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金融危机如同飓风般席卷整个欧洲大陆,各国政府和央行纷纷采取措施,试图稳定市场。然而,这些措施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市场依然动荡不安。
朱标的决定并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基于对整个局势的深入分析和判断。只有让欧洲各国自己面对危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然而,一直关注着中东市场的阿拉伯国家们,却在这场危机中看到了商机。
他们深知欧洲大陆正急需资源来稳定经济,于是纷纷将大量的资源以高昂的价格卖到了欧洲市场。
欧洲人面对这些资源,虽然心中焦虑,却也只能接受这价格远高于以往交易的条件。
他们的工资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大幅缩水,许多人甚至只能赚取以往工资的十分之一。
大量的人口开始陷入贫困,曾经稳定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动摇。
而与此相反的是,欧洲本土的一些资本家却在这场危机中获得了超额的利润。他们利用这些资金,大胆地开始生产商品,试图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抢占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物资的过剩和消费的不足,十四世纪的欧洲竟然出现了可怕的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大明的新版宝钞因为背后有强大的大明作为支撑,再加上其难以仿制的独特设计,一时间成了欧洲最稳定的货币。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兰西、新罗马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们,无论是在做工还是交易时,都开始纷纷选择使用大明的货币。
这一现象起初并未引起欧洲各国资本家的足够重视。在他们眼中,一两白银无论在哪里都是价值不变的。
然而,随着大明银行在欧洲大陆的设立,欧洲的白银价值迅速贬值,使得许多资本家的资产开始缩水。
他们困惑不解,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然而,现实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原本稳定的资产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令他们倍感焦虑。
朱标坐在书房中,看着欧洲发来的消息,眉头紧皱。他一脸疑惑地转向张中正,不解地问道:“我们的银行在欧洲开张后,为何会导致欧洲白银价值暴跌?按照常理,这应该能够稳定当地的银价才是。”
张中正微微一笑,从容地解释道:“理论上确实如此,但为了避免通货膨胀,我们在欧洲发行的货币数量是有所控制的。”
“现在欧洲的老百姓都非常信任大明的货币,这使得大明的宝钞获得了比原有价值更高的信任价值。”
“陛下,您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吗?金本位和银本位本质上只是过渡时期,纸币最终还是要挂钩人们的信任。”
“别人对大明的实力深信不疑,因此大明的一两宝钞在他们心中便等同于一两白银的价值。”张中正微笑着解释道。
朱标听得入神,好奇地追问:“那如果他们相信大明会越来越发达呢?”
张中正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缓缓道:“那么,大明的宝钞在他们心中便会进一步升值,甚至可能等同于一点二两白银乃至更高的价值。”
“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也是大明宝钞在欧洲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原因。”
朱标听后陷入沉思,他明白张中正所言非虚。欧洲市场对于大明宝钞的信任与追捧,正是大明实力的体现。
“那么,我们有没有机会,利用这一优势来收割欧洲呢?”朱标问道。
张中正胸有成竹地回答:“陛下,现在正是加大大明银行兑换白银力度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便可以从中获得丰厚的利益。”
然而,朱标却轻轻摇了摇头:“虽然这些蝇头小利确实诱人,但我对它们并无太大兴趣。”
张中正微微一愣,随即领悟到朱标的用意:“我明白了,陛下也可以借此为理由,进一步在欧洲扩大大明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
朱标微笑着点头:“正是如此。与其贪图眼前的微薄利益,不如放眼长远,为大明的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在明亮的书房中,朱标坐在红木椅上,他心中明白,白银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其实只有工业属性。而真正让大明走向强盛的,是人才。
目前,大明已经从欧洲搜罗了近两万名各领域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但这远远不够。朱标眼中闪过一丝决心,他打算在欧洲大陆上再刮一层人才。
于是,大明的宣传机器再次启动,它们在欧洲大陆上广泛传播大明的移民政策。这一次,宣传效果格外显著,因为在经济危机时期,许多欧洲家庭都渴望寻找一个更稳定的环境。
连续一个月的浩大声势,让大明的移民政策深入人心。
最终,有三万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选择向大明的半欧区移民。他们的到来为朱标的宏伟蓝图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为了让这些欧洲移民更好地融入大明环境,同时避免他们结党营私,朱标深思熟虑后决定划定一片特殊的半欧人社区。
这片社区中,大明汉人的比重不得低于百分之六十,以确保欧洲移民能够与大明汉人相互融合、稀释。
在那个时代,当其他国家还在大规模使用马车作为交通工具时,大明已经在各大城市中大力开展地铁和民用火车的建设。
这些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也成为了大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五年后,皇帝历4086年,除了西安之外,其他重要的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地铁。
这些地铁系统并非私人产业,因此不以盈利为目的。它们更多地被视为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
在科技方面,大明的新式战斗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款战斗机采用了最新的喷气式结构,当其他国家还在研发汽车时,大明的这款新飞机已经在全国庆典上完成了首飞。
这标志着大明的航空工业已经超越了时代,同时也为大明的国防安全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支持。
因为大明过于发达,大量的欧洲和中东的科学家便都想到大明学习,来到大明学习便不能随意出国,这一来一回,大明发展的速度便越来越快。
