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帝国之龙
当南京战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时,万里之遥的日本列岛,在他们的首都,东京帝国大学,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许多西装革履的政府高级官员,将星灿烂的陆、海军高级将领,还有社会名流,一辆辆豪华轿车驶进宁静的校园。
“啊,校园真好啊……”一个坐在车里,戴着礼帽的政府高官,看着学校里年轻的男男女女,不禁感慨。
“副大臣阁下,明年要征召这些年轻人入伍吗?”坐在副驾驶的秘书问道。
高官摇摇头,叹息道:“不……希望军部不要下达这样的命令吧……要是连这些大学生都当了兵,帝国就没有未来了。”
高官下了车,不远处有个长发披肩,牵着男朋友手的清纯女生,女生看到了他,对他羞涩地笑了笑。
这个女生是他的“干女儿”,每个月会和他发生两三次关系,换取不菲的生活费。毕竟,目前日本经济不景气,好多年轻女性都在偷偷摸摸干着这事儿。
帝国大学中央的礼堂,宪兵司令部早已荷枪实弹做好戒严,除非持有特别通行证,否则,哪怕你是学校的校长、教授,也不得入内旁听,否则将被羁押、甚至当场击毙。
礼堂内,桌椅早已摆放整齐,以日本人特有的性格,排列成一条条笔直到无可挑剔的平行线,哪怕是角落也被反复打扫地一尘不染。除了首相近卫文麿公爵因病不能参加,大藏大臣、外务大臣,甚至连互相视若仇雠的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以及军界、政界的许多精英,都出席了这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却安静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上午9时30分,一位年仅而立之年,却身着大日本帝国陆军少将军服的将领,迈着标准的步伐走上讲台,这位青年将军长身玉立,仪容秀美,面如傅粉,风度翩翩,他走到讲台中央,向全场脱帽、鞠躬,然后重新端端正正地戴上。
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从侍从手里接过教鞭,递给这位少将,少将躬身接过。
随后,面光灯点亮,巨幅幕布缓缓拉开,一张囊括西伯利亚、日本列岛、中国、朝鲜以及东南亚诸国的超巨幅地图出现在听众们的面前,小小的日本和庞大的中国,让现场的所有人不禁皱了皱眉头。
“尊敬的外相阁下、藏相阁下、海相阁下,以及所有大日本帝国的精英们,大家好。”杉山元大将向现场简要介绍,“自华北事变以来,帝国在中国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破华北,下太原,克上海,兵临南京城下。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军队的抵抗也越发激烈,仅上海一役,帝国便损失了将近五万精锐。”
话音刚落,台下便传来了一阵轻微的骚动,但旋即又安静了下来。
杉山元接着说:“就连天皇陛下也十分关注我们在中国的‘特别军事行动’,我大日本帝国的这场伟大‘圣战’究竟该何去何从?想必大家都有很多疑惑。今天,我们特别请来了我们日本陆军的战略专家藤原龙之介少将。藤原少将出身皇族,陆军大学‘军刀组’成员,昭和八年留学于德意志柏林军事学院,翌年以全优成绩毕业。华北事变时,代理第13骑兵联队联队长的藤原君面对中国第二十九路军,连战连捷。进军山西时,藤原君的部队面对阎锡山十万大军,临危不惧,大破敌军,杀敌四万有余,为帝国夺下北平、取得华北立下赫赫功勋,下面,有请藤原少将!”
现场响起了整齐却不热烈的掌声,很多人看着这位年轻的皇族将军,不禁心存疑惑。
“各位长官、前辈,今天能站在这个讲台,我极为荣幸。”充满男性魅力的磁性嗓音,再加上一口纯正的京都话,让在场的人顿时如沐春风,仿佛感觉在暮春时节的樱花树下,喝着关东上好的清茶。
藤原龙之介朗声说道:“今天,我们讲课的地点,既不是陆军大学,也不是海军大学,而是东京帝国大学,何以然?刚才杉山大将所言,我们对中国采取的是‘特别军事行动’,但如果我们仅仅用武士刀,而不从经济、政治多管齐下,那么占领中国不过是叶公好龙、夸夸其谈而已。”
“从历史上看,中国、日本天生就是一对宿敌,每当中国强大,日本必然衰微;而日本崛起,中国则必然倾颓。为什么呢?因为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必然由内、向外散发出惊人的能量,辐射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中国强大,则必然威震亚洲及环太平洋;日本崛起,则必然要借助朝鲜及中国的土地、人口、资源走向世界,二者绝无调和的可能。”
藤原龙之介拿出了一本书:“这是天才参谋石原莞尔将军撰写的《世界最终战论》,想必诸位都拜读过,石原将军认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将来必然有一场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终战’,这场战争的代表者,则是日本与美国。作为日本人,作为大日本帝国的子民,我们必将要成为东方文明的领航者,并最终赢得‘终战’,成为世界文明的启明星、领导者!”
