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今日不过萍水相逢,只是在下实在不忍关兄如此人才被埋没,实在是唐突了!

而且雁门远在边塞,不时就会有胡人南下劫掠,危险异常,实在是我考虑不周了,关兄你...”

这时关羽听到杨升的后半句话,回过神来,直接起身打断了杨升的话。

抱拳涨红了脸说道:“杨兄...,不!太守大人怎能如此小看我关羽?

关某一介草民,也知道忠君爱国,今得太守大人盛情相请,岂敢不应?

某刚才实在是有些受宠若惊,故而迟疑...。”

说到这里他直接对杨升拜了下去。

说道:“如蒙太守大人不弃,关某愿为大人马前卒!”

叮!

熟悉的声音响起。

呼!

杨升松了口气,感觉有些不真实整个人晕乎乎的。

关二爷就这么跟自已走了?

不过仔细一想,估计关二爷都不知道他自已有多厉害。

他没有急着查看系统奖励。

深吸口气。

急忙上前扶起关羽,两人相视一眼大笑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

杨升留书一封,还特意留了一坛酒让张飞的管家转交。

随后和关羽、张郃两人一起打马出了涿县,朝西南方而去。

城外。

昨天虽然下了大雨,但对于干涸已久的大地来说也只是稍微缓和了一下而已。

此时的路面早已经干了大半,只有一些低洼的地方还有一些积水。

三人一路打马而行,马力不行就找县城进行更换。

涿郡之行虽然没有收到最初确定的目标张飞,不过意外能收到张郃和关羽也很心满意足了。

这也给他提了个醒。

他不能只凭借自已了解的知识和外貌去发现招揽人才。

随后他就直接开始探测功能,一路走一路看。

但结果却让他一阵失望,并没有发现什么人才。

终于五天后三人进入了井径陉,之后横穿太行山来到了并州的治所晋阳城东门外。

杨升原本打算直接走代郡入大同盆地,直抵雁门关外的。

顺便先巡查一下雁门关城防什么的。

但仔细想了一下,雁门关外的地盘好像已经丢失数年了。

而且,新官上任是需要去上官那里报备一下的。

要知道这个时间段的太守虽然手握军政实权的人。

但一州刺史虽然却有监察州郡的职责,代表的可是大汉天子。

不敬可不行!

再说自已远在冀州,这雁门是个什么情况完全两眼一抹黑,还是先找人打听打听

很明显,并州刺史就是最好的人选!

所以三人经范阳郡再次进入了冀州,最后走常山国进入并州。

而此时的并州刺史并不是大家熟知的丁原,而是一个叫张懿的人。

晋阳城外。

杨升看着眼前这座宏伟的城池,一时之间不禁暗叹道:“好一座坚城!”

晋阳城坐落在太原盆地北部,旁边的晋河河水从整个平原中间穿过,成了晋阳天然的护城河。

这座城池是杨升第一次见到的用墙砖堆砌起来的。

而不是像其他城池一样只是用黄土夯实或者只是在外面砌了一层砖石。

晋阳的城池高度最少都达到了六米多,有多厚就不知道了。

而且还有瓮城,守城的士卒看着也是精神十足。

很快三人进了城直奔刺史府而去。

晋阳虽然是州城也是大城,但明显人口密度不够,街上的人没多少,但穿着都很干净。

更为少见的是,没有其他城池里面随处可见乞讨的人。

但臭味依旧。

杨升三人来到刺史府,直接报上自已的名字就被迎了进去。

但刺史府的大厅就只能杨升自已一个人进去,张郃和关羽两人只能在外面等着。

杨升跟着一个小吏走进刺史府大厅。

见到了这个端坐在主位的并州刺史张懿,一个大约四十五六的年纪,圆脸有些微胖,留着胡须的男子。

同时他还看了一下这个张懿的属性。

张懿字秉枢:武力46,智力86,统帅62,政治78,魅力79。

数值都不错!

杨升径直的走到大厅中间,躬身行礼道:“雁门太守杨升,见过刺史大人!”

说着把早就准备好的印绶和文书递给了旁边的小吏。

旁边的小吏躬身接过,转递给了上首的张懿。

张懿只是坐在主位虚扶了一下杨升。

说道:“杨太守免礼了!你我都是代太子牧守一方,皆是同僚无需如此多礼!”

杨升回了一声:“多谢刺史大人!”

张懿摆了摆手,边示意杨升坐下说话。

随后便接过小吏递来的印绶和文书,直接打开检查了起来。

等杨升坐定后,张懿也看很快完了文书和印绶。

这才开口道:“想不到杨太守居然如此年轻就已经是一郡太守了,真是年轻有为啊!”

说着示意小吏把印绶和文书递还给了杨升。

杨升接过自已的印绶和文书。

拱手道:“刺史大人过奖了!

下官此来晋阳为三件事情,第一便是拜访一下刺史大人,这第二便是希望刺史大人能告知下官一些雁门的情况。”

张懿点了点头。

“好!那本官便与你说说这雁门郡的情况。

雁门郡在雁门关外的强阴、平城、武州、马邑、阴馆、汪陶、繁畤、剧阳、崞县几县均已经失守,治所也已经从阴馆迁到了广武。

年前朝廷划盂县、阳曲、虑虒并入雁门,所以雁门治下现在还有七县之地。

前年鲜卑人兵扣雁门关,老夫一边上书朝廷请求援军,一边只得率仅剩的三千晋阳守军支援雁门关,打算死守雁门关。

战况持续了数月之久,上任雁门太守、郡丞、郡尉等人皆战死在雁门关上。

到后来情况危急老夫连都有以身殉关的念头,老夫想用我的死来唤起大汉朝堂的重视。

眼看雁门都要失守了,鲜卑人不知道什么原因自已退了!

哎!自熹平六年我大汉出征鲜卑不利,我并州连失云中、定襄、朔方、九原四郡。

之后的三年鲜卑人更是连年扣关,数前年最为凶险。

哎!当时不仅是雁门关告急,宁武关、偏头关也是纷纷告急。

我屡次上书朝廷请求援兵,但都是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不瞒杨太守,老夫看着我大汉子民被鲜卑人的铁骑蹂躏,心如刀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