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村子后面,这里基本已经被改成了菜地,一块一块的,长着绿油油的青菜,村长家的老房子还在。

正屋里堆着柴,侧屋虽然还没有倒塌,但茅草已经风化腐烂的不成样子。

村长看了看,用手抓着茅草“确实要重新盖了”。

“我这屋子啊,这两间冬天的时候都堆着柴,今年有些忙,柴烧完了,我也没管这屋,现在这屋都不成样子了”

苏陌玉肚中饥饿一阵阵传来。

也不急着收拾这屋子。

“婶子,我这屋也还不能住,钱财我现今也是没有的,我能先在婶子家吃两顿吗?我明天去镇上看看,看能不能赚些钱”

古代粮食产量低,大家都缺一口吃的。

苏陌玉有些忐忑。

村长哈哈两声。

“娃子,现在秋收,余出一口吃的还是有的,不敢说不还,但让你吃几顿还是可以的。”

“住的地儿也别担心,我家小娃现在还一个人睡,就你先头见的那个”

村长一提到她家娃就乐呵呵的。

和村长前后脚进了院子,就看到院子里有了几个人。

“大娘三娘回来了,再割完今天的,就不剩多少了,加把劲早点干完,就能歇两天了”

“知道了娘”

苏大娘抱着怀里的儿子,拉着七八岁的娃娃咬耳朵“小麦今天又去你小枝哥家去学绣活了,今天又绣了什么花啊?”。

“阿娘,绣了黄花菜,还没绣完”

……

苏陌玉正饿的心发慌。

屋里扬声喊到“吃饭了”。

饭是粗米掺着细米,菜是萝卜,白菜,和干豆角炒鸡蛋,加上一个蘑菇干菜叶汤。

吃饭的人还有刚叫人的高挑男子,大娘的夫郎。有一个看起来娇小可爱的男孩,外加一个被抱在怀里的一两岁的小娃娃。

吃了饭。

午间的太阳正热。

大家坐在屋檐下,或坐在院子里的树下乘着凉,间或说着话。

树是一颗枣树,栗儿正带着小麦在树下捡没被虫蛀的枣子,捡到了好的就给那个小娃娃吃,还没完全被虫蛀的就掰开两人分着吃。

这家人的物质很少却过的很开心。

最起码她们现在是开心的。

苏陌玉听着两个小娃娃的话,心想中午的饭真是硬,她现在还腮帮子疼,菜也没什么油。

这日子该怎么过啊。

愁!

要想办法赚钱,要活下去就得有吃的,现在已经秋天了,虽然还热,但也要准备过冬啊。

“婶子,村里离镇上和县里远吗”

“村里离镇上还隔两个村,一天去办事,只要不耽搁的久去回来是不成问题的,县里可远了,得三天”

“找活干,?”

村长听了有些瑟缩“找活干不好找门路,得要有消息,还得有人介绍,这些我们离的远赶不上”

看着自己的的三女儿,村长不由再一次为送小娃去读书的事儿,觉得不能再对。

“县城里面的人干活,看不上我们这些村里的”

“你话还没说,人家就问你谁找来的是不是熟工,听说你是村子里来的,就让你去干最脏,最累的活,觉得村里的就该干这些,还总是挑错处,时常挂着话头训,更有那心眼黑的变着法的扣你钱”

“你觉着不对味,驳了她的话”

“也是说不赢的,嘴皮子没人家麻溜,只能闷不吭声”

说着这些。

村长和三娘脸色都不太对,隐隐有些发黑。

“人家能大晚上把你赶出来,心没那么黑的给你几文钱,把你打发了,工钱是不给结的,心黑的可不管是下雨还是下雪”

声音里几度带着哽咽和气愤。

“屋檐人家都不给你待,把你赶的远远的,说影响人家做生意”

一阵风吹来。

把枣树叶吹的哗哗作响,又有几个枣子掉下来,两个小孩嘎嘎的笑的很开心。

去县里太远了,镇上的话倒是还可以。

“婶子住在村里也过的下去,也还开心,城里人也不都那样,也是有真心招工的”

苏陌玉看着两小孩。

“村长家的小娃在镇子上读书,还是挺好的吧不是吗?”

