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经郭桓一案仔细调查,并多方考量后认为,

现今大明官员俸禄确实有些过于微薄。

因此恳请父皇斟酌,

给予百官提升俸禄。

希望您准许这项请求!”

朱标言语虽轻描淡写,此言一出,却宛若投下一枚惊雷,

瞬间炸响奉天殿内外!满座文武齐齐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居然有人——而且还是太子殿下,要求为百官增涨俸禄?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谁不了解朱元璋内心深处对这群官员素无好感,

向来秉持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对官员群体似怀恨在心一般。

想让他这种固执的人改变立场,给官员涨薪,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太子是不是失心疯了?

果不其然,朱元璋脸容立刻荫翳无比,勃然变色吼道:“你方才说什么?再说一遍给朕听听?”

“儿臣的意思是……恳请您提高百官薪水,

以便让那些生活艰难的官员改善现状。

如此一来,部分人或许也不至于因贫穷走入歧途。”

“荒唐!大胆!”朱元璋怒不可遏,厉声叱骂:

“一群食不厌精脍炙人口的官僚全都罪该万死,全数当诛!其余人又干净得到哪里去?

本朝未追究他们监管不力与失职罪责,已经是天大的宽容仁慈,

居然还好意思求加俸禄,实在可笑至极!”

尽管局势危急,朱标仍旧苦劝:“父皇英明圣断,万事皆不能以偏概全。

郭桓案中牵连者固然死有余辜,

然而贪欲无尽之辈,固然令人痛心疾首,但这并非全部。”

在下想说,咱大明有不少官员,皆是勤勉尽责、忠于职守之人!对于这类贤能之士,难道不该予以嘉奖吗?恳请父皇开恩,以彰显他们不肯随波逐流的高风亮节。

望父皇圣裁明断!”

“胡闹,住口!”

朱元璋顿时勃然大怒,面容凶恶至极,厉声喝道:“这事到此为止,胆敢再提,朕便废了你这太子之位!”

然而朱标丝毫不惧,径直双膝跪地,连连叩首道:“即便父皇废黜儿臣,儿臣也必须进言,请父皇接纳忠谏!”

“大胆,反了不成!你以为朕真的不敢废你吗?好得很,朕就遂了你的愿!”朱元璋狂吼不已,满脸气愤。

这一出父子相争、互不相让的好戏,把奉天殿上的百官看得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人人都被搞懵了:好端端的,怎么太子殿下像是犯了失心疯一样,竟敢当面顶撞皇上?而皇上居然也难得地乱了阵脚,竟对视若珍宝的儿子如此震怒?

一时间,众人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但听到皇上竟然要废掉太子时,文武百官顿时慌成一片,连忙俯身磕头为朱标求情。

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急忙劝道:“陛下莫要动怒,太子殿下只是言辞不当罢了,万万不可重罚啊!”

吏部尚书詹徽也跟着恳求道:“陛下明鉴,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即使冒犯了陛下,也不该严惩过当啊!”

兵部尚书茹瑋附和着说道:“太子殿下忧国忧民,就算有些差错,又怎能轻易罢黜?还请陛下三思啊!”刑部尚书暴昭及其他文官纷纷跪地求饶。

“陛下三思……”

武将那边自然也不敢看戏。

要知道,太子朱标不仅在文臣中有超高声望,在武将群体中也是威信深植,甚至不少人早已将其视为效忠对象——毕竟,他与他们的利益和身家性命休戚相关。

所以,尽管老皇帝令人恐惧,他们还是不得不站出来表态。

当下,包括耿炳文、徐允恭、郑国公常茂常遇春长子)、李景隆、瞿能、平安在内的众武将纷纷伏地叩首,齐声道:

“请陛下三思啊!”“请陛下三思!”

