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彻底驱散夜的寂寥,唐氏便开始了早餐的准备工作。余小柒听到响声,也从床上起来。

虽然春天的早晨还带着一丝凉意,但她依然为自已加上了一件衣服,外面再套上那条已经洗得有些泛白的麻布襦裙,下身也同样穿上了同色的长裙。这身装束,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一出屋子门一阵凉意袭来,余小柒缩了缩脖子,快步向前厨房走去。

一进厨房门就看到唐氏在忙个不停,唐氏看到女儿推门进来,一边忙一边:“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天还早着呢?”

余小柒走到灶台前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帮着给唐氏烧火。“睡不着就起来,娘一会儿我想去镇上转转。”

唐氏抽空打了热水,放到余小柒面前问:“怎么突然想去镇上?”

“我想到镇上去看看,昨天我们挖的笋有没有餐馆需要的。”余小柒放下火钳子,一边洗脸一边回答。

“柒柒啊,不是娘不同意,只是这笋,真的会有人买吗?”唐氏依旧有些担心。

余小柒安慰她道:“会有人买的,就算没人买咱们也可以自已吃啊!”

昨天晚上,她就做了一份炒春笋,虽然味道不如前世的好吃,可吃着没有苦味,带着竹子的清甜,还算不错。

唐氏点头,想来也对,若是没有人要,自已吃也是可以的。“那,娘陪你去。正好,娘要去买些菜种子回来。”

“好。”余小柒也不拒绝,毕竟她找不到啊!再说,她现在是个孩子,拒绝也没有用。

母女两人刚做好早饭,睡觉的两人就起来了。

等他们洗漱好,吃饭的时候,唐氏才说道:“一会儿,我和柒柒去镇上赶集,看能不把竹笋买了换些钱。”

余大富,喝着稀饭没有说话,这些事儿都是唐氏说了算,他负责主外就是了。并不插手。

余成风有些意见,犹豫了一下,看着妹妹没有说话,才开口说道:“娘,我觉得可以去县里试一下,镇上的酒楼下,我怕他们不识货,不如去县里看看。”

“去县里?”唐氏犹豫了“去县里太耽误时间了。”

“老大说的对,家里也没什么事儿,你带着柒柒去县里,正好也去看看小二。”余大富放下碗筷说道。

“那成!”见当家的都这么说了,唐氏也就答应了。

吃完饭后,收拾了东西,唐氏慌慌忙忙的拉着余小柒出门了。

青山县位于大晋朝京都附近的小县城,离京都不过十几里地。

因着离京城近,青山县又有着港口,来往的船多,人也多,所以青山县比附近的其他县都要繁荣。

余家村到县城要走一个时辰,母女两人临时决定去县里,所以错过了村里的牛车。

有了小半个时辰,碰到其他村的牛车,两人才坐上了车。等到县里都快中午了。

“哎哟,这都中午了,咱们还买什么呀!”唐氏唉叹一声。

“娘,咱们去东街看看。”余小柒安慰道。

再说了,她也没有打算在西街买,毕竟,买笋不是她的目地,她主要是买菜谱的,竹笋的苦味,只要好好捉摸一下总能研究出来的。

“啊,东街,东街是酒楼客栈那些,不是买东西的地方啊!”唐氏不解的问。

“我们去酒楼看看!”余小柒说道。

青山县,县城西街是专门卖农家产品的地方。住着的都是平民老百姓。

东街则是酒楼茶馆之类的,属于商业区,住着的有钱的商人。

北街则是衙门县学,南街则是住着有权有钱的富贵人家。

唐氏带着余小柒穿过几个人少的巷子,一边走还一边说:“早知道咱们就直接从东门进了,还少走些弯路。”

“是我不好,没和娘说清楚,”余小柒讨饶的说。

“唉,娘没有怪你的意思,”唐氏叹了口气,“只是咱们背的东西多少还是有点重。娘是怕累着你。”

“我不累的。”余小柒摇头,唐氏背的大多都是笋,只有几多鸡肉菌。和一篮子鸡蛋。

她背的则是余家老二的衣服和一点吃的。她根本不累,累的是唐氏。

说话的功夫,两人就来到的东街。

余小柒看着人来人往的东街,感到十分惊讶。这里和她想得完全不一样。

东街靠着青水河,一眼看去是湍流的大河,河面上有不少来往的船只。码头在东街下面。来往的客人则是沿着长长的楼梯往上走。来到正街要通过楼梯口衙役的检查才行。

整个东街,或者说整个青山县是建在青水码头之上的。

码头也很大,不过多是船夫歇脚的地方,因为人口多,来往的人也复杂,属于衙门重点巡查的地方。

所以时不时能看到下面有衙役巡逻。东街上也是,时不时就有衙役从身边走过。

治安倒是十分不错。余小柒心里说道。

青山县的繁华街道,比之一些周府也是绰绰有余的。绚烂的阳光铺洒在这满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

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无一不反衬出決泱盛世的富裕繁荣。

大晋朝对女子也没有过多的束缚,女子也能上街做生意,女子也能四处游玩。

所以对于走进酒楼的母女,小二并没过多为难。上前热情的打招呼:“两位客官,吃点什么。”

现在临近午时,有陆陆续续的客人来到酒楼吃饭。

来福酒楼是余小柒在周边打探过后才决定来的。

“小哥,我有一道新的菜式,想请掌柜的长长眼,麻烦小哥帮忙通传一下。”余小柒看唐氏涨红了,不知道怎么说,于是上前一步,开口说道。

“菜式?买野味倒是多,菜式的却是头一个,你们等一下。”小二对于母女俩人来买东西也没有感到不奈。

来福酒楼名声好,一个是他的菜好吃,一个则是他亲和的对待进来普通百姓。

酒楼有上下两层,一楼大厅坐着普通的客人,二楼想来是包间。

两人没等多久,掌柜就来了,掌柜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留着一小撮胡须,圆圆的脸,看上去和蔼可亲。

余小柒明白,和蔼可亲不过这位掌柜的表面功夫,做掌柜的,不精明,怎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