不知道有时候只有花出去了,才会有得到。
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能花钱节省下来的时间,往往能收获更多。
“你一个人再怎么拼命,再怎么能干,干的活永远是在你能力范围内的?你媳妇、兄弟,他们难道不比你做的惯,不比你做的好?”
“现如今天气转暖了,开出来的地得抓紧时间种上了,这等你人力开出来了,怕是也会误了季节,时候白忙一场,岂不得不偿失?!”
池甲虽为人木讷,但是听不得那误了季节的话,毕竟民以食为天,食从地上来,这可是一刻都不敢耽搁的。
“是是是,娘说的对,为了这点小钱误了季节不值当。”
林芸在一旁听的云里雾里,但是只听到一句:娘要雇牛,自家这个傻男人反对。
这林芸听到这种话那心里的可是不得劲,这才一天已经把她累的半死,若是多来几天,那还不得去掉半条命啊!真不知道今个这男人是抽了什么疯?
想罢,林芸狠狠瞪了一眼自家男人。
这桌上人的小心思,傅瑛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想想也没什么好说的,只当自己不知道便罢了。
“好了,吃好了就早点休息去吧!”
比起来的第一晚,傅瑛的睡眠质量那是直线上升,这一沾枕头就去迫不及待的去见了周公,只临睡前摸摸身上的被褥铺盖还是觉得难受,想尽早换了去。
一夜好眠,勤劳的一大家子又开始忙碌起来,傅瑛推开门看见的第一人就是池家老大池甲,正在打磨镰刀锄头,试图让它们变得更加锋利,能加快一点进程。
老二池乙正在给老大打下手,老四在厨房里帮着赵慧打下手,林芸正在伺弄孩子。
至于这老三,哎,一扭头就看见老三正从鸡舍里出来,拎着个小篮子,看见傅瑛的瞬间,将手中的篮子高高举起,兴奋的说道:“娘,看。”
整个家里是一派和谐,就是给傅瑛整的不好意思了,脸颊直红到耳后,在现代社会习惯了晚睡晚起,如今来到这毫无消遣的封建社会,那是半点都适应不了这个时间,如今成了这家里最晚起床的人。
傅瑛瞧瞧篮子里的鸡蛋,先是夸赞了一番,然后说道:“给你二嫂子送到厨房去,让你二嫂子给大家煮水煮蛋吃,没人一个,从今往后的每天都这样吃,如果家里条件好了再换。”
说完后,傅瑛接受所有人的注目礼,不过很快大家就接受了,因为大家都想到了带来这一变故的原因,震惊过后又开始各自忙碌,干劲十足。
“哎!娘!我这就去。”池丙应了一声,欢快的朝厨房跑去了。
傅瑛看着池老三的背影,不免觉得好笑,明明还是个孩子,却长着大人的身材,就像现世小天才手表们一样,瞧着已经是个大人,却还带着小天才电话手表,看着儿科门诊。
傅瑛伸出双手伸了个懒腰,觉得天气真好。
昨日的众人用过早饭后,又都出发下地去了,不过傅瑛没去,但是在家也没闲着,而是忙着给大家伙的捣鼓螃蟹呢!
今天这小螃蟹是池老三捡回来的,傅瑛也不知道这孩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的门,不过想来也是很早了,因为当她进厨房吃早饭之前就已经在了。
这俗话说的好:一回生二回熟,尽管老三捡了比她多得多的螃蟹,她依旧整治的很快。
下锅做好后,看着装在碗里满满的成果,心里有些得意,这次她没有全部调味,而是留了一小部分给自己,剩下的一大部分全部都另外拿了出来。
傅瑛为自己如何在这立足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要想抓住他的人,就得先抓住她的胃。”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人。
端着自己成果,傅瑛开始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次外交。
这小村村民大都姓傅,除了因为各种原因落户于此的外乡人之外,大家基本上都沾着亲,带着故,本村里正,说起来还和原主是堂亲呢,不过已经隔了六代了,但是还得尊称一声叔叔。
这里正不仅是里正,也是傅氏家族的族长,监管着各家的琐碎事。
不过说起来,这原主可是刚把里正给得罪的透透的。
当初老二执意要娶赵慧,原主死活不同意,最后母子俩各自以死相逼,闹得不可开交,里正也来调停过,但是原主那是半点面子都不给,拿着扫帚硬生生将人赶了出去。
这原主的事是真不禁想,这一想就脑瓜子疼,怎么就有这么难弄的人,不仅在家里作威作福,在外面也是强势,也不管该不该,反正是将人得罪了个遍,也怪不得几个孩子的爹看不上。,毕竟每次都要池津去善后。
这里正家在村中央,属村里比较宽裕的人家,有一个青砖小瓦房,看着比其他人的精致不少,虽然比不上池甲,但也是别有一番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