刹那间,奉天殿里几乎所有的官员都齐心为朱标求情。

由此可见,在大明朝中,太子朱标的尊崇地位已然无人可撼。

这种局势既是其自身才华所致,也得益于朱元璋多年经营的成果。

看到群臣的求情表现,朱元璋的表情稍微平复了一些,但朱标却没有因此妥协,依然执着地说,

“父皇啊,我朝官员俸禄实在太微薄了。

儿臣亲自查访,发现不少官员家中连温饱都是难题。

国家养士,岂能这般对待?父皇呀,父皇!若是您执意不肯答应,儿臣宁愿跪死于此!”说着,朱标满脸悲痛,一边挪动膝盖向前靠近,一边涕泪俱下、苦苦哀求。

这场景闻者感伤,观者垂泪,令人心潮澎湃。

现场的官员都被感动得不行,不少人更是泣不成声——果然是仁义无双的太子殿下啊!古往今来,怕都难以找到这样的仁主。

他始终想着为这些官员谋求福祉。

太子殿下的坚持,哪怕冒再大风险也在所不惜,这份情意深重至极,令人涕零。

身处如此圣明之下,又怎能不尽忠竭力,誓死相报?

这是何等的期待啊!

此时此刻,刘三吾、詹徽、暴昭等满朝文武无一不为之动容,泪如雨下。

众人感怀道:

\"殿下一片赤诚,臣等心领了!还望殿下莫要说下去,实在让我们汗颜无地!\"

\"殿下这般体贴入微,即便此刻命丧黄泉也甘之如饴!\"

\"呜呜...宁可分文无禄,也要为大明尽忠!\"

刹那间,奉天殿内哭声震天,文官尤其悲恸。

大臣们一面含泪劝慰太子不要再表此言,一面又急切替太子向陛下求情,希望能成全殿下的好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向来不近人情的陛下竟然面上浮现犹豫之色。

片刻之后,居然点了点头:

\"既然太子恳求至此,朕便勉为其难答应了吧。

也算是避免落下小气刻薄的名声...\"

话音刚落,大殿内一片寂静。

众臣瞪大双眼,下巴几乎都要惊得脱臼。

难道陛下转性了?这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还没等群臣欣喜过头,陛下突然话锋一转:

\"光涨俸禄未免太笼统,这样吧,就采用底薪+奖金+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制...\"

随即,在众人的震惊目光中,陛下将之前朱政提的方案和盘托出。

当听完这全套方案后,殿内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能在杀戮频繁的朝堂上存活至今的人,哪个不是精明之极?稍加思忖,立刻就察觉其中的玄机。

不要紧奖金倒也罢了,但那严格考核和残酷淘汰制度却着实要命。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革职出局。

想到这里,众臣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骇然。

接下来,他们几乎要破口大骂了——这分明是逼着他们内耗,让人疲于奔命啊!若想要保住官位,唯有拼命加班干活才行。

而要想通过考核脱颖而出更不容易,必须做到比他人出色许多倍才行。

**到底是谁想出这么歹毒的办法?简直是**把人往死路上推啊!

此时,众多机敏之士经过片刻回想,纷纷悟出其中奥秘,暗叫不好——他们竟被骗了!

自始至终,这出戏都是朱元璋与朱标父子精心设计的连环计!不仅让他们不得不接受这项提议,还要求心存感激。

意识到这一点后,在场官员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朱标,眼中写满了痛惜与无奈。

老朱向来冷酷无情,把他们当作工具本就令人沮丧,但如今更让人寒心的是,连仪表堂堂、平素印象极好的太子殿下也参与了这样的谋略!

这般局面,这官还能继续做吗?真是令人又气又怕,浑身发抖!这样的境遇何时才会有尽头呢?绝对不能就此妥协,否则一切都完了!

然而,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太子朱标已然泪流满面地跪地谢恩:\"父皇英明,儿臣叩谢圣恩浩荡!\"

随后,他激动无比地转头对众官员慷慨陈词:“父皇给予我等如此深厚的恩泽,各位同僚,怎敢不尽忠竭力,肝脑涂地以报?”

\"这……\"面对如此变局,像刘三吾、詹徽这样的一众尚书侍郎彼此对视,一时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