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屠户那天虽然没去参加张鱼的婚礼,但也听街坊们说了,张鱼已经今非昔比,不仅攀上了县尉的关系,还跟杜阎王成了拜把子兄弟。
如今的张鱼,是吃得起猪肉的。如今的张鱼,也是他惹不起的。想想那天自己还提着杀猪刀,把张鱼追的满镇子跑,朱屠户心里有些突突。
张鱼也没搭话,来到朱屠户的肉铺前,在肉案板前左瞅瞅右看看,看到了被丢在旁边的一堆粉红色的东西,上面挂着些白白的油脂。
张鱼一指这些东西:
“这些我都要了。”
朱屠户噗嗤一声笑了:
“张大郎啊张大郎,人人都说你发达了,有了银子还这么小气,买这些人家不要的猪胰吃。”
“我有银子我乐意,你管得着吗?”
张鱼也懒得跟他解释,付了钱拿着猪胰回家。
回家后,张鱼把猪胰上面的白色油脂切下来,把猪胰洗净切碎加入紫苏叶一起磨成糊状。把切下来的油脂熬成油,和着一些草木灰一起加入糊糊里。
搅拌均匀后,做成了几块跟后世的肥皂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黑方块。
这就是肥皂了,待晒干后就可以用来洗脸洗手洗澡洗衣服。
不过,张鱼没叫它肥皂,而是起名紫苏皂。
张鱼先把紫苏水和紫苏皂拿给大肥等人使用,反馈回来的结果让张鱼很满意,也更有信心了。
趁着现在不用去急递铺当差,张鱼决定要把这紫苏水和紫苏皂,打造成一种产业,成为自己在大宋朝掘得的第一桶金。
张鱼找来几个小竹筒,在里面装满紫苏水,又剪了一片纸,写上“紫苏水”三个字贴到竹筒上。接着,将几块紫苏皂用油纸包起来,纸上写着“紫苏皂”。
又写了一个单子,给了大肥一些银子,让他去准备更多原料,以便制作更多紫苏水和紫苏皂。
大肥拿着银子没有动,一脸奇怪的看着张鱼:
“大郎为何要在竹筒上写字,准备拿去哪里?”
“拿去卖钱。”
张鱼随口回答。
大肥一听来了兴趣:
“大郎准备卖几个铜板?”
“几个铜板?一两银子一竹筒!”
“大郎,这银子来的不容易,要不咱不做这紫苏水了吧?”
大肥根本不相信这一小竹筒水能卖一两银子,虽然这紫苏水确实比皂角和草木灰好用,但要拿一两银子来买,除非是皇帝老儿还差不多。
要知道,在当时一两银子差不多是两贯铜钱,南宋一贯铜钱是850枚,算下来一两银子能买近200斤大米,或者20多斤猪肉。普通人家谁会舍得花一两银子买一瓶洗发水?
张鱼虽然最近突然有钱了,但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大肥不想看着好兄弟头脑发热打了水漂。
“敢不敢打个赌,我不仅能卖上一两银子,到时还很多人还会追着我求着要买。”
“不赌,不赌,你张大郎最近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要是在以前,大肥肯定会跟张鱼打这个赌,现在他却不想赌了,眼看好兄弟被金钱冲昏了头脑,他得拉一把,而不是煽风点火。
张鱼明白的大肥的意思,知道大肥一时还无法接受这么大的反差。他也不再跟大肥争论,反正很快现实会给大肥一记敲打。
带着东西,张鱼来到了建康城。
杜二苟已经带人等在南门旁边的朱雀街,这里紧靠秦淮河,是建康城最繁华的地方,河两岸店铺鳞次栉比,建康城内几家有名的胭脂铺、首饰铺、成衣店等,也集中在这里。因此,成为建康城达官贵人家的太太们,逛街购物首选之地。
张鱼早就让杜二苟打听到,建康府府尹夏正德的夫人,平时经常会到朱雀街来闲逛。今天,应该也会出现。
果然,张鱼正在欣赏街景时,杜二苟拍了拍张鱼的肩膀:
“师父,来了。”
顺着杜二苟所指方向,张鱼看到一位看上去四十多岁的女子,正朝这边走来。女子身边跟着一个丫鬟,身后还跟着五六个身穿黑衣的衙役。
杜二苟带着张鱼主动迎了上去:
“小侄见过夏夫人。”
“哦,是杜贤侄啊,这是要到哪里去啊?”
