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重重斥责朱标那个逆子!
刘和一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老朱说的就是朱标。
当下答道:
“皇爷,太子殿下这些日子身体不适,一直在东宫静养。”
“嗯?怎么病了?怎么回事?严不严重?”
朱元璋脸色骤变,急切地问道。
刘和解释道:
“前些时日,皇后娘娘入陵之际,
太子殿下过于悲恸,甚至吐了血。
之后强撑着身子处理政务,损耗不少元气。
但太医说了,好好调养一段时间,注意休息,应该不会有大碍,这几天也好转了不少。”
朱元璋这才略微放心,但依然冷冷说道:
“算他运气好。这事儿记下,日后要好好清算!”
虽然这么说,可朱元璋心里仍怒气未消。想了想后,拿起御笔写下了一道圣旨交给刘和:
“你去一趟,按照旨意狠狠教训他一顿!”
“是!”
刘和接过圣旨,哭笑不得地离开了……
东宫
当刘和赶到东宫时,朱标正带着病体处理政务。
听到是老朱来的圣旨,
朱标愣了片刻,急忙起身恭敬行礼。
刘和也不多言,径直走到朱标面前,大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朱标,你这个混账东西。
我还一直以为你是个人才呢,没料到你也干这种荒唐事,简直让我蒙羞至极。
你要是一头撞死在这宫廷里还好些。我现在年岁不小了,却被你气得要命。
这次算了,以后要是再这样,非打断你的腿不可!
近期若无重要事宜不要来找我,见你就生气!给我在东宫好好的闭门思过。钦此!”
宣读完毕,刘和一脸轻松地扶起朱标:
“太子殿下,圣旨已读完,请您起身吧。地上寒凉,可别又伤了身子……”
此时的朱标满脸茫然,完全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父皇突然发那么大火?
朱标愣了半天,终于回过神来,问刘和:
“刘公公,这是为何?最近我是做错了什么大事惹得父皇如此大怒?”
刘和一脸无辜地摇摇头:
“殿下,老奴也不知晓。陛下只让老奴传达这份圣旨,并未解释更多。”
说完不等朱标回话,他又笑着说:
“若是没什么事,那老奴就告辞了……”
“嗯,刘公公安好,辛苦了。”
朱标点头送走了刘和,独自一人陷入沉思。
他想不通父皇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
因母亲去世,自己确实过度悲痛导致身体虚弱,
但这期间他仍然努力处理朝廷事务。
要说不满的事情,大概只是对于锦衣卫毛骧大肆搜捕有所警告,
难道是因为这个缘故?
但他与父亲之间的政见不合并非罕见,
老朱从没用这种方式责备过他。
听语气倒更像是为儿子做错私人之事而震怒。
难不成是因为某些私人事情?
朱标越想越糊涂,只能暂时将这疑问搁在一旁。
说到私事,他自觉一直保持着清白,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发生。
可难道是指……?
朱标忽然回忆起前段时间自己喝醉了酒。
迷迷糊糊中宠幸了一个宫女的事情。
随后,那个宫女被吕氏赶出了皇宫。
为此他还训斥过吕氏,并且出于愧疚派了人去找那名宫女。
但是后来因为马皇后的突然驾崩,他无暇顾及此事,也就渐渐搁置了。
吕氏一向贤良淑德,他非常满意。
为了不因为这点小事伤害她的面子,影响夫妻感情,便不再提这事了。
这该不会是因为这件事引发的问题吧?
但这似乎太过荒谬,这么小的事老朱为何会反应如此激烈?
无论怎么思考,他都不得其解。
到头来,朱标决定不再纠结。
算了,老头子发神经胡搅蛮缠就随他去吧,我可没空陪他玩猜谜游戏。
如果换做其他朝代的**家。
太子通常如履薄冰,生怕触动**的猜疑心而被废黜。
若无故受训,轻者惊恐万分。
重者可能会被吓死。
但朱标却丝毫没有这种担忧。
他与老朱之间的父子之情,并非其他**家族可以比拟。
太子之位在他看来是稳妥无疑的,甚至还带着些许自信和无所畏惧!
想到这里,朱标摇了摇头,不再多想,而是拖着病体返回书桌前,继续处理政事。
时间悄然流逝,一年飞快过去。
皇宫中依旧风平浪静,唯一的变化是坤宁宫里新添了个深得朱元璋喜爱的孩子。
朱政如今已经一岁有余,成长迅速。
他通过系统签到获得了一项天赋【过目不忘】。
【过目不忘】使他在学习、记忆以及大脑的信息储存能力上都异常出色,
轻松就能累积大量的知识,让他人望尘莫及。
简单说,这是一个提升智力与精神能力的天赋能。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尽管朱政努力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一样天真,但也难掩早熟的聪明才智。
不论是翻转、爬行还是走路,他总是比同龄孩子更早一步。
更不用说学东西极快,在一岁就能和人进行初步交流。
当然这些表现都在合理范围内。
别人只是赞叹这孩子早慧聪敏。
这正是朱政精心设计的策略。
他需要不断在朱元璋的心中树立聪明机灵的形象,毕竟孩子般的伪装无法长久维持。
未来要想保持朱元璋对他的重视、关注和支持,
并最终取得更高的成就,
那么这一步尤为重要。
他已经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甚至称为干孙子……
这让他对未来有了更多遐想:
也许能够像大明朝的霍去病一般建功立业……
谨身殿内,朱元璋正在认真处理政务。
房间里鸦雀无声。
唯有刘和尚像个影子般悄无声息地站在角落。
忽然听到一阵轻微的声音打破沉寂,
朱元璋抬头望向不远处朱红柱子边,
发现一个小身影正鬼头鬼脑地看着这边。
察觉被发现后,
那张小脸一闪而逝,
接着再次冒出查看状况。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眉头立即舒展,
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挥手叫小人儿过来:
“你这小调皮蛋既然被我发现就别再藏了,
快来让朕看看。”
于是那个可爱的小人正是朱政,
嘻嘻笑着跑近,
被朱元璋一把抱起,放到膝上,
慈祥地说:
“来看看我们家的小宝贝有什么新的表现!”
“嘿呀,看这体格,咱家小宝贝又壮实了不少,像个虎仔似的,好得很!”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拍了拍朱政的脑袋。
朱元璋问道:“来,告诉爷爷,刚才你又去哪里玩耍去了?”
朱政机灵地回答道:“刚刚去了八宝库那里,不过没进去。听说那地方管得严,不让随便进出,所以我便赶紧回来了。”
这话说出来只是无意中的提及,但朱元璋听后眉头一皱,哼了一声,语气转沉:“咱家乖孙想去哪里都成,谁敢阻拦?”
说罢,他转向旁边的刘和,命令道:“传旨意,从今往后,我这乖孙想去哪儿都自由,任何人不得阻拦!再查一下今天拦着咱孙子的人,重重地打一顿板子!”
“是!”
刘和听到这话心里暗暗惊讶。宫廷的规矩一向严格,连皇子皇孙都不能随意进入某些重地,尤其是内帑之类的区域,非有老朱或太子亲令不可通行。现在老朱竟特旨为朱政放行,如此待遇可谓是前所未有的。显然,朱政在老朱心中的地位之高,不容置疑。守门之人无辜受罚也就在所难免,轻则受伤重则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