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京城。

勤政殿。

“砰!”

庆王李庆登基之后,改元元熙,今年是元熙元年。

然而刚刚登基的元熙帝,掌握了帝国核心秘密,才知道如今的大顺朝廷,究竟是什么样子:“南捉刀使办事不力,打草惊蛇!”

如今,金陵盐枭之事,才刚刚传达朝堂。

这些盐枭之事,要谋而后动才行,要一举灭之,而不是准备不充足情况下,去刺杀盐枭。

元熙帝眉头紧皱,眸子里蕴藏着怒火:“盐枭实在是太嚣张!竟敢在金陵聚首,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金陵节度使,三个提督更是无能,完全被架空,五万兵马叛变!”

再加上盐枭豢养的死士,规模恐怕将达六万、七万!

还有可能更多!

“召集内阁大臣,兵部尚书!”

天下如何?

元熙帝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年初他南下祭祖之时,虽然有当地官宦蒙蔽,他依旧还是看到了民生艰难。

如今天下虽然不至于烽烟四起,也是民怨积累已深。

更是有天下节度,执掌一地军政大权,这才是大顺真正的心腹大患:“贾蓉啊,你什么时候归京呢?”

自从与贾蓉相遇,贾蓉虽然仅仅是说过节度二字,他就知道贾蓉对节度存在的隐患,必然是思索过,也清楚节度存在,对大顺来说的潜在危机。

元熙帝有种预感,贾蓉绝对可以帮助他!

堪平乱世,再造乾坤!

“这次金陵危机,盐枭谋反,岭南节度使,绝对不能让他出兵!”

节度使一旦出兵,必然会以战养战!

“拜见陛下。”

内阁大臣,兵部尚书,这时进入勤政殿。

元熙帝将战报递给内阁首辅元沣:“盐枭胆大包天,金陵驻军反叛,你们看看吧,商议一个平敌之策。”

四个大臣对视一眼,眼神之中均是惊异万分。

金陵一地,最近两年这已经是第二次兵灾。

上次兵灾就在去年,叛军当初席卷半个江南,因此岭南东西两道节度使趁势做大,太上皇今年也是因为如此,而下诏禅位。

今年年初才刚刚平定战乱,现在又要起刀兵?

几个人匆匆看了战报,兵部尚书管铖首先给出平敌之策:“金陵乃是龙起之地,朱明余孽明显想要先占据金陵。金陵如今城内守兵只有三千,未必守得住...”

“现在只能弃金陵,以建阳卫都指挥使孙茺为龙虎大将军,节制宣州、滁州、镇江、扬州诸卫,围困金陵...”

“切断四方补给,联络金陵内部勋贵为内应。”

管铖为兵部尚书,对南直隶各地驻军很是熟悉。

内阁大臣三人附和:“臣附议。”

元熙帝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去年江南兵灾,就是以这种政策,耗时九个月才最终成功平叛。

这次...

元熙帝不想以这么长时间为代价,要以雷霆之势,才能震慑天下!

不然,一个盐枭数万兵马,耗时半年以上才能平定,对于朝廷威望是一个可怕的打击:“可还有对策?”

再有,一卫兵马少则三千,多则不过五千。

仅仅四卫兵马参与平叛,并无优势。

管铖想了想:“以南直隶各卫所,起兵一半,前往金陵。只是如此一来,朝廷粮草方面供应,压力会很大。”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乃是军中根本。

元熙帝微微点头,刚要说话,一个禁军,拿着一个竹筒,在外高喊:“陛下,金陵捷报!”

金陵捷报?

元熙帝一愣,四位大臣也是呼吸一滞。

“拿进来!”

元熙帝起身,眉宇间的忧虑散去。

当代表着捷报的竹筒,出现在他手中的时候,元熙帝心脏砰砰直跳。他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匆匆看了一遍。

四个大臣侍立一旁,内心充满了好奇。

金陵兵灾刚起的战报送到宫中,皇帝陛下遣人传召他们入宫,前后不过一个时辰,捷报就这样入朝堂了?

