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不大,里面勉强摆了七八张桌子,时候已经过午,桌子放了些瓜子花生,粗大的铁壶里装些南方贩卖来的大片劣茶,喝到嘴里倒也是先苦后甜,门口挂着食客居的牌匾斑驳着几道裂痕,显得有些年月,但是一尘不染,黑底白字显得十分素雅。

太阳西挂时,先生一拍面前的黑色横木道:“欲知后事如何,明天接着说,”下面的人立刻起哄道:“时间还早,时间还早”上面的先生笑而不语,下面坐在最前面的,几个身着绸缎,略显富态的员外郎模样的人,急急忙忙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铜钱。

先生旁边的一个十六七的绿衣少女,中等身材,腰肢纤细,瓜子脸,皮肤白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十分可人,立刻会意的托着一个红色托盘走上前来,顿时落满了铜钱。

其中那个身着浅灰色绸缎,最为肥胖的,给钱最多的,五十多岁的员外郎模样的人叫嚷着说:“快说、快说、那秦叔宝突出重围了没有。”原来说的是《秦叔宝传》。

先生环视一圈后,把桌子前的黑色横木“啪”一下,大家立刻又安静下来。

掌灯时分,有下人陆续跑到坐在前头的几位,耳语几句。一个青衣小厮快步走到前面打赏最多的员外郎旁边低头说:“夫人喊你回家吃饭。”老爷怒道:“一天到晚就是夫人,没见到老爷我忙着呢?”旁边的王员外调笑着道:“李兄赶紧回吧!免得家庭不和”听到这里,李员外仿佛被人踩了尾巴一样,连听书的兴趣都没有了,对着家里的小厮没有好脸色道:“回去禀告夫人,老爷我有事,叫她在家里等着”小厮急忙说:“夫人叫你一定回家,否则今天别回家了,”旁边的王员外故作紧张的说:“李兄还是快回吧,”李员外这时气急了道:“这贱人无法无天了”小厮看那自已老爷还要骂下去,赶紧打断说:“夫人就在门口”李员外顿时像口里噎了东西,再也发不出声来,急忙撩起衣服,向外跑去,还不忘踹了小厮一脚,低低的骂道:“狗东西,怎么不早说,想害死老爷,”

这时,店里极其安静,先生也停下了说书。

门外传来一个娇滴滴的声音:“老爷,奴家哪里贱啊”两声清脆的耳光清晰的传到了店里。李员外哭丧着声音说:“夫人能不打脸吗?我明天还要来听书呢,别拧耳朵,夫人轻点,轻点,”声音渐渐远去。

这时,店主从门外走来,一本正经的说:“走远了”顿时大家一片哄堂大笑。

原来,这李员外大房没有生养,后来又娶了二房,这二房小李员外十多岁,进门后,老夫少妻,李员外本来就宠爱她,四年又给他生了两个儿子,而且精明强干,里里外外一把手,家里蒸蒸日上。偏偏二房和大房好的亲似姐妹,老太太把二房着实捧在手里。

李员外是个大孝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老娘,有老太太宠着,大房罩着,李员外在二房面前彻底变成了缩头乌龟。这样的戏码在这条街上经常上演。李员外在其他人面前凶神恶煞,独独怕悍妻。

有一次李员外稍加反抗,这二房就拿着绳子说要自挂东南枝,大房说要回娘家,两个儿子跑到老太太那里嚎啕大哭,老太太大怒,足足让儿子在门外赔罪一夜。

这时,先生又是“啪”的一声,大家这才纷纷起身和先生告辞,有几个要拉先生去喝酒,好说歹说,先生只是摇手,大家调侃先生不敢喝酒,和李员外一个熊样,回家怕老婆,嬉笑散去,市井烟火气极浓。

等人走得差不多了,掌柜走上前来,后面跟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掌柜说:“杨先生,辛苦了”杨先生微笑着说:“杨林,今天可曾调皮”掌柜说:“孩子很乖,”小杨林跳到父亲身边,抱着父亲很是亲昵,父女三人告别掌柜走出茶馆。

