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逐渐消散,战场上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与浓重的血腥气。新编第15军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他们成功击退日军,但代价沉重。
陈玉楼站在指挥部外,望着那片被战火肆虐得满目疮痍的土地,心中五味杂陈。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与沧桑,军装也被硝烟熏得漆黑,衣角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
“小李,伤亡统计出来了吗?”陈玉楼声音沙哑,转头看向身旁的参谋小李。
小李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哽咽:“军长,初步统计,咱们牺牲了1200名战士,受伤的更是多达2500人,很多都是重伤员,医疗物资也快告罄了。光是第一师,就牺牲了350人,受伤700人,好些连队都减员过半;第二师情况也不容乐观,牺牲280人,受伤600人;第三师和第四师在侧翼作战,牺牲320人,受伤800人;第五师和第六师作为预备队投入战斗,也有150人牺牲,400人受伤。”说着,小李递上一份详细的伤亡报告。
陈玉楼接过报告,手微微颤抖,沉重地点点头,强忍着悲痛说道:“一定要尽全力救治伤员,优先保障他们的医疗需求。立刻联系周边的医疗站,请求支援,哪怕派人去抢,也要把药品带回来!第一师师长赵刚那边,让他把重伤员先集中起来,安排可靠的士兵护送,务必保证他们安全抵达后方医疗点。第二师师长孙宏,组织轻伤员帮忙搬运物资、照顾重伤员,合理调配人力。”
随后,他又对物资统计的军官说道:“武器弹药和粮食储备情况如何?还有敌军战损和缴获物资的统计呢?”
军官敬了个礼,神色复杂地汇报:“军长,经过这场战斗,我方弹药消耗巨大,步枪子弹仅剩下30000发,手榴弹不足500枚,炮弹更是所剩无几,只有80发了。粮食储备也只够维持全军5天的基本需求了。第一师的步枪子弹只剩8000发,手榴弹150枚;第二师步枪子弹7000发,手榴弹120枚……(依次详细汇报各师情况)。
敌军方面,根据初步估算,日军伤亡约1800人,其中死亡700人左右,他们的一个联队几乎被打残。我们还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有步枪400余支,轻重机枪30挺,迫击炮10门,子弹50000余发,手榴弹800枚。此外,还收缴了一些日军的地图、文件,以及少量的罐头、压缩饼干等物资。不过,这些缴获的武器弹药型号繁杂,和我们的装备适配度不高,需要时间整理和调配。”
陈玉楼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迅速下达命令:“马上组织士兵打扫战场,收集可用的武器弹药和物资。各师安排专门的小组,第一师派一个连,第二师和第三师各出一个排,仔细搜索战场,把能用的都带回来。对于缴获的武器,安排军械人员尽快检修,能用的立刻补充到部队;不能用的拆解零件备用。同时,安排人去附近的城镇和村庄,看看能否采购或者募捐一些粮食和物资。另外,发电报向上级请求紧急补给,说明我们的情况十万火急,着重强调各师的具体需求,比如第一师需要多少子弹、手榴弹,第二师需要多少药品……”
在临时医院里,医疗兵们忙得脚不沾地,刘悦医生穿梭在病床之间,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她来到一位重伤员面前,轻声安慰道:“别害怕,我们一定会治好你的。”伤员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虚弱地说:“刘医生,我还想上战场,杀鬼子……”刘悦眼眶一热,强忍着泪水,点头道:“你好好养伤,等伤好了,咱们一起把小鬼子赶出中国。”这位重伤员是第一师三连的班长王强,他在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被炮弹碎片击中,腹部和腿部重伤。
打扫战场的士兵们心情沉重,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战友的遗体整理好,庄重地摆放整齐,眼中满是悲痛与不舍。其中一名年轻士兵,看着曾经一起训练、一起战斗的战友如今长眠于此,泪水夺眶而出:“兄弟,你放心,我们一定会为你报仇的!”这名士兵叫李华,是第二师五连的新兵,和他一同入伍的好友张阳也在这场战斗中牺牲。
此时,地方政府和百姓自发组织的慰问团带着物资来到了部队驻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代表大家发言:“将士们,你们辛苦了!你们在前线拼命,我们老百姓也不能干看着。这是我们凑的一些粮食、衣物和药品,虽然不多,但都是我们的心意。”带来的物资里,有5000斤粮食,其中大米3000斤,面粉2000斤;还有棉衣800件,药品有消炎药500盒、止痛药300盒、绷带1000卷等。
陈玉楼感动不已,他紧紧握住老者的手:“谢谢大家!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仗!”百姓们纷纷表示,愿意为部队提供更多的帮助,有的主动报名成为担架队员,协助运送伤员;有的则帮忙修理武器装备,为部队的整补贡献自已的力量。