“好!”

元熙帝猛然叫了一声好:“以勋贵府中家奴、城中帮派之徒,重金激励,一举击溃叛军,生擒小明王!”

四个大臣对视一眼,这捷报...似乎还是一场不可思议的大胜?

“贾蓉,很好!”

元熙帝眉眼间难言振奋,将捷报给四个大臣看:“不愧是将门虎子,贾蓉年纪轻轻,竟然有如此统兵之能,以弱胜强!”

四个大臣看了捷报,满脸震惊。

捷报将前后如何请贾蓉,贾蓉如何做,最终如何胜,写得清清楚楚。

数万叛军,被斩首九千余,俘虏足足两万...

贼首小明王朱永明被活捉,如今挟大胜之威,贾蓉建议下,守夜司四处抓捕与私盐有关的官宦勋贵,四处剿匪...

可以说,在只有城中守兵三千,完全没有多少守住金陵可能的情况下,贾蓉几乎凭借一己之力,逆转形式,创造了如此辉煌大捷!

元熙帝看着四人:“有功赏,有过罚,四位爱情,忠勇侯之功,应当如何封赏?”

这一战,规模可能不是很大。

然而意义却很重大。

雷霆之击,几百叛军,叛军首领被俘...可以威慑天下。

其次,金陵乃是龙起之地!

所以,如何封赏?

......

宁国府。

贾珍最近这几天,总算是舒服了许多。

一旦想要吞服仙丹,就转一转头顶银针,然后睡一觉...虽然那种想要吞服仙丹的欲望,依旧还是很强烈,身体却好转了不少。

有了精神,脸色也红润起来。

最主要的是...

小珍老爷,病症得到了控制。

虽然萎缩不少,却也不再恶化。

最近小腹,散发着丝丝热流,然而后遗症还没有完全祛除,胡须没有长出来,体毛没有长出来:“这个张友士,还真是一个医道圣手。”

每次神清气爽的醒来,贾珍都会如此感慨。

“老爷...”

赖二这时在门外喊道:“西府大老爷有请。”

“大老爷?”

贾珍皱眉:“最近总是询问我,蓉哥儿来了家书没有。咱们宁府大爷,现在可是侯爵,大婚之后南下,哪里还记得我这个父亲?哼...”

赖二低头。

老爷性格反复无常,前段时间还经常将侯爷放嘴边,提到就夸...现在身体恢复了,嘴里却没有了侯爷一句好:“把怎么办,我去回绝?”

“我去看看吧。”

贾珍心情不爽,前段时间病了,小妾都送了人,以至于现在,一起玩耍的都没有,这让他有些空虚寂寞。

正巧去荣府去看看琏哥儿,会一会曾经的小妾。

因为心急,贾珍直接骑马出了门,这么近的距离,他都有些迫不及待。自从那四个小妾,给了贾琏之后,贾琏不知养在了哪里,与王熙凤吵了两次之后,似乎已经一个月没回家。

每次想到,那四个宠妾,在贾琏身下承欢,贾珍就心里剧痛,认为自己之前,将这四个宠妻送人,真是太愚蠢。

“你这蠢货!”

贾珍回身骂了赖二几句:“愚蠢透顶!”

这个狗才,那时候也不知道劝一劝老爷。

赖二:???

很快到了荣国府,见到了贾赦,贾赦有些着急:“金陵老宅来信,说是朱明余孽造反,蓉哥儿有没有给你寄家书?”

金陵,与贾家有关的家族不少,薛家、王家、史家...还有甄家。

老太太不断地催,贾赦这两天很头疼。

“家书倒是没有寄来。”

贾珍脸色阴沉下来,贾蓉,真是太不把他这个父亲放眼中了。

贾赦盯着贾珍满是狐疑,上次的家书,要不是意外碰到宁府之人,就要被贾珍随便扔书房中。

天知道,贾珍书房中,还有没有贾蓉家书?

“大老爷...”

贾珍神情古怪起来:“可知道琏哥儿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