外边已经是华灯初上,月上柳梢,路上行人稀疏了许多。

掌柜送走三人,见店里还有一人做老道打扮,掌柜上前说:“道长今天觉得杨先生讲的如何?道长微笑着说:“很受用,掌柜和杨先生认识很久了吧”掌柜说:“我对杨先生略知一二”

这杨先生是金陵人氏,家中颇有家产,自幼父母双亡,肯刻苦读书,要考取功名。可是连续考了三次也是名落孙山,后来路过开封醉烟楼,认识了一个叫作芸娘的婊子,两人厮混一起,杨先生倾尽了家产给芸娘赎了身,两人在金陵生活虽苦但是喜欢。

不久芸娘难产而死,留下一个女儿。那男孩是杨先生在路途中捡到的。如今杨先生靠着四处说书维持生活,也算是学有所用吧。

王道长略作沉默道:“小道没有别的本事,略精通望气之术,这杨先生也算是有情有义,心地善良之辈。但最近看到有霉运当身,应该及时离开彰德府地界,”

掌柜道:“杨先生不过两三天便会离开此地,去往汤阴县。”

道长点点,起身告辞。

深夜,杨先生父女三人,吃过饭,围坐客栈院子里一起闲聊。

月色如水洒下,女儿给老父捶背,杨林在一旁连蹦带跳地耍着拳脚,虽不成章法,却力道十足。

杨林自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各种游侠儿的故事,便想着做一个游侠儿。从小也会背诵李太白的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第二天,杨父照例前去说书,女儿相随于旁,杨林则是在街上闲逛,或者在茶馆后院睡觉。

今天,杨林跑到了彰德府大街的最南方玩耍,杨父也给了他几枚铜钱,自已买一些喜爱的零食。

过午,杨林才回到茶馆吃饭,离茶馆不远,只见周围围了很多人,杨林挤进了人群,探头望茶馆里看,大吃一惊,只见父亲和姐姐倒在血泊之中。杨林刚要大叫,被人捂住嘴巴,打晕了过去。

醒来时,发现自已躺在一个幽静的小屋里,从窗子望出去,一片绿意盎然,耳边竹林随风飒飒作响。杨林跨出屋子,见一个独臂老道立于院子里,扬首观碧空流云,听到杨林的脚步声,转过头来说:“你醒了,”杨林仔细看时才认出,正是经常听父亲说书的老道士,老道士走上前抚摸着杨林的脸说:“该有一劫啊”

老道士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原来今天杨父说书时,彰德太守公子许官路过,此人好色的紧,有彰德小高衙内之恶名。

见到杨林姐姐,立刻要霸为已有,杨父哪里同意,十几个恶奴上前一顿棍子活活打死,许官强拉杨林姐姐,便要去剥衣服,姐姐挣脱不过,撞死在店里的柱子上,许官见事情不成,骂骂咧咧地扬长而去。老道怕杨林惹事,就把他带到此处道观。

杨林听完老道之言,哇哇大哭,等杨林哭完,老道说:“你年纪尚小,来日方长,我知你想报仇,此事需要从长计议。”杨林扑通跪下拜谢。

此后,老道便让杨林留在这清遥道观中,教他习武,练就一把马刀。

晨钟暮鼓中,杨林走过了八个年头。

这天,老道叫来杨林道:“我们今天算是缘尽,武功历练在红尘,以后,你若遇到一个叫作公孙胜的,机遇就来了,现在你想报仇,先做狗,明天去找许官,设法混入府中。以后行走江湖不要提及清遥观,不要提及我,我早就该走了,为了你逗留了这几年,也算是我的红尘未尽。”

杨林还要说什么,老道士挥手制止,转身离开。杨林闷闷不乐。

第二天,杨林醒来,门外有道童告知老道士已经走了,杨林蓦然想起,自已这些年竟然没有问过老道士的姓名。杨林无奈收拾行李,背起自已的马刀离开清遥观。

小道曲折,拐几个弯,回首看去,清遥观便消失在摇曳的竹林里。往前走几里路,彰德府城出现杨林的眼前,再回首,偌大的一片竹子也不见了。

杨林大步走进彰德府,路过原来的茶馆变成了一家药铺,里面人进人出,生意颇好。

杨林来到太守府,好巧不巧,太守府正在招收仆人,杨林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摘下自已的马刀,放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之上。转身到去应聘仆人,管事人见到杨林身材高大魁梧,有些力气,就拿出文书,让杨林画押签字卖身入府。