又过了两个月,欧洲的经济危机日益加剧,整个大陆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动荡。战火在各地燃起,浓烟弥漫,哀嚎声此起彼伏。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各派军阀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他们各怀野心,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不惜引发战争。
有些军阀打出响亮的口号,承诺给每个人提供食物和庇护,以此吸引更多的支持者。他们利用民众的饥饿和无助,操纵人心,试图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
有些军阀则沉迷于武力和权力的欲望之中,他们崇尚暴力,用武器和装备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们向大明寻求武器支持,企图通过大明的先进武器来征服更多的领土和资源。
朱标凝视着欧洲的局势,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和无奈。他明白这场经济危机对欧洲的影响之深远,同时也意识到军阀势力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欧洲,这片广袤的大陆,一直以来都是朱标心中的重要棋子。经过多年的精心布局,朱标已经将这里视为消化大明多余工业品的最佳场所。
在他的设想中,无论是法兰西还是新罗马,都应该在得到大明工业的扶持后蓬勃发展,成为稳定繁荣的地区。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欧洲各地乱象纷起,尤其是法兰西和新罗马,混乱程度更是超出了他的预料。这让朱标心中愤怒不已。
他迅速派遣锦衣卫前往欧洲,对法兰西和新罗马进行调查。
经过一番调查,朱标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这些所谓的反抗军在夺取权力后,竟然背叛了曾经支持他们的民众。他们不再追求自由与平等,而是沉迷于权力的欲望之中,甚至企图恢复帝制。
令人气愤的是,大明对法兰西和新罗马的扶持竟然落入了这群蛀虫之手。他们将工业生产彻底垄断,只将工作机会分给那些服从他们的人。
“复辟帝制?”朱标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这岂不是意味着我们大明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为了维护大明的利益,傀儡政权或许是短期的权宜之计,但至少可以稳定欧洲的局势,为大明的长远发展赢得时间。
于是,朱标迅速作出决策,派遣大军直指欧洲。
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都将直接投入战场,朱标要以绝对的力量来荡平那些叛徒,以警告后来者。
随着蒸汽船的轰鸣声响起,庞大的舰队缓缓驶离大明的港口。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投下斑驳的金光,照亮了大明的战舰。
海风拂面,扑面而来的盐味让海军的将士们感受到战争即将到来的紧迫。
当大明的军队踏上欧洲大陆时,他们的出现引起了一片骚动。欧洲人纷纷涌上街头,好奇地围观这支来自东方的强大军队。
然而,他们的目光并没有被明军手中的步枪所吸引,反而对士兵们身上的军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撒下斑驳的光辉,映照在士兵们军装上。那些军装主要以军绿色和深黄色为主,每一位士兵的胸前佩戴着亮闪闪的徽章,象征着他们所属的部队和荣誉。
“为什么大明的军队主要穿着军绿色和深黄色的制服?”有人好奇地问道,他的目光在军装上游移不定,试图寻找答案。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其他欧洲人的纷纷议论。他们围在一起,交流对军装颜色的猜测和疑惑。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大明的军队不采用更为鲜艳、易于区分的颜色来装饰军装。
那些欧洲人并不理解,大明的军队是以实用与庄重为准则来选择军装颜色的。这是为了保护每一位士兵的生命,使他们在战场上更加隐蔽而又显眼,不被敌人轻易发现。
法兰西和新罗马的统治者们非常聪明,见到大明军队这一刻,就意识到了大明军队的来意。
在法兰西旧王的皇宫内,统治者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局势紧迫的形势。
为了抵抗大明的军队,法兰西和新罗马决定联手。他们明白,只有团结起来,才有机会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获得一线生机。
被他们吃下的富贵和权力,哪怕是大明也不能强迫他们吐出来。
大明的军队面对着欧洲的堑壕,不禁发出了轻蔑的笑声。
这些年,欧洲的战术确实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仅仅是相对于他们自己而言。与大明相比,他们的战术水平仍然显得相当落后。
堑壕对抗步兵或许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面对大明配备坦克的军队,这种堑壕战术就像是一个笑话。
此时的大明军队,不仅仅拥有步枪兵,还配备了火焰喷射器、燃烧瓶和闪光弹等多种特种武器。
面对这些深深的堑壕,大明军队采取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战术。大明的坦克首先上前,吸引敌人的火力。
紧接着,大明军队的火焰喷射器士兵奋勇冲锋,他们持着喷射器向敌人喷射燃烧的火焰,将堑壕瞬间化为火海。
在法兰西和新罗马的每一个战场上,都是火光熊熊,浓烟弥漫的地狱场景。
即使法兰西和新罗马在人口和环境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面对大明无坚不摧的坦克时,这些优势变得毫无意义。
短短两个月,法兰西与新罗马两大国家便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相继投降。
为了确保大明的长远利益,朱标左思右想,还是直接将这两个国家划为大明的飞地省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这不仅避免了繁琐的傀儡政权操作,更能让大明直接掌握这片土地的资源和人口,为了统合民族,朱标更是直接将罗马人与法兰西人纳入大明的民族体系中。
一个月后,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欧洲的经济危机得到了迅速的缓解。
战事过后,朱标和张中正便立刻安排起对欧洲经济危机的平息计划。加大对欧洲的物资销售量,开办大量原材料工厂,招募大量工人开挖矿产和植被。
招募了大量工人的工厂运转起来,矿产和自然资源的开采也日渐兴旺。欧洲的市场逐渐恢复活力,商业贸易重新兴盛。
原本,还有大量的法兰西和罗马人对于大明这个异族掌权心怀不满和敌意。
他们总是向大明的官员投来怀疑和敌对的目光,对大明的统治持保留激进的态度。
然而,随着经济的回暖,这种抵触情绪逐渐减弱,许多人开始转变态度,倒向大明这一边。
至于那些顽固的死硬派,单纯的安抚和怀柔政策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们需要看到更强硬的态度,感受到大明的实力和决心。
于是,朱标直接下达了最强硬的措施“哪个地区胆敢伤害大明官员,所有的工业工厂都将彻底搬离,该地区将被永久列为禁止投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