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着孙儿流畅写出的字迹,不住颔首赞许。

对于朱政过目不忘、学识惊人的天赋,他内心甚是欣赏,亦满含期待——如此出众的孩子,若能好好栽培,必将成为朱家栋梁!

然而,究竟要用何种方式来教导这个卓尔不凡的孙子呢?这一问题令朱元璋陷入了一阵深思。

他凝望着专注写字的朱政,不由伸手捋起了长须,神色渐转郑重。

他虽擅长指挥千军万马、统领江山社稷,但若真要当个先生,恐怕还会顾虑是否会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要不要找个老师来?”这念头乍然闪过,却又被迅速打消。

毕竟,朱元璋要的并非仅仅是精通典籍的饱学之士;作为统治者,更重要的是对全局的把控能力、明察秋毫的眼力,以及驾驭群臣的手腕和谋略——这些东西,并非所有人都具备传授的能力。

再想想自己的诸多子侄,虽然不乏请名师调教者,可合乎心意的人才又有几何?更别提他对朱政寄予的期望远超旁人。

思及此,朱元璋心中暗生一计:“或许,可以让他走我曾经的老路……”当年自己出身寒微,少时连认字都不会,直至娶了马皇后,这才逐渐通过史书积累智慧,终而成就霸业。

那些史书中所记载的人物、事件与教训,皆是他一路走来汲取养分的宝贵来源,更是他从一名底层军官逐步成长为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之关键所在。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朱政也循此法门成长呢?一边阅读华夏千年兴衰成败的典籍,一边将人生阅历融入教学之中,这样岂不既能让其领悟治国之道,也能避免陷入空谈经义的桎梏?想到此处,朱元璋越发明悟兴奋,遂当机立断,当即开口道:

“麟儿,如今认字背诗已经难不倒你。

那自今往后,咱们就一起读历史,讲述咱们中华先辈的故事如何?其中乐趣多多,保管让你喜欢!”

朱政听闻此言,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连连拍手道:“真的吗?我最喜欢听故事了!快讲给我听吧!”

“太好了,殿下最喜欢听故事了……”

“好啊……容我思考片刻。”

朱元璋微笑着略作思索。

接着便缓缓开口:

“那就从西周说起吧……

曾经有个朝代……”

常言道,唐朝有诗,宋朝擅词,元代流行散曲,明朝则以小说见长。

此时正值明初,

是小说盛行的时代。

朱政曾经偶然间看见,

朱元璋手握后世流传的《水浒传》阅读解闷。

于是这一次,为吸引朱政的兴趣,

朱元璋特意模仿起说书人的语气……

于是,在谨身殿中,

一老一少沉浸在共读的乐趣中。

祖孙俩谈笑风生,讨论热烈。

而守在殿外的刘和起初并未留意,

只是安静等待差遣。

然而渐渐地,他意识到问题所在——

皇帝并非单纯讲授历史。

在叙述完一段后,朱元璋还会剖析人物动机,

评判行为得失,进而教导朱政如何正确应对,该采取何种方法处理各种情况。

这哪是什么单纯讲故事!分明是以史为鉴,

将治国驭人之术细细拆解,传授于皇子。

这明显是在栽培未来的帝王啊!

若是被外人知晓,怕是要震惊整个大明朝廷。

想到这里,刘和惊出一身冷汗。

不敢再多听一句,连忙招呼同样侍立在外的王景弘、郑和等人,

悄悄退到殿外远处,这才心绪稍定。

同一时间,

另一边闹得更欢。

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朱

即便朱

接下来,究竟要采取何种措施呢?

……

时间匆匆流逝,数月一晃而过。

这段时间里,朱权等人始终抱着守株待兔的心态。

他们试图找到独自行动的朱政。

然而令他们极为不解的是,

朱政似乎早就料到这一切般,踪影全无。

他们猜测,朱政可能因害怕而躲在坤宁宫不敢出来。

孩子们的心性耐不住这般等待,

大部分人都失去了耐心,不愿再坚持下去。

唯有朱

智伯因得罪赵、魏、韩三家,遭到联合攻击,最终灭亡。

这也标志着三家分晋的正式开始。

讲述完这个历史事件后,朱元璋稍作停顿,留给小孙子朱政一些思考的时间。

随后微笑着问道:

“麟儿,听完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朱政点头思索后答道:“智伯为人骄傲狂妄,而魏宣子却懂得隐忍和韬光养晦。

骄兵必败是不变的道理,因此智伯走向覆灭,反而是魏宣子获得了胜利。”

听到这样的回答,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捋须一笑说道:“回答不错,虽说还略显简单,不过就你现在这个年纪而言,已经很不容易了。”

看到爷爷认可自己的见解,朱政调皮地眨了眨眼说:“那就请祖父进一步教导吧!”

朱元璋讲历史,其实总是蕴含着深意,他把每一个历史故事作为载体,用以传授给朱政为人处世的智慧。

此刻,他眯起眼睛,带着沉甸甸的期许教导孙儿说:

“记住了,孩子,能够战胜别人是因为有力气,但能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大。

一个人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打倒其他人,而是要战胜自身的欲望。

无论你是力量强大还是渺不足道,自己都会是你这一生最难缠的对手,这是不可逃避也难以避免的状况。

胜过了他,你就可以傲视群雄;倘若输了,那便注定一生庸碌。

历史上太多英雄人物皆败在这一步,这智伯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失败范例,你要把他当作警示对象!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冷静,心存谦逊!”

朱政庄重地点头表示牢记,“爷爷请放心,孙儿一定谨记心头。”

此外,朱元璋又补充了几句:“再来说到这故事里的谋士任章……他的计谋可值得学习呢!”概括成一句话即:要想取得某种利益,就必须先有所付出。

特别是当你面临一位比你强得多的敌人时,如果你缺乏把握打败对方,就应该明白该如何行动了吧?”

朱政立刻领会过来,“像那个任章那样,麻痹敌方就可以了。”

老朱听闻孙儿的回答哈哈大笑:“对极了!就是这么回事!”对于朱政展现出来的聪慧才思感到由衷喜悦,不禁眯眼夸赞道:“到时候你得绞尽脑汁让对方对你放松警惕甚至滋生傲慢之心,一旦敌人生出了傲慢情绪就容易犯错,如此才能抓住时机实现绝地反击,达成以弱胜强的目的!咱们当年对付胡惟庸,并废除了**,正是采用这样一种策略……反过来讲,没有谁能无缘无故待你好,若真出现这种情况就得格外警惕起来,仔细剖析一下别人究竟打的什么主意,提高防范措施才行啊!”

话说到这儿的时候,朱元璋忽然觉得似乎扯得太远了点,不由摇头轻叹:

“算啦,这些事情目前还比较超前,你现在只需记住今天讲过的内容就好,后续我们有的是时间继续深入探讨!”

听祖父亲口允诺会继续教导自己后,朱政乖巧地回应道:“孙儿一定全部牢记!”

随后老朱欣慰一笑:“哈哈,挺好!”

接着向他挥手示意可以离开去玩了:“今天的分享暂告一段落,别太累了,出门放松一番吧。”

然而朱政并未急着退出,他的脑海中似有一道闪光划过,若有所思的模样脱口念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瞬间,这童言无忌般的问句让朱元璋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伸手拍了下小孙子的脑袋,哭笑不得地调侃道:

“好你个小机灵鬼,居然拿这话来用在爷爷身上啦,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呀!”

朱政站在原地,看着冲来的众人,并没有慌乱。

他微微一笑,那模样像是早已洞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