说罢,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但是。”藤原龙之介话锋一转,说道:“从目前的战局来看,皇军每一次的战役目标,大体是基于中国的城市和交通线——平津、淞沪、太原……而这些战役,固然能沉重打击中国的政府军,面对帝国的铁骑,中国人溃败如水,甚至出现了我皇军一个联队就能击溃中央军两个师团的显赫战绩。然而,我请诸位扪心自问——这样,仅仅如此,就能战胜地大物博的中国吗?!”
“请看!”藤原龙之介教鞭戟指,无数的目光落在中国无比广阔的西南地区,“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中国军事天才蒋百里先生著有一本《国防论》,虽然在日本国内名气不及石原将军的《世界最终战论》,但是,里面的真知灼见丝毫不亚于后者,这里就明确地提到——中国抵抗帝国‘圣战’大军的希望在大西南。”
“其实,何止是大西南?中国作为一个辽阔的农业国,农村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城市,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在历史上化解、缓冲了无数危机,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这个,我就不细说了,帝国大学所有的历史学教授都能给诸位最详尽的解说。而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仅仅占据城市、控制交通线,那么一旦中国军队的抵抗势力流窜到农村,他们在山地游击作战,在平原游击作战,在丛林游击作战,如此一来,不光帝国的兵锋将不复锐利,我们的占领区也将形同虚设,成为困死我们的一间间囚笼!”
此言一出,全场鸦雀无声,杉山元的军服里,更是冷汗直冒!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瞟了他一眼,心中暗自哂笑。
“作为帝国军人,我们所具备的素养,闻战则喜、骁勇好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是要有着敏锐长远的战略眼光。否则,必然导致惨痛的后果。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争霸闻名遐迩。我在地图上给诸位推演一下……当时,汉王刘邦以自己作为诱饵,在荥阳一线牢牢地吸引住‘西楚霸王’项羽大军,几次险象环生,甚至身负重伤。”
“但百战百胜,以‘以少胜多’闻名于世的项羽却不知道,这是刘邦在为韩信争取完成战略包围的时间。刘邦在荥阳苦苦支撑,彭越在魏地以游击战骚扰项羽的后勤,还有英布不断袭击项羽的背后。在此期间,韩信渡黄河攻下魏国,背水一战击破赵国、代国,降服燕国,并牺牲郦生连下齐国七十余城……请看,一条自西向东的巨大包围圈就这样完成了,等到项羽反应过来,自己已经被死死困住,插翅难逃,最终乌江自刎,兵败身死,再也没有了以少胜多的机会!”
“那么,如今帝国制定对华战略的基本点在哪里呢?与欧洲诸国不同,中国幅员辽阔,有着广阔的战略纵深,攻下上海、南京,并不足以对中国造成致命的伤害。在华北事变以前,蒋介石政府致力“剿共”,但是共军呢?他们依托广阔的农村,不断与蒋介石周旋,令其头疼不已。”
“当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自以为拿下俄国的首都莫斯科,沙皇俄国就会土崩瓦解。可是,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却根本不惧怕这一点,反而在莫斯科外围布下天罗地网,单等寒冬一到,法军抵御不住,不得不退。俄军趁势掩杀,五十万法军丢盔弃甲,拿破仑的帝国迷梦也化为泡影……”说到此处,藤原不禁喟然。
“不仅如此,蒋介石的错误更在于——他太过迷信武力,一味对红军斩草除根,却忘记了政治、文化的渗透和教化,一味的杀戮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强的斗志,适得其反。”
“所以,我建议军部和帝国政府,在以武力夺取中国土地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大力培植亲日势力。有的人或许会问,这几年帝国不是一直在华扶植代理人吗?溥仪、殷汝耕,还有刚刚被暗杀的吴顺华……但是请注意,这些人只是想利用帝国的扶植,实现自己的荣华富贵,做‘儿皇帝’而已,他们的内心,对帝国究竟认不认同?这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诸位,我们要知道,我们帝国即将夺取的土地,有着五千年的文明,这种文明,深刻地烙在他们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文明最显著的表现是什么?我以为无他,两个字——认同。诸位不要小瞧这两个字,正是因为这两个字,中国无论经历多少次分裂,都会再次实现统一,蒙古人、满族人、辽金西夏……都曾梦想做中国的主人,可最终都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诸位更请记住,我们的统治,不仅要通过文化、教育、经济尽力笼络住中国的国民,更要不断进行文化的渗透,让更多新一代的中国人认同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文化和理念。诸位!倘若我们没有用一百年、二百年持之以恒做这份工作的觉悟,那么何谈将整个中国,这个五千年的国家收入囊中?!”
