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回到京师一中时,他的大名早已名扬京师城。京师一中的校长王浩,原来是身怀绝技的异人,于龙潭虎穴中救得张玉龙将军安然回来,这件事在京师城传得神乎其神,连京师一中的学生和老师也是以一中人为荣,王浩一时间成为全校的偶像。

王浩倒是坦然,回到一中后立即开始实施他的改革理想。这个想法也是源自他当班主任时的切身感受。

京师一中虽然是区域名校,学生成绩也好,每年的高考成绩都很过硬。学校对教学抓得紧,对老师们要求也高,尤其是看重老师们的高考成绩,那是大家发奖金评优评职称的重要因素。这些教学管理策略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但也间接造成了老师之间的激烈竞争。于是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下功夫,课堂之外的时间也成了老师的必争之地。作业,大量的布置作业成了老师们的提分手法,有些老师讲完课就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当天交上,老师当天批改完,第二天老师上课直接讲,这样省时又讲得多。有的老师让学生回家做,家长负责听写字词,批改作业,检查成果,学生回家后作业全会了,老师却自已坐享其成,上课很轻松。

王浩曾经遇到过一个任课老师,作业布置的特别多,背的写的都有,还分成午自习的早自习的晚自习的回家的,严重干扰了其他学科,弄得其他老师直抱怨,王浩也是没办法,也只能侧面说,一点用不管,最后班里其他学科都考得不好,那一年高三王浩特别郁闷。结果最后这个老师因为个人成绩好还被评为优秀教师,其他老师心里没意见那才怪呢。后来一个家长对王浩说:“王老师,高三这一年英语老师太过分了,作业孩子回家做,要我们检查,我们哪会啊,只有去找家教,花了老鼻子钱啦。”

王浩总是认为作业不能不布置,但绝对不能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力的提高根本原因是自已领悟了所学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独立解决问题。如果作业过多,学生被埋进题海,哪有时间自已总结归纳反思领悟?

作业问题必须改变,要改就从老师这一端改变。当然,王皓从自身出发,认为大部分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作业多也和老师压力大竞争激烈有关系。

京师一中校长室很快推出新政,以王浩现在的威望,自然没人反对。

自即日起,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必须自已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检查学习。一旦发现有老师违反,第一次扣除当月绩效奖,第二次扣半年,第三次当年不得评优。从明天开始,校长室将组成作业督导小组,专门对三个级部的作业情况进行督导。

此令一出,很多人没有明白其中要领,第二天作业依然布置的很多,当然没有人再敢要求家长参与了。

但第二天,很多老师却叫苦不迭。这些人要么平时不批改作业,这一次面对学生收上来的大量作业傻了眼,没办法啊,只能自已拼命地批改。还有些老师却是经常批改作业,但作业过多,一天之中没敢闲着,有些甚至晚上主动加班才干完。

这样一来,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他教会了老师们合理布置作业,否则就是跟自已过不去。这就是王浩所要的效果,作业不能没有,但不能胡乱布置。以前他没当校长的时候也有领导强调限制作业,各学科要有整体意识,但都不了了之。老师布置作业,自已可能感觉学生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但因为对难度感受不同,学生实际上做起来会耗费更多时间。只有让老师必须批改,才能有效治理这个问题,将能力强的学生解放出来,去真正提高能力,培养拔尖人才。

这项措施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王浩特意联系了蒋进之,将这项创举在京师市各个中小学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蒋进之更是进行了改进。

蒋进之认为,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物理,可能老师布置两个题学生需要做两个小时,但老师批改起来只需要两分钟。所以,蒋进之在提倡全市中小学作业改革时,在通知文件里强调,理科作业提倡面批面改,不能面批面改的,要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

这一点王浩特别满意,他没想到困扰学生多年的题海战术就这样取得了局部胜利。王浩又向蒋进之汇报了一下,决定加强宣传力度,通过《京师日报》和京师电视台等媒体向全国宣传,王浩更是接受这些媒体的专访,全面阐述了自已的 教育主张,此事一时在全国掀起改革的大潮。

采访中,王浩直言不讳,他指出当前教育的问题是教育内卷,一是家长的内卷,二是教师的内卷,三是教育领导的内卷,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好学校实现自已的愿望,教师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证明自已的教学能力,领导为了让学校提高升学率争取自已的政绩,这三座大山最终都落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们苦不堪言,本来是尽情玩耍无忧无虑的童年,却陷在题海里出不来,整天不是上辅导班就是做作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在网络上,王浩的言论迅速传播,他也因为敢于直言被网友称为“铮铮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