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求你个事儿呗?”

吃过晚饭,刘学良一边削着苹果,将一片片果肉孝敬给母亲大人。

母亲大人斜了他一眼,张开嘴巴吃了一片:

“说。”

“我听说你们九钢厂办的报纸想要转让,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厂长?”

九钢厂背靠羊城,在鼎盛时期光是技术人员就有一万多。为了方便宣传,七年前创办了自已的报纸,而且还是能在全省发表的省级刊物,可以说红极一时。

可自从93年下岗潮之后,九钢厂内忧外患。一方面是大量技术人员外出下海,另一方面就是矿产越来越少,钢厂的技术落后,没有竞争力。

短短几年间,从过去人人羡慕的国企,变成了现在让市里头疼的‘老大难’。

这些年钢厂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除了卖就是拖。

上一世,九钢厂一直坚持到04年这才被融航集团并购重组,将国企的‘国’字摘掉,成为了历史。

按照正常轨迹,九钢厂的内部刊物也即将转让售卖,不过目前应该还没有什么人想要拿下。

“怎么你想办报纸?”

朱爱芝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看来儿子是真的想走正道了。

“嗯!我想把它承包下来,然后自已宣传。”

想要洗白,光靠让手下的弟兄们扶老奶奶过马路是不行的。

做好事,“做”是一方面,但是最关键的却是宣传。

要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大佬们看到自已想当好人的决心,那就得把事情搞大,搞出名才行。

这年头个人是无法办刊物的,只能以假承包的模式,找一些快要黄了的刊物买下来,然后改头换面打造 一个新的刊物。

眼下《九钢日报》就是最合适的东西。

儿子想走正道是好事,可办报纸这个路子听起来怎么也没底。身为文工团的一员,几乎经常登上内部报纸。对于里面的门道,朱爱芝清楚的很。

过去钢厂肥的时候,日报全部都是免费给内部人员观看的,除了不赚钱还贴钱。现在钢厂效益下跌严重,内部刊物就成了个烧钱的负担,谁接了都得赔钱。所以钢厂才急着要把这个东西转出去。

“学良,你可能不知道,《九钢日报》本来就不是个赚钱的东西,你接了不是白花钱吗?”

刘学良笑了笑:“妈,你只管帮忙联系,儿子我自有妙用。”

“妙你的头,等你哪天赔光了有你哭的时候。”

......

第二天中午

百家楼

厂长没有来,来的是九钢厂副厂长,杨文平。

因为送走了好几任厂长,大家都说,九钢厂是铁打的杨文平,流水的厂长。

“呦?老刘的儿子都长这么大了!记得上次见你,你才这么高,跟在你妈妈旁边哭着要回家。唉,人啊,就是一代传一代,我们啊老啦。”

杨文平表现的十分热情,丝毫没有一个副厅级领导的架子。

听老妈说,过去杨文平和父亲同在泽县工作过,两人关系还不错。

“杨叔叔,你哪里老了?这一头黑发比我还茂密呢。”

刘学良说着迎上去替对方拉开座椅,杨文平注意到对方细节的动作,心里疑惑。

最近听外面传闻,这小家伙可是个大混混,连市里那些成名已久的头头都不敢招惹。

说实话今天他并不想过来,主要是不想和这种江湖上的混混沾上关系。可碍于对方是已故朋友的儿子,还有他母亲的面子这才过来坐坐。

现在看来对方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恶劣,坐立之中都有种军人的干练气质。

杨文平哈哈大笑,接过对方递来的烟点上。

见状刘学良心里有了谱,对方肯接自已的烟,那后面就有的谈。

很快点菜,上菜。席间两人围绕着父亲在泽县工作的事情交流。

说起那段经历,杨文平感慨万千。

“唉,你爸爸那绝对是个人才啊,要是还活着,凭他的能力现在我见了都得喊领导啊。”

刘学良端起酒杯朝对方敬了一下:

“我妈常跟我说,一代人做一代事。我爷爷当年参军打跑了侵略者让人民不受欺负,父亲为了泽县的老百姓不受穷,挨饿,留在了那里,也把生命奉献给了那里。

那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理想。如果他是为了当大官,当年返城离开绝对比留在泽县更容易实现。”

杨文平顿了一下,猛滴抬起头,盯着眼前的年轻人语气变得严厉:

“原来你知道啊?我以为你不懂呢? 你说一代人做一代事,可你瞧瞧你现在干的叫什么事儿?拉帮结派,到处收保护费,做的全是不正当买卖!

你爷爷和你爸爸那么正直的人,你就不怕败坏他们的名声吗?”

可能是因为喝了酒的缘故,杨文平此刻反倒是没了先前的和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指着刘学良:

“你知道吗?我今天本来不打算来的。我怕见了你恨不得替你爹抽你一顿!老刘那么正直那么伟大的一个人,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儿子?”

刘学良没有解释,因为好的坏的都是自已的选择。同时也不会因为对方骂自已而去恨,相反对方越是这样,越说明他跟父亲的关系不错。

“杨叔,我有我的苦衷。也是我一时糊涂。现在我想走正道,还请杨叔给个机会!”

“怎么?你小子真的想通了?想进钢厂上班?”

刘学良摇了摇头,看样子母亲并没有和对方说承包报纸的事情:

“杨叔,我就实话说了吧,我想把咱们钢厂的报纸承包下来。”

“什么?你要承包报纸?你想干嘛?不会是给你手里那些夜店,还有那些不正经的地方做宣传吧!”杨文平说着起身就要走,“我告诉你,九钢日报包给谁也不会包给你!”

之前听老妈说,杨文平就是因为太过正直,才没能当上厂长。

现在看来一点也没错。

刘学良上前一把拉住对方的胳膊:

“杨叔,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把话放在这儿,但凡报纸上有一点不好的东西发布,我刘字倒着写!”

随后刘学良耐心的将自已承包报纸之后的规划和想法给杨文平说了一遍,巧的是,负责九钢日报的人正是杨叔本人。

在听了刘学良的计划后,杨文平觉得这个点子貌似可以试一试,当即答应,以五十万的承包费,承包一年作为试点。

宣传的台子已经搭好,现在就看何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