“有人可能会觉得——一百年太久。可是诸位不要忘了,如今,四分五裂的中国正处于历史的最低点,在皇军的铁骑下,国民政府十年的发展化为泡影,许多中国人沮丧、绝望,这是帝国把政治、文化的铁链套在中国身上的最佳时机!反之,一旦中国否极泰来,实现了民族的复兴,要想再实施这个计划,恐怕三百年、五百年,甚至是一千年,我大日本帝国的‘圣战’伟业都是幻想了!”
说罢,藤原龙之介摘掉白手套,只见他修长的双手竟爬满了老茧与伤痕,与他俊美健壮的仪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诸位有所不知,除了投身军旅之外,我也是北辰一刀流的弟子,剑道九段,取得了代师范的资格。”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传来了一阵惊叹声,北辰一刀流是日本剑道自江户时代以来最著名的流派之一,其创始人为千叶周作成政,在近代以来,一刀流人才辈出,连堪称擘画了明治政府未来蓝图的大思想家坂本龙马都曾是一刀流的弟子。能在一刀流门下修炼到剑道九段,并有资格收徒授课,可以说,除了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天皇禁卫的御前剑客,寥寥数人之外,藤原龙之介放眼日本也绝无对手,更何况,论年齿藤原才不过三十多岁,这等修为在日本剑道史上也是惊世骇俗!
“可以说,我很强,这一点我绝不讳言。但是,诸位可知,我从十岁学剑之后,整整六年未曾碰剑,而是苦练步法、力量、敏捷,在恩师千叶荣治的教诲下,六年来,每日我都要在满地的黄豆上进退腾挪,挥舞二十斤的铁棒直到运转如飞,还要头和大腿扛着砖块在烈日下苦练站桩。十六岁时,当我劈出第一剑时,恩师便说:‘吾已看到了你不可限量之未来!’”
“天下本无速成之事,唯有付出百倍之功。自‘明治维新’以来,我们积三十年之功,举全国之力,方才败清国,挫俄国,跻身于列强之林。如今,登顶世界之巅,乃是无数维新先辈梦寐以求之大业,更需要我等花费更多的时间与耐心,前赴后继,用智慧、耐心与恒心,方才有实现的一天!”
“一句话,军事只是暂时的,统治才是永久的!”
一席话,如当头棒喝,令在场的日本精英醍醐灌顶,会场沉默许久,不知是谁如梦初醒,鼓起掌来。随即,礼堂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佩服地说:“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江山代有才人出!看起来,我们这些老朽当真是老了!藤原君不愧是人中之龙,帝国之龙!请问藤原君,当下帝国对华战略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不敢,米内长官这话问得好。”藤原龙之介鞠了一躬,“在南京战役后,中国军队很有可能放弃像‘淞沪会战’这样与我军速战速决的构想,转而开始采取运动战、游击战,不断消耗我军的兵力,这是我们决不愿意看到,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我们客军远来,利在速战。如此消耗,日本再强,也总有‘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的一天。面对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藏身于他们熟悉的地理环境,敌在明,我在暗,大规模的进剿毫无意义。“
“因此,首先,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当在占领区内,以深沟、碉堡、铁丝网,配合交通线,将广袤的乡村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和网格,逐个扫荡,消灭叛乱份子,各个碉堡、据点的皇军,可以凭网格的坐标,对敌人快速打击、准确歼灭。其次,开展‘良民运动’,一方面,将确认是‘良民’的中国人集中管理,一方面,不断派本国移民充实占领区,允许他们持有枪支,全民皆兵,随时格杀中国人的游击队。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开放占领区政府的一些公职,给听话的中国人担任,以示怀柔。但是,这些公职必须是无关紧要的,与帝国的重大安全利益无涉。如此刚猛相济,我相信数年之后,华北、淞沪的治安必有好转。”
“此外,为了对付中国的游击队,做到皇军大部队做不到的事情,帝国应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正规部队之外,建立一支支精干的特别行动队,战术、装备、人员都要适应游击作战的新形势,他们深入敌人的游击区,中心开花,配合大部队里应外合,何愁不能扫荡中国的游击队?!”
“好!说得好!”杉山元拍案而起,“藤原君金玉良言,一扫对华军事之阴霾!我将提议天皇,调你为新成立的华北方面军参谋次长,望藤原君多多努力,为帝国建功!”
“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