在部队整补期间,陈玉楼并没有放松对日军动向的侦察。他深知,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卷土重来。果不其然,几天后,侦察兵带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日军正在后方大规模集结兵力,并且从其他战区调来了增援部队,包括一个装备精良的机械化师团,看样子准备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进攻。
陈玉楼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各师师长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弟兄们,日军又要来了,而且这次来势汹汹。”陈玉楼指着作战地图,神情严肃地说,“他们的机械化师团机动性强,火力猛,我们之前的防御战术可能难以抵挡。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第一师师长赵刚率先发言:“军长,我们可以在阵地前沿设置更多的反坦克陷阱,比如深挖反坦克壕,布置更多的地雷,限制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咱们师抽调两个营的兵力,专门负责挖反坦克壕,三天内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师师长孙宏接着说:“我建议加强与友军的协同作战,之前我们与友军的联系不够紧密,这次可以提前制定协同作战计划,互相支援,形成更大的防线。我这就安排联络官,明天一早就去友军驻地,商讨具体的协同细节。”
第三师师长周强提出:“我们还可以派出小股部队,对日军的补给线进行骚扰和破坏,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我打算从各团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五支小分队,每队30人,由经验丰富的连长带队。”
众人纷纷各抒已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制定出了一套新的作战方案。陈玉楼总结道:“大家的建议都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案进行准备。各师立刻行动起来,加强防御工事建设,组织士兵进行针对性训练,重点训练反坦克战术和夜间作战能力。同时,加强与友军的沟通协调,确保协同作战的顺利进行。第一师在阵地左翼重点设防,第二师在右翼配合,第三师和第四师随时准备侧翼出击,第五师和第六师作为总预备队。”
会后,各师迅速行动。士兵们日夜奋战,在阵地前沿挖掘了一条条又深又宽的反坦克壕,在周围布置了密密麻麻的地雷和竹签。他们还利用当地的地形,设置了许多隐蔽的火力点,以便在战斗中对日军进行突然打击。
在训练场上,士兵们刻苦训练,练习如何使用反坦克武器,如何在夜间进行侦察和作战。军官们亲自示范,耐心指导,士兵们的战斗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陈玉楼亲自前往友军驻地,与友军将领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协商。双方达成了一致,决定在日军进攻时,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军。友军将领表示:“陈军长,你们的英勇我们都看在眼里,这次我们一定携手并肩,把小鬼子打得落花流水!”
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日军的新一轮进攻即将来临。新编第15军的将士们严阵以待,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和决心。他们知道,即将到来的战斗将更加残酷,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保卫祖国,赶走日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侦察兵再次传来消息: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动,距离新编第15军的防线不到二十公里,预计下午就会抵达。陈玉楼接到消息后,立刻下令全军进入战斗状态。
“弟兄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这一次,我们要让小鬼子知道,中国军人是不可战胜的!”陈玉楼通过广播,向全体将士发出了战斗动员。
士兵们纷纷高呼:“保卫祖国!赶走日寇!”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他们握紧手中的武器,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等待着日军的到来。一场更加激烈的战斗,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