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就是学成啊!你怎么在这儿呢?”
“那可不,你爸让我给你当伴读。”
“你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张清指着张学成怀里的香肠问道。
“嘿嘿~张作相家里弄来的,随手牵羊,解解馋。大灶上的饭太难吃了。”
“你倒是挺厉害啊!
诶,对了,你对奉天熟吗?”
“老熟了,奉天就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方。”
张学成自豪的拍着胸口自豪道。
“那成,一会儿你带我去转转奉天城。
你先在这儿等我一会儿。”
“成,那我等你。”
张清拍拍张学成的肩膀,说完张清朝后院走去。他打算去跟二妈妈说一声,顺便在要两个人跟着,以防万一怕。毕竟这个时代可不太平,哪怕是在奉天,也要小心再小心。
来到二太太房间,二太太正坐在椅子上喝茶呢。
一进来张清就先喊了一声:“二妈妈。”
二太太看到张清的到来很是高兴。
“来来来~六子,怎么样?住的还习惯吗?这身边吃的用的,有什么要求没有?”
二太太急忙招呼着张清,搂着张清问道。
“回二妈妈,没什么不习惯的,身边吃的用的都挺好,没什么问题。就是刚才撞见学成了,我想让他带我去外面转转,但是我们俩个年纪小,所以我来跟二妈妈说一声,想让二妈妈安排两个卫兵跟着我们,以防万一。”
张清不急不慢回答道。
二太太满意的点点头。
“不错,虽然在这奉天城没人敢得罪我们张家,但是就怕有那不开眼的。毕竟这外边可不太平。哪怕没什么危险,也会被扫了兴不是。
这样吧,多带几个人。
顺子~”
这时门外跑进来一个下人。
“二太太。”
“去警卫连找几个人,跟着少爷,保护着少爷,别人那些不开眼的冲撞了少爷。”
二太太吩咐道。
“是,二太太。”
顺子急忙退下。
“小翠,去把我抽屉里的钱拿出来。”
“是。”
二太太身边的丫鬟朝里屋走去,打开抽屉,从抽屉里拿出来十块银洋(放在现在差不多三五千吧),交给了二太太。
“六子,给,拿着。在外面看见什么想买了,就买,钱要是不够啊,就让人回府上说一声,我让人给你送过去。”
二太太把银洋放到张清的手上。
“谢谢二妈妈~”
张清掂了掂手中的银洋,感受着二太太对自己的关心,很感感动。
对二太太说了声谢谢,然后转头跑了出去找张学成去了。
和张学成走在民国街道上的张清,感受着独属于民国的氛围。身后跟着几名备着枪的士兵,一看就不好惹,行人纷纷让开道路,都在猜测这是谁家的少爷。
民国时期的街道,繁华而充满生活气息。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商铺林立,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橱窗,吸引着行人驻足观看。有卖丝绸、布匹的店铺,有卖瓷器、玉器的古玩店,还有卖书报、文具的书店。这些店铺的门口,都挂着醒目的招牌,字迹工整,色彩艳丽。
街道上,人流如织,熙熙攘攘。有穿着长衫马褂的商人,有挎着篮子买菜的妇女,有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还有穿着长袍的知识分子。他们或匆匆忙忙,或悠闲漫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街道两旁的茶楼、酒肆、饭馆、戏院等娱乐场所,也是热闹非凡。茶楼里,人们品茗闲谈,享受着悠闲的时光;酒肆中,人们推杯换盏,畅饮欢笑;饭馆里,香气四溢,各种美食让人垂涎三尺;戏院内,戏曲声声,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街道上的小贩们,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卖糖果、瓜子的小摊贩,有卖玩具、泥人的艺人,还有卖胭脂水粉、针线的妇女。他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这条街道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这就是民国时期的街道,充满了生活的喧嚣和繁华。
可惜啊,这样的生活维持不了几年。
在大街上随便转了转,就买了几个冰糖葫芦,张清和张学成一人一个,还给大姐和学名一人带了一个。
回到了张府,张清对张学成说:“行了,今天就到这儿了,明天你在陪我去其他地方看看,你先回去吧。”
张学成点点头道:“嗯~那成,那汉卿明天我再来找你出去玩。”
“好。”
张清回了一句,然后朝二太太的院里走去,先去见了二太太,报了声平安,然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把糖葫芦分给了大姐和学名。
“算你还有良心,出去玩都不带我们俩个。”
大姐吃着糖葫芦抱怨道。
张清也没有解释。
接下来几天,张清跟着张学成几乎逛遍了奉天城,该去的地方都去了。看到了奉天城的繁华,也看到了黑暗的地方。
不过有三个地方张清没去,也不适合去。也是后世严厉打击的地方,青楼、赌坊、大烟馆。
除了最后一个坚决要严厉打击外,对于前两个,张清并没有太多的看法。尤其是赌坊,这个地方往后还有张清要用到的地方。
张清很明白,不能以后世的眼光看以前的问题,更不能以后世的道德标准要求现在的人。哪怕是在以后,这些东西也是屡禁不止。更别说是现在了。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受灾的灾民已经不是人了,是畜牲。
荒野十里,易子而食,不仅仅是史书上的几个字。
民国虽然说不上是灾年,但是比灾年好不上多少。
尤其是时局动荡,政权更替。不安稳的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多。可能因为张清的一句话,一个决定,有多少的家庭支离破碎。
堵不如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费力不讨好,而且与民生无利。
而且强行改变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而想要改变这一切,最好的方法是教育。
张清打算以自己为中心,影响身边的人,再以身边的人影响更多的人,而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要不怎么说,十年榆树百年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