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瑶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咦,外籍人士所著,只见封面上写着《盐:一种世界的历史和科学》。

翻开封面,简介上写着:深入研究盐在化学和物理学上的性质和应用,揭示了盐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化学和物理学在古代刚开始萌芽,送给炼丹的道士倒是合适,但是我用不上啊。

把书轻轻的塞回书架,手指在书本上轻轻划过。

《盐的故事:一部真实的物质史》,讲故事的,回头无聊了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被误解的盐》,为“盐”正名的,跟粗盐提纯八竿子打不着。

《手背上的一撮盐》,沈嘉禄著,怎么这么耳熟啊,啊,是那个美食家沈嘉禄。

她高兴的蹦了两下,眼睛闪闪发光,仿佛看到了一道道沪上美食,口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她赶紧用手捂住嘴,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做出来大吃一顿。

当务之急还是把细盐制出来,有了细盐,美食还会远吗?

《妙用食盐治百病》,盐也能治病啊,涨见识了,不过还是先把细盐搞出来吧。

没有细盐,就没有原材料,更别提治病了。

“图图,这些书都没用,快帮我找找有写粗盐提纯的吗。”

手指划拉了一圈,也没看到关于粗盐制细盐的书,乐瑶心里着急,忙在心中呼唤金手指让它帮忙。

“哪有没用的书啊,是你有眼不识金镶玉。”

图书馆精灵气呼呼的说道,还小气的在乐瑶头上蹦跶了几下。

“好好,是我不识货,时机不对,暂时对我没用。一会绿竹就来了,时间紧,快帮忙。”

乐瑶抬手作揖,小心的哄道。

图图“哼”了一声,指挥着乐瑶,向书架右边看。

乐瑶兴奋的走到书架最右边,抬手抽出一本书,《化学分离提纯技术》。

乐瑶翻了翻,找到粗盐提纯那页,高兴的看了起来。

粗盐提纯即将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提取出来,从而得到纯净的盐。

粗盐是海水或者盐井等经过煎晒而成的结晶,主要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如钙离子,镁离子等。

过滤,并加入沉淀剂就可以得到细盐。

………

乐瑶抖着手里的书问图图,“我有实验室滤纸吗?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吗?再说这里面也没有写加入的比例啊,白高兴一场。”

把书放回书架,抽出倒数第二本,只见封皮上写着《中国古代盐文化》。

翻开封页,内容简介上面写着:论证了盐与人类生命及文化的渊源,展现中国古代盐业技术史的发展历程。

翻开目录,扫了一眼,嗯,讲历朝历代盐业制度和制盐变法的,没啥大用。

“这里面有制盐的法子。”图图急忙说道。

“我又不卖私盐,知道制盐的法子有什么用?”

说着,乐瑶抽出倒数第三本书,《古法化学物提纯》。

赶紧翻开书籍,手点着目录一行行寻找,终于找到了,35页,快速翻到粗盐提纯那页。

把粗盐倒入盆中,加入凉开水,充分搅拌使其溶解。然后将沉淀后的上层液体用布包裹的活性炭来过滤,得到纯净的盐水。然后加入碱,充分搅拌,用火蒸煮,最后得到细腻洁白的精盐。

合上书,乐瑶托着下巴,仔细思索,这个方法倒是简单一点,工具和原料也听过,就它了。

“图图,要是找不到碱,有替代品吗?”

“主人,图书馆等级不够,请主人自行探索。不过,您手中的书上有写用古法怎么制造碱。”

乐瑶翻回目录,找到古法制碱,细细的看了起来。嗯,制造碱的方法还挺多。

方法一,从石灰碱土中提取。

石灰,药铺里面应该有。碱土,嗯,不用想了,没听过。但是怎么除去苯酚和醛类啊?

乐瑶抓了抓头发,一脸的问号,超出我的知识范畴,暂时用不了。

接着看第二种法子。

方法二,用蚕豆壳制造植物碱。

这个法子能用,但是今年的蚕豆还没熟呢,总不能用生的吧,先看看后面的。

方法三,把干稻草烧成灰,然后用桶把灰装起来,再把灰放在干净的纱布上,从上面淋水,过滤下来的就是碱水了,纯天然的碱水,经过煎熬可得结晶体。

乐瑶一拍大腿,这个法子最简单,要是没有卖碱的,就用这个法子。

“小姐,该用午饭了。”绿竹拍了几下门,轻声喊道。

乐瑶赶紧把手里的书放回书架,意识退出图书馆,朝门外回道:“绿竹,去打盆水,我洗漱一下再过去。”

乐瑶用水洗洗了脸,拿起盆架上米白色的棉帕子把水擦干。

一边擦脸一边问绿竹:“绿竹,厨房的蒸饼是用什么做的?”

“小麦面粉啊,小姐怎么问这个?”绿竹奇怪的看着乐瑶,不明白小姐怎么会问这个问题。

“我知道是面粉做的,我是问用什么发酵的,把蒸饼做的又松又软,还很有劲道。”

“好像是面种吧。”

“什么是面种啊?”乐瑶放下帕子,问道。

绿竹屈膝,“奴婢也不是很清楚,奴婢一会儿去问问厨房的木大娘。”

“不用了,一会吃完饭,我自己去问。”

吃完午饭,乐瑶就跑到厨房,问掌管厨房的木大娘,府里蒸饼用什么发酵?

木大娘从橱柜里面拿出一个瓷碗,碗里有一团面团,面团呈深土黄色,已经变硬变干。

原来是人们常说的老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