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第一天入学回家
代元宝好奇的问:“成君,夫子留下你们后,都跟你们说了些啥呀?”
代元宝看着两人都喜气洋洋的,特别是代青,从自已来学堂,就没见过代青脸上有别的表情,还是第一次见代青笑的这么开心。
窦成君想着,拜师的事大家迟早都会知道,就直接的告诉了代元宝:“你们出去后,夫子和我们说,想收我和代青为弟子。”
“那这是好事呀!你同意了吗?”代元宝与夫子相处好几年了,知道代夫子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普通,是真心替成君能被夫子收为弟子感到高兴。
几人边往外走,边聊着这件事。
窦成君微笑着说:“我们都同意了,今晚回去就和家里人说这件事。”
说完也正好到门口了,窦成君看见自家爹了,就回头对两人说道:“元宝兄,代青兄我爹来接我了,我就先回了,明日再见。”
“成君,明日见!”两人同时说道。
说完后两人一个往村头走去,一个走向村尾。
窦成君开心的奔向爹:“爹,你来接我啦,你在这等多久了呀?”
窦老三从儿子背上脱下书篓,跨在自已的臂弯上,微笑着说:“没等多久,我也刚到一会儿,小宝第一天上学感觉怎么样啊?”
“我正要跟你说呢爹,夫子要收我为弟子啦!”窦成君开心的扬起头对自家爹说道。
窦老三不太明白,儿子不是已经被代夫子收下了吗?如果小宝没被收下哎,那为什么小宝今天能来上学?但又不好意思开口问儿子,只能挠挠头拼命的思考,这有什么不同......
窦成君还在等自家老爹夸奖呢,就看到爹一脸疑惑,就知道自家爹,可能是不明白这件事代表着什么。
于是开口解释道:“爹,夫子收徒和收学生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夫子收我为弟子后,我这一辈子就这一个师傅,我们的关系就等于父子一样,而老师可以有很多,夫子一般是不会轻易收徒,夫子的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但弟子一辈子就几个。”
听了窦成君的一番解释,窦老三有点明白了,夫子不会轻易收徒,那小宝被夫子收下的话,说明小宝很厉害。
窦老三一脸惊喜的看着儿子:“爹的小宝真厉害,才第一天上学就被夫子看中了,咱们快点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你爷奶,他们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窦成君也开心地说:“嗯嗯,爹我们快回去吧。”(●ˇ∀ˇ●)......
窦老三稀罕地看着儿子,越想越高兴,一把捞起儿子放到自已肩上,开心地说:“坐好了儿子!我们回家咯!”(*^ˇ∀ˇ^*)......
窦成君被这动作一惊,连忙弓起身子抱住自家爹的脸。
窦老三感觉儿子抱稳了,就一晃一晃的大步走了起来,还开心的唱着:“岐山悠悠哟~流水弯弯......”
坐在窦老三肩膀上的窦成君,被这一晃一晃的动作吓得不行,连忙说:“爹,别晃了我害怕,要不还是把我放下来吧爹?”
窦老三一听儿子害怕也不晃了,颠了一下肩上的窦成君,同时两手抓住窦成君的双腿说道:“爹不晃了,坐稳了儿子,咱们回家。”
家里,王氏心不在焉的纳着鞋底。
王氏很担心小宝,心道:“也不知道小宝第一天上学有没有被别人欺负?中午吃饱没?小宝从出生就没离开过我这么长的时间?”
“唉~”
“老三接到小宝了吗?按理说应该快到家了呀?怎么还不见人?”
王氏坐在门口不停的张望。
王氏终于看到窦成君坐在老三肩上回来了,连忙放下手里的簸箕,喜笑颜开的往两人方向迎了过去。
(补充一下,王氏纳鞋底的时候是拿了一个小簸箕接着的,因为除了鞋底以外还有锥子,布,线和剪刀等一些工具,为了防止东西遗失,所以拿了一个小簸箕把所有东西收在一起,一次没做完,下次也可以接着做,做的时候是把簸箕放在腿上支撑着的。)
王氏从窦老三手里接过书篓放下,一边伸手帮着把成君从窦老三肩上放下来,一边满脸慈祥的说道:“回来了小宝,上学累不累啊?饿不饿?饿的话奶先给你拿块饼子吃?”
窦成君被放了下来,站好后乖巧的回道:“奶,我不累,我喜欢读书,夫子和同窗也很好,我也还不饿,一会儿再吃。”
王氏摸了一下小孙子的头说:“喜欢就好,快进屋。”
说完就牵着小孙子的手往屋里走,窦老三在一边看着自家娘一个眼神也没分给自已,无奈的耸耸肩╮(╯▽╰)╭,习惯了,自从小宝出生,爹娘心里就被小宝占的满满的。
窦老三认命的捡起地上的书篓,一只脚刚迈进门槛,就听见王氏说:“老三,把门口装鞋底的簸箕端进来。”
好嘛,看来没彻底忘掉自已......
窦老三无奈的回道:“好的娘!”
说完一低头就看见门口石墩上放着的簸箕,老实的又出去拿上簸箕在回屋。
家里十分安静,也没看见其他人,窦成君就问:“奶,家里其他人呢?怎么都没看见?”
王氏从里屋的柜子里拿出一块“陶酥”递给窦成君:“乖孙,先吃块陶酥,这是过年剩下的。”
(补充一下,在古代也有桃酥,起源于唐元时期,农民将自家带来的面粉搅拌后直接放在窑炉表面烘焙,因长期咳嗽而在烘焙时加入桃仁碎以止咳,这种食品最初被称为“陶酥”,后来因材料和发音演变成“桃酥”)
“奶,我等会儿和姐姐们一起吃吧。”窦成君不好意思自已一个人吃独食。
王氏举着陶酥就往窦成君嘴里送:“你吃吧,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吃了,就剩这一块了,你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补补,听话快吃了。”
窦成君拒绝不了王氏的动作,只能默默的吃了,心里暗暗的发誓,自已一定要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王氏看着正在吃陶酥的乖孙,开心地说:“你大伯娘和二伯娘在厨房准备晚饭呢,四丫在房里,两个小丫头去村里玩去了,你爷爷和你大伯二伯他们还在地里没回来,估计一会儿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