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隋朝他来了
公元五百八十一年的二月十三日,杨坚在万众瞩目中,“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北周的传国玉玺,正式称帝,把国号定为隋,年号开皇,隋朝正式建立。
北周在当时所谓是家大业大,可随着宇文家族那几位有权有势王爷的灭亡,没有人能能够把握住这个大家庭了,北周的宗室也已经是基本上凉凉了。名义上的北周帝国,已经摇摇欲坠,只等杨坚把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上去。
杨坚此时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所谓“县长”上任,得巧立名目,于是,杨坚早在公元五百八十年的时候,不知为何,仓鸟,白雀,庆云等等等祥瑞在各地便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拉拢豪绅,不不不,不需要根本不需要,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大臣豪绅拉拢,实力强大加上个人魅力已经迷倒一大片大臣豪绅们,他们积极向他靠拢,巴不得表明自己的事忠心,那劝他更进一步的表文呀,像随风飘落的柳絮一般,齐刷刷的都飘进了杨坚的丞相府,时任并州总管的李穆、幽州总管于翼还有好几位封疆大吏也很及时的送来他们的柳絮,就怕送晚了,心意被风吹跑了。这时候杨坚肯定会想,上天和同事们这么看好我,我不表示表示也太不够意思了,这皇帝我不当都说不过去。
于是后面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起来,他的身份开始跨过当时作为臣子的雷池,向着最高目标进军,也就是同年的九月二十九日,咚,杨坚封为了大丞相,十月十日,仅仅过了十一天,咚,杨坚又被封为大冢宰,到了十二月十三日,杨坚又又又被加封了,由随国公一跃成为随王,跨了一大步。公元五百八十一年二月九日,杨坚不装了,摊牌了,自封相国,看到这个官职,我不禁笑了,哈哈哈,放现在来看可能受到董卓的启迪。直接剑履上朝,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九锡之礼,建天子旌旗。这个时候,就相当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差大声喊出来,我杨坚马上要当皇帝了!
北周当时的太史太夫庚季才以观测天象和精通天文历数闻名于世,这个时候他要是不趁机发挥自己优势邀功,更待何时,于是他对杨坚说了极其符合天文地理的一席话。大致意思是二月份的时候,太阳的位置是从正东方出来,进入天之正位,而天子就好比天上的太阳。所以,就应该在本年二月份即位较好。具体应该选择二月份的甲子日最好。为何非得甲子日,其他日子不行吗?还真不行,这个甲子日可是大有来历。因为“甲”是天干的开始,“子”地支的开始,都是天数,而且也都应“九”这个数,这“九”是天数,九五至尊就是这样来的,所以,甲子日是很吉利的,超级好的。杨坚听完心动了激动了恨不得马上付诸行动,这时候庾季才接着对杨坚说,西周时候的周武王就是在二月份的甲子日即位的。所以,周朝长寿啊,这西周和东周加起来一共是800年呢,杨坚也想让大隋长寿呀,杨坚听了,开心坏了,顺心顺意,直接开始安排,当场决定这皇帝,我干了,并在大臣的安排下,周静帝提前退休,可怜的周静帝,禅位诏书都是别人写好直接宣读禅位于杨坚,杨坚此时履行推辞不受的手续,不行不行,坚决不行。但在二月十三日甲子日这天杨坚忍不住了,勉强接受了北周玉玺,正式称帝,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
关于改国号为隋,这个史书中确实没有明确记载,但容易接受一种说法是,之前被前朝封为随国公、随王,但杨坚和其父亲杨忠感觉“走之”这个不吉利,辛苦得来的天下,别随着这个“走之“走了,就把“随”改为“隋”了。
关于杨坚选定“开皇”这个年号更有讲究了,首先,“开皇”它本是佛教名词,大致意思是圣皇启运,像法载兴。选定这个词,也和杨坚小时候经历有很大关系,杨坚从小由尼姑养大,所以他本人就是非常虔诚的佛教信徒,选这个作为年号,从另一方面来说周武帝废佛时代已经过去,后面是全新的时代。作为新皇帝的他,要弘扬佛法,宣扬佛法。其次,很巧的是这个词也是道教名词,在道教的《灵宝经》中就有记载,“天地之间,每四十一万年就是一劫,每一个新劫的开始,就会有一个相应的新年号,而“开皇”就是新年号之子。”杨坚大概是想,选开皇作为年号,自己的朝代可以维持四十一万的统治,可见其雄心,可谁会想到,仅仅经历了五帝三十八年,他想象中的隋朝就覆灭了。
选择“开皇”作为年号,佛教道教谁也不冷落谁,也可以理所应当得到两个教统的庇佑,开启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建立大隋,改元开皇,我相信此时此刻杨坚肯定感觉人生达到了巅峰,人生体验感极佳。仅仅八个月,八个月前,他还是个臣子,八个月后,成了九五至尊天下主宰。
这时候不禁感叹一句,人生真的瞬息万变,充满了太多的变数,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你也永远不知道明天会遇到谁,可能会遇到让自己一见钟情的人,也可能会遇到贵人带路,也有可能度过糟糕的一天。命运总会在你的不经意间就会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把暗淡变为曙光,把希望变成绝望,把你变成我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