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就咱们这颜值,不用多说了
太后一心向佛,一年中,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都在寺庙中度过,剩下的时间待在宫里,今年也不例外,太后在年初,出了正月后就决定要去五台山的五台寺礼佛,端华帝国事缠身,无法陪同前往,便把两个儿子慕容煦和慕容皓给派出去,代替他在太后跟前尽孝,纯妃也一同随行。
端华帝和太后之间的母子关系说不上多好,但也不算差,总的来说,太后不太关心端华帝,倒是对皇后这个儿媳妇还挺喜爱的,大约在皇后身上,太后看见了自己的曾经。
先皇比端华帝更加花心,不过太后倒也没有为此有多伤心,盲婚哑嫁,她对先皇本就没有什么感情,说得直白点,两人就是合作关系,先皇要借助太后娘家的势力,太后甘愿为了家族进宫。
太后心中曾经有过一个深爱的恋人,年少的爱恋逝去后,太后对人对事都淡淡的,一副漠不关心的模样。
虽然太后对端华帝没有多少母子情,但大约是隔代亲的缘故,太后对几位皇子都还挺好的,在孙子们面前,是一个慈祥温和的皇祖母。
太后人不在京城,但宫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她差不多都是知道的,自然也听闻了帝后恩爱,感情愈发好了的传言,如今回了皇宫,见到皇后精神很好,容光焕发,一下年轻了不少的样子,太后不免为皇后感到高兴。
“到底还是皇后你更有福气。”太后拍着皇后的手,语气中微有感慨。
比起她当年险些被人算计,失去后位,先皇怀疑她,妃嫔们嘲笑她,皇后算是有福气的了,是很幸运的。
不过太后知道端华帝和皇后是青梅竹马,本就是有感情的,和她与先皇的情况不一样,没什么可比较的。
皇后忙说“不敢”。
太后佯怒道:“哀家说是就是,皇后你别和哀家争了。”
说话间,坤宁宫来人了。
太后眼睛一亮,顾不上和皇后说话了。
“快把哀家的小孙女抱来让哀家瞧瞧。”
在来的路上,慕容熙就知道自己要来见太后了,因此她一点儿也不慌,被太后抱着的时候,半分害怕也无,睁着乌溜溜的眼睛望着太后,眼里闪着好奇的光芒。
感受到太后身上散发出的亲近之意,慕容熙嘴角慢慢上扬,露出一个甜甜的,大大的笑容。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讨厌一个粉雕玉琢,乖巧可爱,还爱笑的孩子,对上小孙女明媚的笑容,太后短促地怔了一下。
孩子的笑容最是天真不过,太后感觉自己的一颗心都快要被融化了,满是说不出的柔软。
太后对皇后道:“这孩子长得像你,模样标致,眉眼如画,是哀家见过的最好看的小孩子了,性子也讨喜得很。”
慕容熙顿时乐不可支。
【是的呢是的呢,皇祖母您真有眼光,偶也觉得偶长得像母后,和母后一样好看,像仙女一样。】
【偶的皇祖母颜值也好高啊,哇哇哇,这里就是颜狗的天堂吧,偶身边的都是美人啊,一个赛一个美。】
太后虽然如今不年轻了,但风韵犹存,气质雍容华贵,眉宇疏淡,身上自带一股子清清冷冷的气质,想来年轻的时候是个风姿绰约,风华绝代的佳人。
【这才是真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就咱们这颜值,不用多说了,天生就该是一家的。】
【皇祖母这么好的基因,父皇咋没继承到一星半点呢,浪费了,忒浪费了。】
【还好偶不像大哥三哥那样倒霉,偶比他们幸运多了,继承的是母后大人的基因。】
太后面色如常,心里却不平静。
虽然太后也算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年过五旬,但她很确定自己还没有老到老眼昏花,耳鸣耳聋的地步。
也不存在晚上没睡好,大白天的,就出现了幻觉,耳朵幻听了。
方才那奶乎乎的声音,分明是个小娃娃的。
而小娃娃,她面前就有一个,还冲着她笑得一脸开心。
想起慧明大师说过的话,太后心想,约莫慧明大师指的变数便是小孙女了吧,天下谁人不知,皇室这一辈唯一的一个小公主出生时天降异象,是祥瑞之兆。
既是祥瑞,小孙女有些不一般也是情理之中的。
太后不觉得这有什么,倒是觉得小孙女年纪小小,却已懂得爱美了 ,是个很伶俐的小姑娘。
【都说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向前看,还要继续活着,连同已逝之人的那一份希望和祝福,活出更精彩更美好的人生,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几个人能真正地做到向前看呢?】
【生在这个禁锢良多的时代,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不能做主,一点儿发言权都没有,一对有情人就这么被活生生地拆散了,阴阳两隔,苦了皇祖母了,只能抱着一点点回忆过日子。】
慕容熙没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
在原著中,有关太后的情节并不多,一般只在回忆里出现,因为太后寿数不算长,五十多岁便去世了,那时,真公主四岁,千金公主都还没进宫,还没到她登场的时候。
太后在入宫前,本是有一个两心相悦的恋人的,两人尚在娘胎里的时候就结下了缘分,两家长辈是世交,约好若是一家生男,一家生女,就结为儿女亲家。
后果然一家添了个小少爷,一家有了个小千金,婚约便正式定下了,还交换了生辰贴,互换了信物。
十岁之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情意绵绵,后竹马家道中落,太后的娘家嫌贫爱富,不愿履行婚约,加上一心想要通过女儿的姻缘攀上高枝,便狠心地棒打鸳鸯,拆散了一对有情人。
在家人的逼迫下,为了保全心上人的性命,太后最终屈服了,斩断情缘,甘愿入宫,作为交换,她要父母放过自己的心上人。
尔后一个在高高的宫墙内,一个在宫墙外,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
太后一直以为她的心上人还活着,也许还记着她,也许已经忘了她,喜欢上了其他的姑娘,说不定孩子都有几个了,但她唯独没想到,在她坐上花轿的那一天,她的心上人便死了,太后的父亲出尔反尔,为了一劳永逸,一杯毒酒毒死了太后的心上人。
在二十年后,太后的母亲重病缠身,弥留之际,才向太后吐露这件瞒了二十年的陈年往事。
这桩往事的真相对太后来说无异于是一道晴天霹雳。
她如何能想到,她的洞房花烛夜,竟是心上人命丧黄泉时。
得知真相后,太后大病一场,病愈之后,太后一心向佛,做善事,行善举,修功德,在佛祖面前,不求他们下辈子还能再续前缘,只求她的心上人有个锦绣的来生,即使那个来生里没有她,只要他过得好,她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