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着笔的手停在半空中,笔尖距离试卷只有厘米不到的距离,沈湘这个姿势已经持续了不少时间,眉头微蹙着,显然是再一次拿不定主意。

第一道题她已经按着心中所想解答了出来,此时让她苦思的,正是第二道题。与第一道题时的那种恐惧不同的是,认为已经揣摩到书苑目的的她此时已经没有了顾忌,而是另外一种犹豫不决。

一个时辰的时间,已经只剩下刻钟不到的时间,第一场考试的人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停下了笔,在最后检查着试卷,等待考试时间结束。剩下的人则仍在奋笔疾书,或犹豫不决,试卷的最后两道题仍然一片空白。

或许她们意识到这两道题才是这次考试的重点,但出于事关当朝皇帝的因素,她们没法给出答案,不敢给出一个答案。

如果说第一道题是触怒圣上,让那一次惨案再一次出现在全国上下所有人话题中的话,那第二道题无疑是在揭露着他的一块伤疤。

天运十年,武朝建立之后那一场铲除权臣军阀的风波已经彻底平静了下来。就在百姓们逐渐忘记这场血雨腥风,投入到积极的生活中时,一场从皇城内传出来的风波再一次成为了街头巷尾乐此不疲的话题。

武文帝最宠爱的云妃,暴病而亡。

这个消息一传出,民间顿时议论纷纷,根本无人相信这个雷同了不知多少次的死亡方式,一时间各种谣言四起,各种版本的云妃之死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全国,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几乎都在围绕着这些消息。对此,帝国也下过命令不准言论,但奈何自由的思想一旦已经开始萌芽,想要再用怀柔政策禁锢就已经不大可能,而再掀起一次文字狱,言论罪也已然不可能,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朝廷也只得放弃了对这个消息的管制,任由各种版本的云妃之死在民间传播。

在各个版本被传得神乎其神,在百姓心里烙下一个印记之时,一个新版本的云妃之死再一次传播开来。很奇特,这一个版本一出现就以更加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也迅速证实了先前所有版本都只是空穴来风,更多人就此认定,这才是真正的云妃死亡之谜。

之所以让更多人相信这一个版本而认定其余都是谣言,据说是因为这一次的消息是从皇宫内部的一个回乡的小宫女那里传出。很奇特,先前的各种版本都说是从皇宫内传出,也有过不少人认定,而区区一个小宫女自然是证实不了什么。之所以人们明知这个消息不见得就是真,还普遍认可这个消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一个版本的云妃之死更加曲折,更加凄惨!

千百年来,凄离曲折的故事往往能够牵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情,这并不能说是人都愿意或者乐意见到有人的命运更加的曲折,而是不忍去否定这么一个故事,更愿意凄凄哀哀,无病呻吟的去为一个故事主人翁的命运惋惜、怜悯,这种东西叫做人性,一种无论你有多坏,掩藏得再深,就算一生无人能够从你身上挖掘出来并将之唤醒也终究不能被你彻底抹灭的人性!

鬼妃,活烹。

建国之初,一个奉武朝为天国的小国因为武文帝巡访到此时被刺杀而激怒龙颜,面临着将被武朝无数铁骑踏得粉碎的危机,关键时候,这个国王唯一的女儿为父请罪,请求武文帝只杀她一人,放过百姓,放过族人。

那一年,漠北的冬天格外的寒冷,身为一国公主的她在武文帝行宫之前一跪便是三日,最后在冽冽寒风中晕倒。就在这时,一直对此视而不见,在行宫中召见各地率兵前来的将领的武文帝却突然收回了大军直捣黄龙的命令,亲自冒着寒风走出行宫将那个已经昏迷在地却无人问津的少女抱回行宫,让随行御医救治。

之后,武文派出信使告知此国国王,削去国号称臣可免于一战。最终此国纳入武朝国境,改为漠北省,国王一族受封爵位,永久镇守此地。而那个幸运未死的公主也随着萧鼎一同回国,离开了故乡。

回到临安之后,这个年仅十七的少女表现出了奇特的亲和力以及聪颖的一面,短短半年时间便甚得独孤皇后欢心,赢得不少宫女太监的敬佩,名声鹊起,最后更是得到皇帝欢心,赐其云贵妃名号,成为后宫的第三个贵妃。

地位的攀升并未使少女发生什么变化,一如既往的待人宽厚,能歌善舞,即使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也能够得到她的尊重,云妃的名号,一天天的在内宫里散播开来,除了另外几个因为失宠而迁怒与她的贵妃之外,谁人提到她都忍不住的竖起拇指大加夸赞。

