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许家相看的男方,吃过晚饭就走了,正赶上许家五个孩子放学。

现在学校教东西不多,去学校也是每天组织活动,很少有正经上课的,但是许家大女儿许苏华也是念到初中才下来的,虽然许大哥是个农民,但是在上学这件事上,他有他的见解,他觉得读书能让人明目,所以只要孩子能念,他就供。

许芳和大侄女同岁,可是她只念到小学毕业,上初中时要每学期交七块钱,钱在嫂子手里,三个哥哥手里没有钱,大嫂陈艳会做人,明面上不会让人挑出错来,许芳自已又贪玩,陈艳又不关心也不会劝说读书的好处,许芳自已说不念书,她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劝,外人自然不会说陈艳什么,反而感叹许芳自已不争气。

现在想想,大嫂是面甜心苦,何尝又不是她自已不争气呢。

可一个三岁就没妈、的孩子,没有人在身边细心教导讲道理,又能明白什么大道理呢?

许芳看着侄子侄女们从学校回来,朝气蓬勃的样子,心中忍不住羡慕,特别是大侄子和二侄子学习自主,学校不教东西,他们就自学,早在初一的时候,就把初中课本都看完了,二侄子是小学二年级,却也自学到了初中课本,两个孩子求知若渴的听到谁家有书,都会去借。

读书能改变命运,在两个侄子身上体现了出来,一个后来成了大领导,一个成了教授。

孩子们一回来,家里也热闹起来,侄子侄女们先回到后院放下书包,看到许芳和许长明坐在院里,礼貌的喊三叔和老姑。

前院,已经喊吃饭了。

许彦林喊弟弟妹妹去吃饭,他自已走到许芳身旁,礼貌的说,“三叔、老姑,吃饭吧。”

许彦林今年上初二,明年就要初中毕业了,77年高考是在7月传出消息冬天恢复高考的,许彦林没有赶上,他在初中毕业后直接考了小中专。

许芳和大嫂不亲近,但是和侄子侄女们的关系还很好,特别是侄子侄女们还懂事,被许父交代过要照顾姑姑,所以家里一些小活,像打猪草、打柴这些小活,只要放假他们就抢着干,也不让许芳干。

一回来,大侄子就主动先去喂猪,许芳将这些看在眼底,心里滋味也不好受,说起来大哥也不是不关心她。

可是想想前世那些事,她抿抿唇,所以她谁也不怨,怨自已立不起来。

许家兄弟三个没有分家过,所以吃饭都是摆在东屋,许老大住的院。

他们生产队穷,全家一年挣一万多工分,也才八十多块钱,平均算下来,一个人一天八个工分,像许芳这种干活干的不好的,只有五个工分,她还不如同岁的侄女许苏华,侄女还能挣个满工分呢。

一大家子十多口人,又是孩子多,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话也不是没道理,每年挣一万多工分的八十多块钱,一年到底拿不回来,反而因为借口粮还欠生产队钱,其实不只许家,家家都这样。

许家吃的也多是土豆和窝瓜,每天炕桌上就摆两个大盆,一个里面装的糊土豆,一个里面装的蒸窝瓜,最奢侈的就是一盘酱缸咸菜。

家里人多,放了两张炕桌,孩子一桌,大人一桌。

许芳虽然辈分高,但是她年纪小,所以打小就和侄子侄女们一起吃饭。

今天,家里的气氛不怎么好,孩子们能看出父母脸色不好,所以都老实的没人说话,吃过饭后,帮忙收拾桌子就跑回后院去写作业了。

村里今年夏天才通电,但是时常停电,趁着现在还有电,孩子们在睡觉前还能玩一会儿。

许芳被留了下来。

大哥许长春抽着旱烟袋,两条腿垂在炕沿边,胳膊肘撑在大腿上,弯着身子,面朝地面。

大嫂陈艳坐在炕上,屋里只有三人。

陈艳也不指望丈夫主动开口,她对许芳说,“白天家里有客,男方家里看中苏华,找媒人帮忙过来相看相看,就没喊你过来。”

许芳嗯了一声。

心里想的却是前世可没有这个解释,她往大哥那瞥了一眼,也不知道是不是她下午说的话,大哥转身和大嫂说了。

其实事实也确实是这样,许长春听完妹妹的指控,当着妹妹的面没说妻子一句不好,回身等送走男方,他就说了下午的事,指责妻子不该这么做,让妹妹多想。

陈艳被丈夫说了,也不生气,只说让人去打柴,没想那么多。

许长春不是个多话的人,说了妻子一次,他明白日后这样的事也就不会再发生,所以也没有多争论。

陈艳也是了解丈夫脾气,所以才没有生气,只是她心里也不痛快,“丫蛋,我和你大哥商量了,等队上秋收完,就给你安排人家相亲,修果恩那边不管真假,打今儿个起,你出门和老三一起,总之不要落单,让人再看到你和修果恩见面。”

许芳应了,却又说,“我不相亲。”

陈艳不说话,她是那种说话慢声细语,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的人,小姑子拧着来,她不会说严厉的话,只扭头看一旁的丈夫征求意见。

许芳看着这一幕,心想要说做人,大嫂确实弄的很明白也很清楚,哪怕没有外人在场,也不会让人挑出毛病来。

许长春拿掉嘴上叼着的烟袋,仍旧面朝地面看着地面,嘴上却说,“你不相亲,是不想嫁还是不满意我和你大嫂给你找的人家?”

许芳当然不想那么早结婚,况且即便是相亲了又如何?大嫂一看对方条件好,不会让亲事成的。

她说,“不想结婚那么早。”

许长春身子僵了一下,然后说,“你不小了,这事你别管了,我和你大嫂安排。”

许芳还想争辩,转念想反正也不会成,相就相呗,省着弄的像她不知好赖一样,再有等相过亲,到时头疼的也是大嫂。

许芳嗯了一声。

听她不再拧着来,许长春说,“早点回去睡吧,明天苏华坐队上的马车去市里磨面,你帮她把小麦拉到队上去。”

许芳已经起身了,听到去市里磨面,猛的想起前世的一件事,大侄女许苏华当年就是因为去市里磨面,胳膊被砸坏了,养了足足半年,胳膊也落下了后遗症,拿不了重物。

因为给大侄女治病,大哥这一年欠了生产队三百多块钱。

这个时候,全家一年挣一万多工分才得八十多块钱,还不够一家口粮的,三百块钱对许家来说就是一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