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湖南的盛夏,酷热难耐,日光毫无遮拦地倾洒而下,给大地铺上一层滚烫的金纱。蝉虫在枝头不知疲倦地嘶鸣,和着练兵场上士兵们整齐划一的喊杀声,交织成一首雄浑的战歌。陈玉楼身着笔挺的军装,身姿挺拔地站在练兵场的高台之上,锐利的目光扫视着正在刻苦训练的士兵们。士兵们个个身姿矫健,肌肉紧绷,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旧一丝不苟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
“不错,继续保持!”陈玉楼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他深知,在这风雨飘摇的乱世,唯有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部队,才能成为百姓坚实的依靠,抵御外敌的入侵。
“魁首!”一声急切的呼喊骤然打破了练兵场的节奏。陈玉楼转头望去,只见林羽正匆匆赶来,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加急电报,面色凝重得仿佛被乌云笼罩。
陈玉楼心中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快步走下高台,迎向林羽,伸手接过电报。当他的目光触及电报上的内容时,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牙关紧咬,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关节泛白。电报上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痛着他的心:日军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天津在短短时间内相继沦陷,战火如同汹涌的潮水,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全国蔓延。
“日军狼子野心,妄图吞并我中华!”陈玉楼的声音低沉而愤怒,胸腔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传令下去,全军即刻进入一级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命令如同一道闪电,迅速在军营中传开。原本还在训练的士兵们瞬间行动起来,他们迅速归队,整齐有序地整理着武器装备。有的士兵仔细擦拭着手中的步枪,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有的士兵则在检查弹药,确保每一发子弹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整个军营充满了紧张而严肃的气氛,仿佛一张拉满的弓,随时准备射出利箭。
就在这时,又一份电报传来,竟是蒋介石发来的。电文中言辞恳切,希望陈玉楼能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共同抗击日军,还承诺会给予充足的物资支持和先进的装备补给。
“这蒋介石,平日里对我们不管不顾,现在战事吃紧,就想把我们收编过去当炮灰。”李华看完电报,满脸不屑,愤怒地将电报扔在桌上,“咱们好不容易打下的根基,怎么能轻易听他指挥!”
赵猛也在一旁大声附和:“就是,他这算盘打得太精了,咱们可不能上当!”
陈玉楼陷入了沉思,他眉头紧锁,在原地来回踱步。片刻后,他停下脚步,缓缓开口:“国难当前,抗日是头等大事。虽然蒋介石心思难测,但此刻,只有团结一切力量,才能抵御日军的侵略。我们可以先答应他的招揽,但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绝不能被他随意摆布。”
众人听后,纷纷陷入了思考。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议,最终达成了共识。他们回复蒋介石,同意加入国民革命军,但同时明确提出保留部队指挥权、自主招募兵员以及优先补充装备等关键条件。令人意外的是,蒋介石很快便回电同意了这些要求。
就这样,陈玉楼的部队进行了改编,正式被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然而,陈玉楼心里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艰难险阻还在后头。
没过多久,淞沪会战爆发的消息传来。日军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调集了大批精锐部队,疯狂进攻上海,企图一举摧毁中国的经济中心,瓦解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国民政府紧急调集大量军队进行抵抗,但战事吃紧,前线急需增援。
“淞沪会战关乎国家存亡,我们必须火速支援!”陈玉楼在军事会议上,神情坚定,语气斩钉截铁,“这一战,不仅是为了保卫上海,更是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未来!”
“魁首,此去淞沪路途遥远,且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我们务必做好万全准备。”林羽神情严肃地提醒道,眼中透露出担忧。
陈玉楼微微点头,表示认同:“我心里有数。传令全军,即刻紧急动员,三日后出发。各师师长务必确保士兵装备齐全,士气高昂。同时,要与友军保持紧密联系,协同作战,不得擅自行动。”
出发前,陈玉楼亲自前往各师进行动员演讲。他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每一位士兵,大声说道:“兄弟们,我们即将开赴淞沪战场,那是抗击日军的最前沿!这一战,我们将面对强大的敌人,但我们绝不能退缩!我们要用手中的武器,让日军知道,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我们要勇往直前,不惜一切代价!”
士兵们热血沸腾,纷纷振臂高呼:“保家卫国,抗击日军!”那声音震天动地,仿佛要冲破云霄,彰显着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
然而,从湖南赶赴淞沪战场,路途遥远,困难重重。部队制定了兵分三路的计划:一部分乘坐火车,一部分走水路,还有一部分轻装步兵急行军。
负责乘火车的第五师率先抵达火车站。站内一片混乱,挤满了撤往后方的难民和堆积如山的物资。哭声、喊声、咒骂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压抑和绝望。师长孙虎心急如焚,一边安排士兵协助维持秩序,一边与铁路部门紧急沟通协调车次。经过一番艰难的交涉,终于争取到一列火车。士兵们迅速登车,火车鸣笛启动,向着淞沪方向疾驰而去。但火车在途中多次因日军轰炸导致铁路受损而被迫停车抢修。每次停车,士兵们都能看到远处的村庄被战火吞噬,百姓们流离失所,孩子们的哭声刺痛着他们的心。他们心中的愤怒和使命感愈发强烈,恨不得立刻飞到淞沪战场,与日军决一死战。
走水路的第四师征用了一批民船,沿着湘江顺流而下,进入长江。江上波涛汹涌,且常有日军飞机巡逻轰炸。一天,天空突然传来嗡嗡的飞机声,几架日军轰炸机朝着船队俯冲而来。师长林悦大声喊道:“各船注意,分散躲避,对空射击!”士兵们迅速拿起武器,向天空射击,一时间,江面上枪声大作。几艘船不幸被炸弹击中,燃起熊熊大火,士兵们纷纷跳入江中,奋力游向其他船只。林悦站在船头,镇定指挥,带领船队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有的士兵在水中奋力游向着火的船只,试图营救被困的战友;有的士兵不顾危险,抢修受损的船只,确保船队能够继续前行。在一次轰炸中,一名年轻的士兵为了保护船上的弹药,被炸弹碎片击中,壮烈牺牲。他的战友们含着泪,将他的遗体小心翼翼地安置在船上,发誓要为他报仇。
轻装步兵在赵猛的带领下,日夜兼程。他们背着沉重的装备,沿着崎岖的山路和泥泞的小道急行军。一路上,士兵们脚底磨出了血泡,双腿酸痛不已,但没有一个人掉队。遇到河流,他们手挽手趟水而过;遇到陡峭的山坡,他们相互扶持攀爬。夜晚,他们在野外就地休息,天一亮便又继续赶路。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常常啃着干粮就着冷水充饥,累了就靠在路边短暂休息,然后又起身奔赴战场。在艰难的行军途中,士兵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没有一个人抱怨。有一次,一名士兵在攀爬山坡时不慎滑倒,滚落下来,受伤严重。他的战友们立刻停下脚步,为他包扎伤口,然后轮流背着他继续前进。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赶到淞沪战场,抗击日军。
经过近十天的艰难跋涉,陈玉楼的部队终于陆续抵达淞沪战场。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战场上硝烟弥漫,遮天蔽日,枪炮声震耳欲聋,喊杀声此起彼伏。阵地前沿,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受伤的士兵在痛苦呻吟,后方的医院里也挤满了伤员,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血腥味,让人作呕。
“兄弟们,准备战斗!”陈玉楼望着战场,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然,他深知,一场恶战即将拉开帷幕,而他们,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