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3年春季,孙可望集结了南明马进忠所部、李定国从广西带回的主力、自己麾下的秦藩主力冯双礼所部,共计15万人马,由李定国为主帅,开始向湖广清军发起了摧枯拉朽的扫荡战,此时的湖广战场上,清军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随着从北京调来的尼堪所部八旗精锐的全军覆没,湖广留守的清军残余军队早已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啦。

此时清军在湖南的兵力只剩下了一些残兵败将。由清朝湖南将军沈永忠率领着,龟缩于辰州,岳阳,常德几个据点里,据险扼守,一动也不敢动了。因为正规的满洲八旗精兵都被李定国杀得全军覆灭了,更遑论他们这些汉人降兵降将啦。

而且沈永忠也接到了顺治皇帝从北京发来的密谕,要他保存实力,切勿浪战。其实,清朝方面从上到下都知道:以此刻湖广的清军兵力根本无法抵抗孙可望、李定国即将开始发动的雷霆一击了。

经过一番战前布置,李定国任命冯双礼、马进忠在前线指挥,自己坐镇后方。前锋大将由马宝、马惟兴、张胜兵分三路进攻辰州,常德和岳阳。

此时的辰州,守城的清军将领名叫徐勇,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家伙。

徐勇的一生经历非常奇特,他跟左良玉、李自成、张献忠、清军统帅多铎和阿济格、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都曾经有过交集。

徐勇少年就参加辽东明军去抗击清军,后来,他跟着左良玉回到内地,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在不断的征战中,徐勇立下不少功劳,升官当了参将。

当张献忠谷城再起、李自成进入河南之后,农民军势力壮大起来,徐勇先是跟张献忠打仗,随后又跟李自成作战;当孙传庭出关征剿李自成的时候,徐勇还率部主动出击,配合孙传庭的行动。

当李自成横扫中原以后,徐勇跟随左良玉撤往武昌,此时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总兵官。

多铎所部清军下江南,徐勇跟着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投降了清军。

清朝任命徐勇为九江总兵;徐勇效忠清廷,不遗余力地镇压了英山、霍山之中的蕲黄四十八寨抗清义军。

1648年,金声桓、李成栋起兵反清,声势浩大,天下反清势力纷纷响应;而徐勇却斩杀了金声桓派来的使者,为清廷卖命出兵多次打败南明军队。

徐勇率清军固守长沙,大顺军余部“忠贞营”受南明大臣堵胤锡的派遣,前来攻城;徐勇率部死战,坚决抵抗。

混战中,大顺军将领李过看到徐勇在城头督战,就张弓搭箭,“嗖”地一下,把徐勇射倒在城头。

徐勇也很骁悍,忍着剧痛,继续督军迎战;最后,李过率“忠贞营”撤走,长沙在徐勇的坚守之下,依然牢牢掌握在清军的手中。

1649年,形势开始变得对清军有利了。徐勇率部出击,打垮了南明督师何腾蛟的军队,攻取湘潭,生擒了何腾蛟,把何腾蛟斩杀于城外一座小桥下。

到了1651年,孙可望取得南明永历朝廷的执政大权,开始出兵湖广,与清廷争夺天下;徐勇镇守辰州,挫败了大西军著名将领冯双礼的进攻,双方打成了平手。

1652年,李定国与冯双礼合兵一处,猛攻湖南,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但是,徐勇仍然顽强地坚守着辰州城;尽管大西军战斗力强劲,李定国又是一代军神,对徐勇却也无可奈何。

这一次,孙可望亲自赶到湖南督战,命令大西军名将白文选率军猛攻辰州城,并且出动了战象部队,对城中清军形成了强大的威慑。

这一次,徐勇的运气到头了。白文选率部突入城中,徐勇率部下展开巷战;混战中,徐勇被砍倒在地,大西军将士一拥而上,一阵乱刀之后,徐勇死于非命。

徐勇算是清朝的大忠臣了,讽刺地是:乾隆修订清史稿的时候,徐勇被编入了《贰臣传》。

辰州。岳阳和常德相继被攻陷之后,明军在李定国的统率下,向湖广残余的清军发起了风卷残云般的扫荡。

涤清湖广之后,孙可望向永历朝廷上报了辉煌战果。奏请永历帝册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