“小侄与师父在此迎侯夫人到来。”
“哦?这又是为何?”
杜二苟是杜天华唯一的儿子,杜天华又是这建康府最大的地头蛇,历任建康府府尹都不敢忽视了与杜天华的关系。杜二苟与夏夫人自然也算是熟人。
“夫人,这是我恩师,也是家父结义兄弟。”
杜二苟趁机把张鱼介绍给夏夫人。
张鱼赶紧上前一步:
“学生张鱼见过夫人。”
说着,张鱼拿出了一个竹筒和一包紫苏皂:
“学生听说夫人是这建康城里最会享受生活,又最有品位的人。这些东西是学生偶然得之,经反复试用,效果非常不错,内含人参、雪莲等多种植物精华,可滋养肌肤保持水润,还能让肌肤更加白嫩。学生想着,这么好的东西,只有夫人才配享用,所以就冒昧唐突,还请夫人勿怪。”
夏正德是府尹,每天要巴结他的人一大堆,有些想独辟蹊径的就把关系走到了夏夫人这里。夏夫人以为,张鱼也跟这些人一样,是送礼求她办事的,本欲不理睬。看在杜二苟他爹杜天华的面子上,也不好直接回绝。随口问了一句:
“这东西叫什么?”
“这竹筒里装的是紫苏水,可以用来沐浴和洗发。”
说着,张鱼又拿起了一包紫苏皂:
“这个叫紫苏皂,可以用来洗手净面,也可以用来清洗衣服。不仅洗的干净,洗后还能留下淡淡清香。”
听张鱼马屁拍的舒服,又把这些东西说的这么神奇,关键是还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夏夫人招了招手,丫环上前接过了张鱼手里的东西。
“如此,就多谢了。”
说完带着丫环走了。
送走了夏夫人,张鱼和杜二苟又以同样的方式,在朱雀街拦住其他几个来逛街购物的贵妇人,成功把紫苏水和紫苏皂送了出去。但杜二苟也被一群贵妇拉住陪同逛街。
张鱼按照杜二苟给的方位,独自来到秦淮河边靠近乌衣巷的一处两层建筑。抬头一看,门口匾额上写着“媚香楼”三个字。
“吆,大爷您来啦,快楼上请。”
“呦,公子可好些日子没来了,姑娘们都想你了。”
一个半老徐娘风韵犹存的老鸨子,正在门口笑脸如花地招揽着客人。看到一身布衣的张鱼走近,正眼都没瞧一下。
这媚香楼可是建康府最气派的青楼,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找乐子的,哪个不是锦衣华服?一个穿布衣的,来凑什么热闹。
张鱼倒也不在乎,继续迈步朝里走去。老鸨子一伸手,挡在了张鱼面前:
“睁开眼瞧瞧,咱这里是媚香楼,没银子可别想……”
张鱼没搭理她,右手一抖,一块碎银子落在老鸨子伸出的手掌心。见到银子,老鸨子立刻眉开眼笑:
“哎呦,大爷快里面请,姑娘们好生伺候着。”
“我不要别人,只要诗诗姑娘。”
一听说张鱼点名道姓只要诗诗姑娘,老鸨子的脸立刻又拉了下来:
“诗诗姑娘可不是谁都能见的,就算有银子……”
“我说了,我只要诗诗姑娘。”
张鱼很不耐烦地打断了老鸨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