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叶曼云打闹着,叶荣开门回来了。

见到张秋,他笑着问道:“阿秋,什么时候到家的?”

张秋单手按着叶曼云的脑袋,不让她起身,回答道:“我刚到不久。”

叶荣点点头,然后把公文包挂在衣架上。

这时,张盈端着菜从厨房出来,看到叶荣说道:“回来啦,洗手吃饭吧。”

然后又对着叶曼云和张秋说道:“多大了,还像小孩子一样闹。”

闻言,张秋松开按住叶曼云的手。

听到母亲这么说,她不乐意了:“什么叫玩闹?明明是他单方面欺负我。”

张盈瞪了她一眼,“你表哥什么身份,会和你一般见识?一定是你惹他了。”

叶曼云气鼓鼓地说道:“妈,明明是张秋在欺负我,你怎么帮他说话。”

张盈瞪了她一眼,说道:“别胡说,你表哥多懂事,肯定是你调皮。”

叶曼云气得不行,就要对着张秋的屁股来上一脚,却被张秋轻松躲开,她一个没站稳,差点摔了个趔趄。

张秋没有理会被摔得狗吃屎的叶曼云,自顾自地去洗手。

菜上齐后,叶荣坐在主位,举着酒杯说道:“阿秋,你新书‘活着’真火啊,光是我周围的同事,就有不少是你的书迷。”

张秋谦虚地说道:“您过奖了,就是运气好。”

叶荣接着说道:“我看报纸上一些作家对你新书的评价,你知道吗?”

这个张秋还没怎么留意,好奇地问道:“他们说了什么?”

叶荣想了想说道:“有的说你的文字朴实中蕴含着深刻的力量,有的称赞你对人性的洞察十分精准,还有的觉得你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风格。反正都是夸你的,说你未来不可限量。”

听了叶荣的话,张秋心中一阵无语,他在写“活着”的时候,怎么不知道自已当时是这样的想法?

这就有点像以前小学时,语文老师拿着一篇课文,然后对其进行过度解读,阐述作者当时在创作时的各种内心想法。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自我进京后,自有大儒为我辩论。

想到这,张秋不禁觉得好笑。

要是作者们在写作时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的真心思,说不定还写不出那些经典的作品呢。

心中虽然是这样想的,但表面上他却神色不动,说道:“是嘛,也许我在创作时真的有这样的潜意识。”

叶荣不知道他的心思,继续感叹道:“要是你能进体制内,光是凭你现在的名望,说不定一年能三连跳。”

说实话,张秋对官场没有兴趣,他这辈子只想当个万恶的有钱人,说道:“老舅,官场那一套太复杂了,我应付不来,真的不适合我。”

……

吃完饭,叶荣叫张秋一起去打羽毛球。

两人打得热火朝天,打到一半,叶荣忽然问道:“阿秋,你‘活着’的手稿还在手里吗?”

张秋奋力一挥拍,把球打过去,回答道:“嗯,还在。”

叶荣接着说道:“能卖一版给我吗?”

然后解释道,“局里有个老领导很喜欢‘活着’,所以想收藏一份,但他又联系不上你,所以我就来问问。”

张秋心中一动,问道:“老舅,你又要调动工作了?”

叶荣没有隐瞒,点头说道:“嗯,有这个打算。”

张秋说道:“既然是老舅你开口,我肯定支持,都是一家人,谈钱就见外了。”

叶荣却坚持道:“那怎么行,亲兄弟还明算账呢,该多少是多少,这可不能含糊。”

张秋看着叶荣,神色怪异,说道:“老舅,不是我打击你,你知道我上一部作品‘暗算’的手稿卖了多少钱?

那可是整整 90 万啊,你那点工资,要想买‘活着’的手稿,恐怕要从改革开放时候开始攒。”

闻言,叶荣接球的动作顿时停了下来,惊讶地问道:“之前报纸上关于你卖‘暗算’手稿的事是真的?”

张秋也停了下来,擦了擦汗水,说道:“不然呢?难道你以为是媒体宣传的噱头?”

叶荣沉默了,别说,他在看到相关报道的时候,还真以为是这么回事。

毕竟类似的消息看多了,总会有先入为主的想法。

见叶荣被自已的话惊到,张秋笑着说道:“所以啊,老舅,‘活着’的手稿算送你的,这就当做我给你的新年礼物了。”

“阿秋,谢谢你了。”

叶荣一脸感动。

如果真的像张秋说的,“暗算”手稿卖了 90 万,而张秋却毫不犹豫地将“活着”手稿送给他,这简直是太大的恩情了,这跟直接把钱拿去扔没什么区别。

张秋摆摆手说道:“都是一家人,不用那么客气。”

说实话,张秋对手稿的价值看得很清楚。

虽然手稿本身有其价值,但也要看具体情况。

比如,若是在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眼中,那就是一文不值;但要是在那些真正热爱文学、珍视作者创作痕迹的收藏家那里,那便是千金不换。

打完球,两人回到家中。

接下来几天,张秋没有回教师公寓。

懒得自已做饭,而骆薇还在柳城没回来,他在外面吃又觉得不卫生,所以就住在叶荣这边。

初六,骆婉淑打来电话告诉他:“‘暗算’的销量已经超过‘白鹿原’,青年文学社又加印了 50 万册。”

初十,骆婉淑再次打来电话:“‘活着’的销量也在节节攀升,已经有超越‘白鹿原’的势头。”

听到种种好消息,张秋自然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除了销量上的喜讯之外,骆婉淑还带来了一个更好的消息,那就是岛国以及法国那边有书商找到青年文学社,想要这两本书的海外版权。

面对这样的机会,张秋自然不会拒绝,这可是他走向国际的第一步。

虽然想得很美好,但他也知道西方市场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接受,毕竟文化差异摆在那里。

相反,张秋更看好岛国这边,再怎么说,它曾经也是华国的附属国,文化的根还是有相通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