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着叫你上山修行你都不去?”上官颂瑞心里惊愕,也难怪你听了我大哥是仙人弟子没啥反应,对于这迟来的答案,她撅了撅小嘴。
矮小老者走了,走的一声不吭,就连这戒指有什么用,他也没告诉方一,少年挠着头思索无果后看向上官颂瑞。
“要不滴血试试?我看那些小说上都是这么写的。”少女灵机一动说道。
方一看了看双手,最后一口咬破左手食指尖,一滴血落在墨色戒指上,戒指像是活了一般,自动套在右手无名指上,方一抬手打量一番,并未发现出奇之处。
上官颂瑞不知从何处翻出片棉花,按在方一左手食指,方一左手猛地收缩,有些不自然。
少女面露疑惑,手上动作轻柔几分再次按上去,同时问:“这戒指有什么用?”
“好像,没什么用。”方一如实回答。
“估计到你开始修行后才有用吧?”上官颂瑞猜测。
方一嗯了一声微微低下头,艳红色连衣裙很好看,青春的气息一览无余,对家里经商的来说寓意也很好。
……
半晌后上官颂瑞拿起那片棉花,血已经止住。她从柜台抽屉里拿出两枚铜板,递给方一。
方一抬手想接过但又停下,挠了挠头:“要不就当我谢你那天给我撑伞?”,说完他就后悔了,两枚铜板,少了点,家里揭不开锅的方一都这么觉得,何况是她。
一时间氛围有些尴尬,少年沉默不语。
少女银铃笑声散开,上官颂瑞笑出了声,望着眼前少年,她的笑容变得狡黠“哪里能就这么算了?我可不缺钱,想还本姑娘的恩情,等你当了仙人弟子再说吧。”,说完她便把铜板塞到方一手里。
少女言语巧妙,轻而易举化解了尴尬。
方一向上官颂瑞道谢,离开了店铺。
一场邂逅的结束总会留下些什么,如那人淳朴的善意成了需要偿还的恩情,或者是邂逅过程中产生的兴趣,会不会让两人在课堂上多看对方一眼,少年以后注定要走得很远,两人的相遇也不知能有多少。
……
来到醉云楼,二楼的门窗已经关上,店里神仙也没了踪影。
一楼柜台前,酒楼掌柜在跟白胡子老头说些什么,白胡子老头面带喜悦,神色上有种我看好你的意味,酒楼掌柜则丝毫不掩饰眼中鄙夷之色。
两人都没有搭理方一,方一把信放在柜台上后酒馆掌柜冲他点了点头,两枚铜板抛出,少年一把接下,转身离开。
方一饿了,他到现在还没吃饭,再等一会下午就要上课了,这也是为什么他有些着急回家,剩下的信要到下午下课才能送了。
走出酒馆老远,他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声音,转头扫过并没有人,在方一不解之时,他突然看到浮在空中的矮小老者。
“小子,你可要活的久一点啊,别的不说,别糟蹋了老夫送你的宝贝”,说罢老者冲天而起,很快便没了踪迹。
方一看了眼手上那枚墨绿色戒指,不觉间握紧了拳头,“这就是仙人吗?我迟早会去那山上看看。”
——
跑回家方一在水缸里挖了一瓢凉水,就着早上,从孙远道家拿的包子吃了起来,方一吃了两个包子,然后去隔壁看了眼抚雪,抚雪有些无聊,坐在床上昏昏欲睡。
见到方一进来,她来了点精神。小女孩的书看完了,要方一跟私塾先生换一本,方一笑着接过,“今天可能晚点回来,我要给吴馆长送信。”
抚雪点点头,那乖巧样子,别提让人多欢喜了。
……
傍晚,私塾下课,孩子们都一溜烟的跑回家。
方一径直走向讲台,他把一封信递给教书先生。
门外,红色连衣裙的少女犹犹豫豫,想要开口却又一直没出声,最后一跺脚,朝着门内挥挥手走了。
私塾先生笑容可掬,他的脸上好像永远都带着一抹微笑,让人如沐春风。
“先生怎么知道会有仙人收我做弟子?”这个问题在少年脑海中产生的时间不长,但他却是想问好久了。
翰书雅然一笑鬓角整齐黑发无风自动,当地原本并没有私塾,直到某天,这里来了一个外乡人,在村子里叫了几个老实巴交村民盖了这间私塾,就此开始传道授业,看到一脸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当地人原本不抱什么希望,可谁知,翰书一呆就是多年,而且来他这听课不需要交钱,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想听都能来。
翰书这一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以至于每逢过节村里集市上都有人家来送礼问好,方一也是受益者之一,要是上学要交学费,他这个爱逃课的,怕是早就没影了。
“猜的”私塾先生回了句让方一摸不清头脑的话。
“这里隔几年就会有孩子被挑去当仙人,今天差不多就是这个时间”翰书走下讲台来到门口,一只脚踩着门槛朝远边望去,村中青烟升起,混着晚霞很是好看。
“你怎么不去上山修行?”私塾先生反问道,少年没有跟那几个神仙走对他来说有些惊喜,但对少年自己来说肯定是有些遗憾。
方一沉默,随后缓缓开口:“我这不是还没学会守护别人”,少年微笑,有些话一直憋在心里不好,还是说出来痛快。
私塾先生心情很好,看着方一他有些欣慰,也有一丝无人能察觉到的悲伤。
夕阳下,少年在乡村小路上奔跑。
不一会便到了那家武馆,说是武馆实则很简陋,总共就两三个木板房,此时武馆外面,站着一位大汉和一名少年。
大汉自然是馆主吴德,那少年是方一同村人焱扬逸,看样子是馆主新收的徒弟。
看到方一过来大汉本想直接赶走他,但转念一想却又直接把方一拉了过来。
只要是被武馆大汉收做徒弟的,可以跟着他习武不用说,单说是做徒弟,只给师傅端茶倒水,就能每月都有一份工钱,这份工钱还不低,放到哪儿都是一份美差,因此集市村里的都很乐意把孩子往武馆里塞,可谁知道那么多人,竟是没一个看得上眼的。
近些年武馆大汉实在招不到满意的徒弟,又怕自己这冷场,就对外宣称。没被选上的人可以多来试两次,说不定那天就看对眼了。就是这么句,无凭无据的屁话,居然还真有人信?
方一已经来过好多次,以至于到后来大汉见到方一,就想立马把他轰走,省得眼见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