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媒体人在一些场合,很愿意称呼形形色色,不知出处的人为“专家”。

朱子顺记得有一次在北京出差,几乎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机,收看BTV一档名为“纵横时事”的节目,当时正是冬储大白菜上市的季节。这晚节目中,主持人向一位正襟危坐的嘉宾提问:请教这位专家让他谈谈今年大白菜的价格走势,以及供应情况。

专家从山东产地,集贸市场批发价格说起;用了二十多分钟分析了当年大白菜的质量,政府给予市民补贴,开放产地与北京之间农产品绿色通道等等,侃侃而谈。

几天后,还是这档节目,还是这位专家却大谈起了“巴以冲突”,从以色列不顾“联大决议”私建定居点,到巴勒斯但人民争取民族解放,耶路撒冷历史的演变,嘴角泛着白沫又神侃得头头是道。

实在搞不清楚这位“全才专家”是专攻“大白菜”的农业领域,还是“国际关系”专家。

其实也不难理解,“专家”这个称号不需要认证,所以那些小记们就张嘴随意封赏给任何人。也就导致该尊称泛滥成灾了。

这两年,有件大事专家们就有不同说辞,新世纪到底是2000年算起,还是2001年开始?

当然这种专家之间的无聊学术之争,对老百姓过日子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不过,2001年对“桂南集团”,对朱子顺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

集团通过这几年资本运作,终于进入到了上市辅导期;据覃老板讲,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前“桂南食品”将会在沪市敲钟上市。

上市前最紧张,分外繁忙的是财务部。每天从早到晚,以集团财务总监为组长的上市筹备组,便夜以继日的在财务办公区,调整各类企业报表,通过精心计算,得出符合上市标准的经营数据。

三楼财务部的灯光连续两三个月,就没有熄灭过。

上市筹备组还有一员干将,便是在“江西事业部”销售公司,做了不到一年时间的总经理门副总。

直到此时,朱子顺才体会到当初覃老板的良苦用心,为何指定门副总,而不是丛辉到江西销司任总经理。

“桂南集团”一口气收购了江西这两家工厂,在达到了覃老板集团资产增值,又通过“狸猫换太子”得到了大笔充裕流动资金后;“桂南”的重心依旧回归到了主业,“桂南江西事业部”便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以门副总为主的江西新销司,开始阶段完全复制了“黑豆奶”营销模式;利用“桂南”原有的渠道,拜访老经销商,以求打开“芋头糊”“快食米粉”两个产品的市场。

但门副总的新销司有先天不足的缺陷:一是下属业务都是些“散兵游勇”,在各地既没有另设分公司,办事处,居无定所;集团把“江西事业部”资金抽取一空后,对新销司的营销费用却支持寥寥。这些业务到市场开展工作,不得不厚着脸皮到“黑豆奶”分公司蹭吃蹭喝蹭住。

另外这些打着“江西桂南”旗号的业务,带着他们的产品到客户处洽谈,还引起了经销商的质疑。纷纷致电问询,“广西桂南”和“江西桂南”是什么关系?一时间就像“真假美猴王”似的引起了很大的混乱。

其实,最关键的是覃老板对“江西事业部”的通盘谋划。对于“芋头糊”“快食米粉”的市场前景,覃老板心有乾坤,早有预判。

“芋头糊”本身这款产品的推出就很“人为”。据说是一个有改革意识头脑的新任书记,发现当地盛产芋头,但苦于销路不畅,农民辛苦大半年往往都是“杨白劳”一场。

书记调研后认为,将芋头深加工,转化成“芋头糊”是一条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的出路。

“别的地方出产芝麻,生产出了‘芝麻糊’;出产核桃的地方就搞出了‘核桃糊’,我们盛产芋头,为什么不推出自己的‘芋头糊’呢?”

在书记果断决策下,“芋头糊”生产线上马了。但这个不论从营养学,还是口感体验上,都难以吸引消费者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注定了它悲惨的命运。

作为冲调食品的鼻祖,覃老板当然十分清楚。只不过他看中的不是“芋头糊”这款毫无希望的产品,而是这家工厂能带给“桂南”的隐性价值。覃老板这个初心,对于当地政府,企业负责人,他们是绝对意识不到的。

对“快食米粉”覃老板还是另眼相看,有所期待。他觉得这个品项在以后的市场上会有不小的潜力。只是以当前“桂南”的实力,以及当前最紧迫的目标任务,还不可能投入全力,来培育这个新兴市场。

所以,策略便是在市场上的动作可以浅尝辄止,把它作为一款储备品项对待即可。

覃老板对待“江西桂南事业部”的真实意向和态度,直接影响到了这两家工厂,以及门副总新销司后来的表现。在一阵“锣鼓喧天”造势后,集团便将重点悄然回收到了自己的主业——峤县事业部,工厂中来,对“江西事业部”人,财,物各项资源的投入渐趋归零。

看起来门副总的新销司名存实亡,但他却肩负着一项集团里极少人知道的特殊使命。

制造出一份可以通过上市审核的数据报表。

名义上门副总依然是江西桂南销售公司总经理,但他的岗位并不在各地市场,却和集团财务总监每天埋头在数字报表里。本来就又瘦又小的身体,这几个月,被煎熬的应了那句宋词“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单从这一点上,便可见覃老板用人的高明之处。

上市前企业各项数据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依据,除了需要证券公司的辅导,配合;如何体现,达标要求,还是要看各企业上至老板,财务负责人,以及具体参与人员账务处理的水平了。

门副总是覃老板的心腹之人,对老板的意图领会,操作手法要远远强于丛辉。这才是当初覃老板选择他的深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