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火辣辣的温度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

说话间,庄子的庄头李大爷从南边疾步走来,满头大汗,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滑落,衣服也完全湿透了。

看见树荫下的钟老爹,赶紧快跑几步,过来招呼东家:“老爷,怎么在外面站着,没在庄子里面休息。太阳这么大,赶紧进去凉快凉快,别中暑了。”

走进庄子,刚进屋坐下,李庄头家的婆娘,王大娘带着儿媳妇就端着一盆清水过来。

“老爷,小姐,天气热了,您和小姐先梳洗一下,歇一会,等下就可以吃饭了。”

钟老爹笑笑,摆手说不着急,让李庄头喝口水先歇一会再来回话。

乐瑶把手伸进水盆里,立马感觉凉丝丝的,水拍在脸上,从脸颊划过,如晨露滑落树叶,轻盈而透凉。

长舒一口气,神清气爽,舒服极了。

等乐瑶和钟老爹洗漱完,刚喝了几口水,就听绿竹来报,李庄头来了。

钟老爹与李庄头说了几句闲话,便问:“庄子的麦子灌溉了多少亩了?”

李庄头歇了一会,脸上的热气差不多都下去了。

他冲着钟老爹笑笑,恭敬的答道:“忙了两天了,差不多灌溉了小一半的麦田。”

“庄子上的人手可够?”

李庄头恭敬的应了一声,够的,够的。

这时,又有庄子上的长工过来找李庄头,说西边也有一块麦田生蚜虫了。

李庄头拱手跟钟老爹告罪,赶紧起身去见长工。

接过长工手里的麦子,李庄头神色有些沉重。

“长虫的麦田用水冲了吗?”

长工大声回道:“冲了呀,可是麦子上的蚜虫太多,冲过一遍,麦穗上还有不少虫子,庄头是不是再冲一遍。”

他摇摇头,不能再冲了,再冲水麦子就被淹坏了。

钟老爹探头过去瞧李庄头手里的麦子,“怎么了?生虫害了?”

李庄头点点头,“这几天变暖了,南边的麦田突然长了好多虫子,已经吩咐长工灌溉的时候多注意。”

乐瑶听见她爹和李庄头的话,赶紧凑过去,想看看是什么虫子。

只见小麦叶子上有的布满黄色的小斑,有的是一长条的黄斑,麦穗上密密麻麻的爬满了小虫子。

她搓了搓身上鸡皮疙瘩,密集恐怖症犯了,太恶心了。

低下头想了想,好像在哪看过介绍这种虫害的视频。

她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手敲着脑袋,神情专注,到底在哪看过呢。

突然,一段久违的记忆涌上心头,原本混乱的思绪一下子找到出口,清明起来。

乐瑶高兴的咧了咧嘴,一拍手,想到了,抖音大大的科普视频。

视频中介绍,小麦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

别看虫子小,危害可不小。

俗语说的好,蚜虫虽小危害重,温度适宜就发生,二十九度繁殖快,世代重叠使人惊,一年二三十世代,成虫若虫数不清,孤雌生殖它独有,不要雄性就能生,下部叶片先危害,后期穗部也有虫。

这些小虫子靠刺吸小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为食。

这些汁液对于植物来说就跟人体的血液似的,缺血多了会死人的。

虫子多了,小麦被祸害死,别提丰收了,绝收还差不多。

为了不饿肚子,必须阻止。

可这也没有敌敌畏啊。

古代版杀虫剂怎么制?

乐瑶抓了抓头发,一脸烦躁。

“主人,图图为您服务。”

忘了还有个金手指呢,虽然是个残的,关键时候还是有用的。

乐瑶意识进入图书馆,赶快跑到书架前,四下扫描,找关于防治害虫的书籍。

找到了。

急不可待从书架左下方的角落抽出一本书,《古代防治害虫大全》。

让我看看都讲了哪些法子?

瓢虫灭虫法,利用它的天敌消灭害虫。

现在田里的虫子太多了,等把瓢虫引来,发展到能灭虫的规模,黄花菜都凉了,不行,不行。

浓烟熏虫,外面的麦田不是密闭空间,浓度达不到熏不死虫,浓度高了容易引起火灾,万一一把火把麦田全烧了,就得去阎王殿走一遭了。

想起去阴曹,乐瑶打了个哆嗦,不行,得苟住小命。

那就只能考虑动植物浸泡溶液了。

我看看,哪个效果好。

治虫方法中,可以使用嘉草、莽草等进行治虫。

这是什么草啊,没见过,也没听过。

她翻了白眼,不会还要去翻《神农百草经》吧。

或者将蛎壳煅烧生成蛎灰,利用蛎灰的碱性当作除虫剂。

这个蛎壳海边才有吧,内地去哪里找,想想古代的交通,果断跳过。

不过草木灰也含碱,草木灰水应该也能杀虫吧。

乐瑶想着看到的几个药方,辣椒溶液,烟草溶液也可以,只是她来这边还没见过辣椒和烟草呢。

乐瑶还在努力寻找,只听李庄头吩咐道:“去泡几桶草木灰水,明天用草木灰水喷撒小麦,一定要把虫子除掉,要不秋收麦穗都是秕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