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王锴礼继续补充道:“他们奴役当地的百姓,百姓家的女儿若是生的美丽。

“就是他孔府的族人的小妾或者玩物。

“如是有优秀的子弟,更是被他们培养成为家臣。”

“支持他们读书,考取功名.…。”

“比如说山东布政使,孔如杰,就是如此。”

“孔如杰本命李如杰……。

“令人发指,简直是令人发指。”

“这孔家在山东作恶多端啊。

“该死的,我们被蒙骗的太惨了。”

次日。

大明报公布出来的御前会议详录。

君前奏对的新闻一出。

就让金陵的士子们跳起来炸锅了。

万万没想到,他们被蒙蔽就算了。

连朝中诸公也是如此。

可见孔家到底是有多恶。

背后干了多少丧尽天良的事情。

当人信仰的东西,被摧毁之后,不再信任了。

那么他就会比其他人,更想看到它的灭亡。

比如孔府就是。

士子们而今就是这样的心境。

“茹相,陛下迟迟没有下决断。”

“以我看来,孔家之事绝对不会如此简单了事的。”

“只怕会越演越烈。”

王锴礼道:“我就怕会烧到衢州孔家。”

茹常道:“陛下做事,天意难测,我等还是不要妄自揣测。”

“你说的衢州孔府,已经有官员上本,核查衢州孔家了。”

“看看他们是不是在无人察觉的时候,就被人掉包了。”

王锴礼一惊,道:“怎么会如此之快?”

“事态到了现在,都不是你我能控制的。”茹常微微摇头道:

有陛下才能乾纲独断。”

“你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即可。”

王锴礼苦涩的说道:“我在之前,还被士林人人喊打的。”

“而今,我却成为士林之中,人人推崇敬佩的对象了。”

“一念天地,莫过于此啊。

茹常当然也是知道,他道:“伏维陛下,能作威作福。”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你当谨记。”

是啊。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两人这次是真的见识到了陛下的手段。

一个报纸。

就让千年不倒的孔家,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

而且。

看来陛下在这个事情上,似乎并不会善罢甘休。

“大宗伯。”

一个大太监领着人走了进来,高声道:“陛下口谕,召礼部尚书王锴礼,即刻前往谨身殿。

茹常也跟着起身。

王锴礼道:“臣遵旨。”

“茹相,我先走一步。”

他对茹常施礼后,就匆匆而去。

谨身殿。

朱允题背着双手,道:“王卿,殿试的题目还没有出来吧?”

一听到陛下询问这个事情。

王锴礼心头就是一跳。

他道:“陛下,殿试题目,由礼部拟定一些,供由陛下参考选取。

“陛下也可钦定考题。

朱允题点头道:“这是朕即位登基一来,第一场殿试。”

“也是第一批,朕钦点御赐的人杰俊才。

言下之意。

就是朕很重视,你礼部要给朕办得漂漂亮亮的。

王锴礼道:“臣深以为然,当为陛下选出治国安邦之才。”

“嗯,朕决定,此次只要是在殿试上,写出批判孔府千秋罪孽,数典忘祖的文章来。》

“皆是加分。

“若是写的好,赐进士。”

王锴礼大惊失色,道:“陛下,不可能。”

“科举进士,岂能是如此轻易就……。

朱允题凝眉,道:“王卿可是有其他想法?”

“还是觉得朕的这个提议,有不妥之处?”

“我们要直面孔府的罪孽,更是有正视昔日错误的勇气。”

“为何就不能了?

肯定不能了啊。

用这么一个来确定进士。

那天下文人还不得发疯的,把孔府往死里黑了啊。

“陛下….。为

王锴礼嘴唇一个劲的哆嗦,最终他还是服软了。

自己的生死。

都存在于陛下的一念之间。

他匍匐在地上,道:“伏维陛下作威作福。”

“臣谨遵奉旨!”

“你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了。”

“真的要把孔家的根子给挖了?”

朱元璋撇了一眼朱允题,随口问道:“你为何如此厌恶孔家,恨不得把他挫骨扬灰了。”

“咱也知道孔家的事情,但孔家为咱所用,能够安抚天下。”

“让读书人都帮咱治理天下。

“这就足够了。”

“孔家不过是咱利用的一个工具。”

朱允题没好气的说道:“所以你连偷梁换柱的事情都不在乎?”

“也不在乎山东百姓的困苦了?”

朱元璋道:“咱也不知道孔家在山东的势力会如此庞大。”

“那布政使都是人孔家的家臣,肯定帮他们遮掩了。”

“咱不知道也是自然的。

朱允题微微摇头,没有在这个事情上计较。

山东布政使孔如杰,不对,是李如杰已经下狱,同时还有一大堆的布政使官员,纷纷被抓捕。

多数都是与孔家沾亲带故,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以说。

山东被孔府经营的滴水不漏。

但面对武力,依旧不堪一击。

“孔府之事,朕是不想在文人的心里,有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坛。

朱允题说道:“铲除孔家,不再给孔家神化,就是在把孔学拉下神坛。

“让他回过到学问的本质上来。”

“礼大于法,这是朕绝对不能容忍的。”

“礼法吃人,礼法杀人。为

“对我们大明是百害无一利。

对于礼法。

他是深恶痛绝。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礼法是全靠一张嘴。

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

制裁人的成本太低了。

掌握话语权的既得利益者们,用礼法来说话,在这个框架下,太过如鱼得水。

这就是一个礼法秩序规则。

比律法还要大。

别的皇帝能忍得了。

但他朱允题是绝对忍不了的。

孔学是统治工具不错,但神化之后,就会反噬。

他必须要先是学问,人人都能触碰的才行。

“历来都讲究礼法。

朱元璋说道:“皇帝更是要讲究礼法,不然的话,何来正统之说?

“我们老朱家打下江山,坐上皇位,不讲究礼法的话,那就是不对的。

“不是正统。”

“没有礼法,我老朱家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朱允题知道老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