时间过了三个月,太守府开始怪事频发,先是放置家中搜刮钱财的密室被盗。许官一边赶紧抽调官府精明的捕快调查,并限期破案,抓住盗贼。一边派府衙人员看家护院。

没两天,太守许录奉命押送的朝廷大量物资走火,被烧个精光。许录大怒,要把当值官员充军发配到沙门岛。当值官员辩解道,属下人手全被公子调到府上,衙门确实没有人手,才会出此差错。许录也是无言,回家把许官痛骂一顿。只好散去家产弥补损失的物资。

又过去半个月,一天夜里,许官的姐姐竟然落入后院的水井里淹死了。

再过半个月,许官莫名死在家里,连同小妾一起,赤裸着身子,下体被人阉割了,挂在后院的树下。

此事重大,惊动全城,有北疆大将王岩路过此地,许录赶紧请到府上,王岩让许录把事情全部经过仔细述说了一遍,略作沉思道:“此案定是熟悉府中的人所为”。调查时发现府中走失一人叫杨林的,搜查其房间时,在床下发现一盒子,里面装着满满一盒石灰,内藏一物,竟是男人下体之物,不是许官的是谁的?另附一份血书,上书:杀人者杨林,报许官恶贼,茶馆杀父辱姐之仇。这时,当场有人依稀想起了当年的事情。

许录连忙命令属下,发下海捕文书,并通报各地缉拿杨林。

几年后,山东省及河北蓟州等地渐渐有一名少年刀客名声鹊起。此人杀富劫贫,除暴安良,官府拿他不得,因其背上纹有一条锦毛豹子栩栩如生,故江湖人称锦豹子杨林。

杨林期间也偷偷去过清遥观,但是无论如何也是找不到。

后来,在二郎山和火眼狻猊邓飞等待过一段时光,劫掠许多不义钱财,甚是快活。

七月的蓟州,天空万里无云,太阳火辣辣地撒着炽眼的阳光。正是午后,这热死鬼的天气,少有人出门。

一条荒野小道旁,一个小酒馆孤零零立在那里,一个写着酒字的杏黄旗无力地垂在空中。酒店里唯一的桌子旁,坐着一个赤裸着上身的大汉,背上赫然雕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锦毛豹子,旁边放着一把雪亮的马刀,面前摆着几个酒坛,一堆吃食,大汉好一个风卷残云,满身大汗,吃的兴起。

这时,远处一个道人飘然走来,深蓝色道袍,头戴冠巾,三绺胡须,风清云淡,无一点汗湿,颇有出尘之意,看去很是亲切。

那赤裸着身子的大汉抬头看去,道士微笑着说:“你就是杨林,”杨林握刀在手道:“正是,”那道人报上姓名,是叫作公孙胜的。杨林忽然想起了老道士的话,赶忙起身鞠礼,邀请公孙胜就坐,公孙胜洒然而坐。

杨林忙斟满酒奉上,公孙胜示意杨林放下酒碗,对杨林说:“我师兄交代给你安排一个好去处,”杨林问道:“道长说的师兄可是一个独臂道人。”公孙胜点点头,接着说:“师兄多年前游历人间,磨炼道心,和你颇有些尘缘,如今东南八百里梁山,人气最是旺盛,正是你合适去处,师兄叫我代他传话,也算是和你彻底了结尘缘。”杨林忙问:“师傅现在何处,”

公孙胜道:“红尘已了,师兄乃山中云霞,往来无踪。”

公孙胜又在怀里拿出一封信给杨林道:“拿此信梁山必定收留”,起身告辞飘然而去。杨林看着公孙胜的背影,神往至极。

后来,杨林前往梁山入伙,路上遇到了神行太保戴宗,两人结伴寻找公孙胜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