时间逐渐的流逝,当年的少女已经成为一名绝世美人,在皇后的庇护下,即使有人暗恨于她也无济于事,躲过了后宫的阴谋诡计。然而好景不长,在一次侍寝中,云妃不知为何突然发疯,执匕欲行赐皇上,幸得武文帝身手敏捷,方才躲过一劫。

尽管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武文帝也未处死云妃,只是明珠宫从此形同冷宫,再也不会迎来皇上驾临。面对周遭越来越少的笑脸,越来越多的憎恨鄙夷,云妃也未对此事做出任何解释,与随自己进京的侍女独居宫中,极少出现再出现在人多场合。

这般过去了两年之后,武文帝逐渐的淡忘了此事,开始又出现再明珠宫,再度宠幸于她,曾经消失在云妃面前的那些人又渐渐地回来。对此,她仍如以前一样宽和待人,丝毫不介意在这两年中这些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

命运是多变的,云妃的曲折并未就此完结。就在她重新得回武文帝宠爱,天运十年的某一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一次,身体已经没那么硬朗的武文帝没再躲过锋利的匕首,被刺中龙体,险些命丧黄泉。

上一次因为武文帝并未受伤,并深受宠爱,她方才逃过一劫。这一次,当今圣上却在妃子的床上险些丧命,没有人再能够救得了她。

听闻此消息,皇后娘娘大惊,继而大怒,亲自严查此事,三位贵妃娘娘担忧皇上龙体,日夜陪伴,寸步不离。很快,皇后娘娘在明珠宫内搜到了身穿龙袍的布娃娃,用血画成的符咒等眼熟的东西。

面对这些所谓处心积虑要弑皇复仇的所谓铁证,云妃仍然没有解释,甘愿认罪,最后这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桩刑事案件移交刑部三堂会审,也很快有了结果。云妃因为国恨潜入深宫,骗取皇帝信任侍机行刺罪名成立,铁证如山,按照武朝律例,当夷十族。

当时正值文风复苏伊始,天道也在逐渐的扩大起来,并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在云妃被打入刑部大牢,朝廷派出重兵合围漠北省,准备将云妃受封爵位的族人抓起来的时候,深得皇帝信任的清阳观道人上奏此时必有蹊跷,并获准参与这一事件的调查,最后得出结论:云妃为本无行赐之心,只是所住明珠宫为前朝皇后寝宫遗址,受到厉魂缠身导致行为失控,最终成为鬼妃,杀掉云妃及其族人的话,只会加深怨气,后宫更加难以平静,只有彻底化去云妃身上厉魂,才可彻底平静此事。

于是,云妃在被清阳观所有道人集体施法三日之后,与第四日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刻,被油锅活活烹死,尸骨无存……

云为魅,可信否?

短短的六个字,就如施加的魔法的咒语一般将人的思绪拉到那一场扑朔迷离的风波之中,沈湘拿着笔的手轻微的颤抖着,眉头前所未有的蹙在一起,不是恐惧,而是被勾起了一种情绪。

这一场风波在世间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时候,她还未来到这个世上,但这不代表着她不知道这件事。相反的,在一次偶然中她从一本类似宫史的书籍中看到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也不复杂的事情后,如同中了魔咒一般四处找寻着有关于云妃之死更加详细的书籍,所以她远比同龄人更加了解这件事。

与当时的人一样,她愿意相信这个版本的云妃之死是真的,但也只是相信云妃是这么香消玉殒的,至于所谓鬼妃妖妃,她却不相信,她确信这其中有着很复杂的关联,只是那个命运曲折的女子或是太善良,或是太傻而落下一个如此凄惨的结局。

太善良,或许是因为不想牵连过多,让后宫掀起一片血雨腥风;太傻,是因为太善良,善良到任由一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最后将她推进深渊……

狠狠地吸了一口气,将自己深陷其中的情绪拉回来,一种没来由升起的烦躁在心里萦绕起来。

“云妃之死,无论原因如何,一切都已经盖棺定论,如今书苑却将此事作为试题,难道是想要让此事再一次成为众口热议的话题么?还是书苑想要为云妃洗涮冤屈?如果这事再传到漠北,岂不是又要让云妃全族再一次难过?就算不触怒皇上,那也是一件对他打击很深的事,不是么?”

不住的轻声呢喃着,沈湘心里的烦躁愈发浓郁,片刻后她不再迟疑,银牙一咬在试题上写出了几个柔韧却不失几分刚硬的字:

“颜如书苑,不过尔尔。”

笔落,悠扬钟声响起,第一场考试的时间,刚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