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城中学有一传统,每年在四五月份都会举办全校文化祭,初衷是为丰富校园生活,锻炼学生社会能力、沟通能力、赚钱能力等。活动设置12个咨询位(主要出售向社会人士,社会人士既可以选择提供服务来收取学生费用,也可以选择免费来提高在学生中的知名度。),一个文化宣传使(由校园内学生申请,通过选拔,最后优胜者担任)和两个文化管理位(主要由三位年级主任商榷最后选择两位老师担任)。当日,学校向所有社会人士开放,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可以花钱以门票形式进入以班级为单位举行的文化展览,对于心仪的物品可以通过与学生洽谈以某一价格进行购买获益。
时间匆匆流逝,又是一年文化祭,不过对于即将升学的小淑清却是最后一年了。为了纪念,小淑清难能可贵地向学校申请了宣传使的身份。(平时的小淑清可是连班级里面的小组长的职位都懒得当,如果不是和父亲约好了,以小淑清的性格或许这次文化祭都不愿意参与)在层层选拔下,最后学校推定林淑清为新一年文化祭宣传使。
“那是谁,长得好帅,他是哪班的还是别的学校的?”几个女生议论引起了小淑清的注意。
小淑清沿着她们的视角望去,看见了一个长相成熟,身着西装的同龄男子坐在了三号咨询位上,位上写着“椿璐社”三个字。(椿璐社是渝城的青年社团,因长期与王氏集团建立合作关系而被渝城人所知)。他勾起了小淑清的好奇心,因为距离较远,为了看清楚脸,小淑清不断逼近,直到某一距离,她看见她期待好久的脸重新出现时,即欣喜又紧张,在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只有不断悸动的心和藏在脑海里的名字——秦朗。命运中本该断掉的线在这一刻,被上天缝合起来。
这时,阿朗也抬头望向了这边,他也看到了那个他日夜思念,渴望再见的女孩子,林清淑。不过,在手头上有很多工作的情况下,阿朗也只选择了礼貌的微笑与招手就埋头工作去了。
来到熟悉的校园,看到一些熟悉的故人,阿朗难免有所感慨。其中变化比较惊人的算是当初班里的小胖子了,两年下来体重还真降低了不少。同样变化的还有他的弟弟,原来的黝黑瘦小到现在高大的身躯,让人着实感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还是和以前一样,没变的是兄弟俩还是形影不离。这次相聚,并没有因为多年未见而感到生疏,几人还是像以前那样相谈甚欢,聊了几年来的遭遇,聊了聊以前的糗事。阿朗本想着拉他们俩入伙,但又考虑到他们二人好不容易念完了初中,该有美好的未来,并不像自己以前那样无路可走,刚开口又停下。
一直到日落黄昏,忙完今天的工作之后,见完要见的人,聊完该聊的话,做好该有的告别,他才选择和心爱的女孩见上一面。谁知道,大小姐脾气的小淑清发现阿朗冷淡的态度后生了气,在文化祭结束之后早早就回了家。阿朗等了良久,直到校园变得冷清,才选择收拾包裹准备离开。
原本觉着本该如此的阿朗就在快出校园时候,一声班长,叫停了他。“真没想到能在这相遇!”苏子梦用温柔的语气说着。苏子梦一直觉着是当初她惹下的事情牵连了班长才导致了他的退学,这几年都一直在打听班长的消息,没想众里寻他千百度。阿朗回来看到愈发漂亮的苏子梦,也有些许惊讶。他也没能想到能在渝城中学见到她,虽说当年他也怨恨过,也后悔过,也想过如果当时不管她的事,也不告诉父亲发生的种种,也许父亲便不会离开了吧,也不知道父亲现在是死是活。不过再多的如果,父亲也回不来了,再有意见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就这样想着,两个人就这样沉默着,边走边聊着,一直到路口分开,也没多说几句话。最后还是苏子梦亲手递上的一封信打破了僵局,就这样告别于十字路口。
或许这突如而来的小插曲,正在悄悄改变三人的命运吧。
故事发生背景:
椿璐社,创建者秦子璐(中日混血。母亲秦璐,祖籍渝城,1933年加入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之后逃向台湾,又因台湾政治迫害,被迫流亡日本,与父亲椿景木太郎相爱,椿景木太郎隶属于日本第一黑帮组织,后参与黑帮改革失败而被杀,秦子璐因黑帮组织追杀而最终逃往渝城,遂创办椿璐社)。类日本黑帮性质的组织,成立于王家起步阶段前,有成熟的经营体系与组织脉络,与渝城当地的混混组织有明显差异。不仅经营一些灰色产业,还与王氏集团有着密切联系,后与王氏集团共同崛起。
椿璐社因生意因素,多有触犯当地一些混混组织(渝城主要的混混组织有两个,分别是以刘元为首的元帮和以齐小龙为首的龙帮,多是社会闲散人员的聚集,没有明确的组织条例)的核心利益。社团成员与混混组织成员多会产生口角和冲突,为了解决人手不足与扩张需求问题,遂决定以中学生为目标人员进行招募与培养。而阿朗作为椿璐社有效干事成员,便被派遣如下任务:1.以渝城中学、众兴中学等学校学生为目标进行招募培训成员。2.在渝城中学文化祭上调查某些情报。3.增加椿璐社的影响力,扩大椿璐社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