“我想明天就去镇上看看,还要请婶子给我说说路线,也不知道能不能赚来粮食钱,住我就要多麻烦婶子家一段时间了”

村长一家接着聊着今年的收成。

苏陌玉听着觉着这古代没有对应的肥料,地种的多,税一交家家户户也还是不够吃啊。

日头走过正午的炎热。

苏陌玉在村长一家的推辞下,跟着一起下了地。

村长家听她自己说还有三亩四分多的地还没有割,只对房子的平方有些概念的苏陌玉还是被这实实在在的亩有所震惊到。

三亩,绕在山坡上是很长的两大片。

苏陌玉被安排绑麦子,拿着长长的藤条皮。

苏陌玉绑了一捆。

但她小看了这绑麦子,觉得简单,也不是谁都能绑好的,像她绑的这捆就是挑不起来的。

村长家的大娘夫郎,叫阳哥,给她边示范边教。

先是找到两个绳子头,用膝盖按压扁麦捆,然后在把扁面拽到怀里成竖面,边拽边踩,最后用腿跪着绑好。

她总是绑的慢还半面紧半面松。

不过阳哥让她去抱麦子,那她速度就快了。

阳哥绑的很快。

笑着说今天他可轻松,只用在原地等就行了。

第二天。

苏陌玉顺着村口的路往下柳村走。

三里村也有牛车,不过因为时常一天也没有一个人,除了她们自家去,一般不往镇子上跑。

怀里揣着从村长那借来的十文钱。

苏陌玉准备去下柳村搭牛车,牛车一文钱,不过这里一文钱购买力很强。

一个鸡蛋两文钱,炒不了一盘,做汤也勉强,只能尝个味,但它是个荤菜,农家是要攒去卖的,自家一年也吃不到多少回。

一文钱能买一大捆青菜的。

她本来张口找村长借一两,准备看看在镇上有没有什么钱生钱的门路。

她还觉得少。

但是村长没借,只同意借十文。

村长说不是她不借,是农家人没什么能换到铜板的门路,家里也没什么钱。

到了镇上倒是比想象中的热闹一些。

房子瓦房的数量明显多了起来,门头是木质的店面也沿着街排座着。

这条街算是主街。

苏陌玉瞧着,有杂货铺,布店,糕点…。

问了人。

沿着这条街直走再拐弯到深处是镇上的学堂聚集处,秀才们住在那里,开了学堂,因此还算僻静,街的名字也叫学子街。

街头就有一家书铺,也是最大的。

还有一家在花街。

小一些。

她决定了去大的那家,顺带看看这条最大的街,为了找到活干,她得去看看她认不认识这个世界的字啊。

进了书店,她穿着村长家大娘的衣服进去翻书,掌柜的也没说什么。

书店大小还是可以的,放着三排大书架,上面放着书,下面放着一些纸笔砚台之类的古代书桌上的用品。

好在。

万幸,这个世界的字她认识。

“掌柜生意兴隆,你知道这附近有什么店家招工吗?”

掌柜是个半老徐娘。

闻言倒是习以为常。

“祥云布店,前两天找账房,昨天就有人去了”

看来有很多读书人向掌柜的打听。

她离的远,估计临不到她。

“多谢掌柜的,在下不多打扰了”

小老太拨弄着算盘,头都不抬,懒洋洋的。

“嗯”

时间快到正午,她的肚子已经饿了。“系统现在几点了”。

“十点二十宿主”

时间不早了,看来她得抓紧时间才行。

现在虽热,但离冷也不远了,她不想一直麻烦村长一家,可这古代想找到工作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