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归原主
厨房里,是家家户户常见的用泥巴和土砖砌成的灶。
旁边,有一个大水缸,再过去,是靠墙而立的木质碗柜。
碗柜里放着五六个碗和几双筷子,下面一层有一个面粉袋袋,里面只有四五碗面粉。
蔬菜大概就出自后院的那点白菜萝卜小香葱。
哎!真不知道这个家有什么值得人惦记的,还伤及了老爷子的性命。
想到明天就要去办理户口和学籍,孙绵绵打开一直都没打开的皮箱。
只见不大的皮箱里,除了杨秋香给她收拾的几件当季的衣服,就没有其它的了。
孙绵绵自嘲一笑,她可不是人家亲生的,还能指望人家放几张大团结来惊喜惊喜?!
只是可惜了原主费尽心思收集的高考资料。
她捏了捏仅剩下的三块钱,注意力转移到空间。
空间里,除了那把枪,就只有穿越前收集的一点药材和那套用习惯了的银针。
早知道会穿越,她就多囤点黄金白银,或者吃喝住行等方面的物资。
哎!千金难买早知道。
一分钱难道英雄好汉。
孙绵绵双手枕在脑后,怔怔的望着屋顶发呆,不知何时,竟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她是在鸡鸣声中醒过来的。
“起来啦,睡得可好?”
爷爷听到声音,笑眯眯的问。
孙绵绵娇笑:“睡得可安稳了。”一夜无梦,可不是睡得安稳?
就连一直困扰她的梦魇也消失了。
“菜粥马上就好,灶上有热水。”
“好咧!谢谢爷爷!”
三月的黔城,大清早用凉水洗脸,她表示没那个勇气。
还是热水安逸。
早餐是一碗菜粥,加上昨晚剩下的鸡肉。
简简单单,却是孙家往常过年才有的配置。
孙绵绵知道家里的粮食不多,她急于办好户口迁移和学籍的事,就想去外面转转,看看有什么赚钱的门路。
再没有进项,不出两日,家里就要揭不开锅了。
这也是爷爷急于送孙绵绵去学校的原因。
“绵绵,高三学习紧张,你愿意住校吗?”
“住校要贵一点吧,何况,学费也不低。”
这个时期的高中,学费大抵要几十到一百左右。
住宿费可能也要几十。
所以,一般的家庭供不起一个孩子读书,很多只是读完小学就辍学的,好一点的读完初中。
“已经开学一个月了,学费加上住校费最多一百......你问这个做什么,爷爷这点钱是有的,别担心!”
自己穷得即将喝西北风了,这个可爱的小老头还是一心为她着想,生怕她不肯上学。
孙绵绵艰难的吐出几个字,“爷爷,其实我......”
她那句“其实我可以等几天去学校报到,等筹集到学费也不迟”,还没说出口,就被爷爷强势的打断,
严厉的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你正是读书的年纪,可不许不思上进。”
孙绵绵:“......”我只是不想加重您的负担。
“放心!读书的钱,爷爷早就准备了。
只是盯着我们家的人太多,生活拮据些并没有什么不好。
你可不能学青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然,家法伺侯!”
“我听爷爷的。”
得到孙绵绵的保证,老爷子乐颠颠的跑去栓好院门,钻进了东屋。
不多时,抱着一个满是灰尘的瓦罐出来,在里面掏呀掏,掏出一个用黑布缠了一圈又一圈的东西。
“如今你回来了,正好物归原主。”
孙绵绵疑惑,“物归原主?有什么说法?”
爷爷轻咳一声,低声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东西,虽然是块成色不怎么好的玉,但老祖宗严明只能传女不传男。”
自封建社会以来,什么好东西不都是传男不传女吗?怎么到了他们孙家,反而不一样了。
孙绵绵也好奇的凑上去,“你为什么不给青青?”
爷爷白了她一眼,“哪有那么多为什么。直觉,我的直觉告诉我,她不是这个东西的主人。
况且她的样貌和我们家人差别那么大,你以为我眼瞎。
可是,当初她还没满月时,你家不称职的爹娘就匆匆的把她交给我,说是亲闺女,我有什么法子。
个把月的孩子都差不多一个样,只是越长大越看着不像。
罢了,不说了,如今你都十七了,是该给你了。”
他的直觉,大抵就是血脉相连的那种玄乎感觉。
孙绵绵也觉得,待在爷爷身边特自在,特自然,不要过多的言语,那种亲情亲昵由心而发。
她接过那块如凤凰形状、雕工不是很细致的玉佩,拿在手里好奇的摩挲。
“咦!怎么越来越烫了?”
她记得才摩擦了几下,不至于发热......吧。
可是,握在手心里的玉佩越来越烫,烫得她差点扔掉。
最后被逼无奈,被她扔进了空间。
既然是祖传的,可能是好东西,还是放在空间里安全。
这个念头才闪过,就感觉空间一阵震动,吓得她连忙联系空间。
然而,空间好像忽然消失了一般,一点反应都么有。
但是,她知道,空间一直都在。
“绵绵,发什么呆呢?走!先去把户口办了。”爷爷满面春风的走了过来。
亲孙女回来了,又完成了一桩心事,老爷子走路生风,背脊也不佝偻了。
用了半天时间,很快就办理好户籍和学籍,并确定星期一回学校报到。
“爷爷,谢谢您!”老爷子的面子还是很管用的,一路绿灯,顺顺利利的。
爷爷双手背在身后,抬头挺胸走在前面,“这有什么。要是以前,只要我一句话,那还用得着跑来跑去。”
“那是,我家爷爷最厉害了!”
“傻丫头,就会哄爷爷高兴。明天是星期六,景铄小子会回来,我先去看看菜场有什么菜。”
孙绵绵一直记挂赚钱的路子,和爷爷挥挥手,“爷爷,我就不去了。我想到处溜达一下,熟悉熟悉环境。您小心些,早点回去。”
爷爷嗤笑,“爷爷还没老呢,哪用得着你操心。去吧去吧!记得早点回来。”
孙绵绵在县城转了一圈,对于赚钱的路子,毫无头绪。
目前来看,她最拿得出手的还是医术。
上一世,她最擅长的是中医,西医略有涉猎。
好在县城里,还有一家药材铺。
可是,她的空间打不开,想拿点药材出来换钱。
行不通!
于是,孙绵绵把视线转向了孙家院子附近的大山。
百顺县四面环山,林深树密,且雨水丰沛,温度适宜,最是适合药材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