几天以后,永历朝廷派来使臣,颁旨册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至此,大西军四将军中仅存的三位均被封为明朝的一字亲王了。

这一次,永历朝廷中的那些惯于内斗的文官们倒是没敢兴风作浪,没人站出来反对封王了。当然了,他们也有利用李定国和刘文秀来抗衡秦王孙可望的想法。所以这一次他们全都支持对李定国和刘文秀的封王。

封王仪式进行以后,孙可望当即下令:在衡阳建立蜀王府,让刘文秀坐镇衡阳。进行进行抚恤士卒安抚湖广民心的善后工作。召集流亡,恢复农桑,发展湖广地区的经济。让胡广和四川一起成为大西军以后北伐、东征的稳固的后勤供应基地。

由大将冯双礼和王自奇张胜率秦藩精锐6万前往四川。而晋王李定国也率部奔赴四川。准备迎战陕西汉中过来的吴三桂所部清军。因为马上就要对北方的清军展开大规模进攻了,可吴三桂、李国翰所部清军是清廷插在大西南背后的一颗钉子,就像是一把利刃插在了南明军队的后方。所以孙可望觉得再向广东和北方的清军发动进攻,势必得先把吴三桂这个心腹之患除掉了再说。

对于消灭汉中这支清军,明军将领们们倒是无话可说,全都大力支持孙可望的决定。于是,明军集结整齐了一支精兵。无论是兵员数量还是战斗力方面,全都力压吴三桂所部清军。明军统帅部的总意图就是一战全歼吴三桂这支精兵,彻底拔除清廷安插在西南的这颗钉子。为以后的北伐,东征消除隐患,使前线大军没有后顾之忧。

在调兵遣将的时候,孙可望忽然看到一个精壮汉子,很是魁梧,就问他是谁,李定国回答说这是安定伯马宝,原来在闯王的大顺军中效力了。

孙可望听后,心中不由得一惊,这马宝可是后世有名的大将啊。不行,我得留下他。不过此人后来与吴三桂关系密切,还是让他俩先打一仗结点仇气吧。于是。孙可望对马宝说:“十三家义军原属同门,闯王与我家老万岁原是兄弟,你我之辈理当也属兄弟了。”

其实,马宝肯定不是李自成的嫡系。李自成败亡后,大顺军余部加入了南明抗清行列,被改编为“忠贞营”。但是,马宝并不在“忠贞营”中;后来,马宝也没有投奔“夔东十三家”,他一直混迹于两广的明军队伍中。

自从李自成死后,有关马宝的经历众说纷纭,往往互相矛盾。确切的历史记录只能从马宝加入永历朝廷开始。

1649年,马宝因功被永历帝册封为安定伯;随后,清军进逼广东,马宝一直领兵为永历帝护驾,保护永历朝廷撤到广西梧州;之后,马宝被朝廷派往广东去抗击清军,直到永历朝廷向南逃往贵州以后,马宝因兵力弱小,只得撤退到广西的山区地带,依然坚持着抗清斗争。

1652年,李定国率部攻入广西,马宝加入了李定国的军队,参加了进攻桂林等地的战役。由于马宝勇猛善战,立下了很多战功。

1653年,为了躲避孙可望的迫害,李定国计划开辟两广战线,邀约福建的郑成功东西夹击广东,全歼尚可喜、耿继茂统辖的广东清军,进而夺取整个江南。

马宝跟随李定国参加了攻打肇庆的战役。由于郑成功一心与清廷议和,放了李定国的鸽子,再加上皮岛出身的名将尚可喜着实厉害,李定国兵败肇庆,被迫退回广西。

而马宝在兵败之后,率残部撤入湖南。湖南是南明与清军对峙的主战场,由“国主”孙可望亲自指挥,因此,到了湖南之后,马宝就脱离了李定国系统,从此隶属于孙可望了。

这时候的马宝已经以“勇武”而著称于世了。孙可望对马宝很看重,把马宝倚为心腹亲信,位列于大将白文选、冯双礼之后。

马宝在孙可望麾下混得风生水起,与将领马进忠、马惟兴认了本家,跟大将白文选结交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于是。孙可望当场任命马宝与大将马惟兴一起担任先锋大将,率精兵2万前去攻击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