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本《论语》几经辗转,最终还好送入了洛阳那几位的手里。

刘继开只能感叹这个世道真的是越来越乱了,自已寻访天下贤才才过去几个月,各地的匪徒蜂拥而起,打劫家舍,无法无天。

没办法,人吃不饱但总是要活着,没有低保,只能抢劫。

糜家商队护卫三百多人,结果遇上了近千人的匪徒,差点就全军覆没,还好,旁边的县兵崇拜刘继开,听到这是他名下的商队,在县尉带领下及时赶来,不然就血本无归了。

刘继开不知道的是,打劫的头子回去就被老大扇了两大耳光子,骂了一句忘恩负义的东西——原来刘继开一路上救济贫苦,一些山贼匪徒盗亦有道,默契的不对这个商队动手,某些利欲昏心、忘恩负义的除外。

蔡邕拿到这本书,读了信,手中的毛笔没有拿住,啪挞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静坐半晌,把信件和论语收好,包在了一个包裹里,亲自坐上马车去了郑玄家。

“老友,你看!”

郑玄读完信,惊为天人,大喜:“世间竟然有如此神物,看来我儒道和该兴啊!”

蔡邕默然不语。

郑玄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也发现了其中的关键。

“不对,这东西有没有用不是我们说的,也不是继开说的,是世家他们说的!”

平民百姓能读书,有了学识就可以参加举孝廉,这无疑是动了世家的蛋糕。

要知道,世家控制他们手下的佃农控制惯了,退一步讲,就算那些农夫读了书不参加举孝廉,也不利于他们对农夫的统治,农夫们会引用圣人的话语来反驳他们压迫理论,甚至会拿着《论语》聚众闹事。

“怎么样,要不要给杨赐说一说?”

此话一说,两人沉默思考。

“我们,先去找梁鹄,他是寒门子弟,不碍事。”

“还有皇甫嵩他们,也都偷偷请来吧,今天云多,夜里暗无天日,不容易暴露。”

“好!”

他们两个是大儒,是憨厚的读书人,哪里会想到朝廷中的弯弯绕绕?

那杨赐,可不止防宦官啊,世家派内部也有矛盾和竞争,他的眼线还盯着其他同派系呢!

那一夜几个人商量的时候,一个小厮突然来报,说太尉杨赐来了。

蔡邕大惊失色,他自信不会走漏风声,所有传信的人都是忠义老实人,三缄其口,怎么会……

在座的人要么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要么是直头直脑的武将,哪里掩饰得过这个在朝堂上斗了一辈子的老狐狸?梁鹄的一个偷听的弟子已经被杨赐收买了。

最终这件事还是捅到了三大派系领头羊那。

刘华支持,没有别的理由,就是刘继开是本家人,天下百姓知道让自已读上书的是汉室宗亲刘继开,对汉朝的统治会更加认可。

杨赐反对,开玩笑,书籍都是世家的立身之本、不传之秘,也是他们拉拢寒门基层文武以及统治百姓的必要工具,如果成了烂大街的东西,那他们的威严何在?他们将来的活路何在?失去了知识的垄断,他们的威慑力和威信力将会大大减小,在朝野上下做官的人的比例也会大大减小。

张让圆滑,并没有表态,而是把这件事捅到刘宏那里去,结果刘宏还在澡游馆那里快活呢,知道这件事,心不在焉的他大手一挥,自便,别烦朕!

最后经历了足足三天激烈的争吵与讨论,双方都做出了退步。

刘继开如果在自已的地盘用,没有人管,大家都还是朋友。

刘继开要是敢让这东西泛滥大汉,对不起,我世家派和你皇权派决裂!

蔡邕火速写封信送给了刘继开,刘继开知道后表示无所谓。

结果他早就知道了,还有什么可惊奇的呢?

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手下,没有一丝一毫的避讳隐瞒。

荀谌这些世家派的人听到了这句话,也料想到了结果,感动刘继开把他们当自已人,如此信任自已,并没有因为此事生出一点隔阂。

周仓这些出身贫寒的人听到这件事也表示无所谓,他们已经习惯了世家坐天下,也知道以主公的脾气绝不会善罢甘休,现在不过是实力还不够强大罢了。

一场风浪就这么平息了,并没有在根本上动摇世家派和皇权派两大派系的关系,刘继开手下也没有发生分化。

果然,真诚才是最终的必杀技!

刘继开也不着急,羽翼还没有丰满,退一步就退一步,现在他的地盘只有雁门郡这一亩三分地,将来他的地盘可是整个大汉,这是你杨赐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还有一点,书籍代表了知识,你允许我在我地盘上使用这些印刷术书籍,那不就是把文化中心地位拱手相让吗?大汉没有门路读好书的莘莘学子会北上,大量寒门才子的人力资源会向他倾斜,血赚不亏。

“报——”

“主公,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

刘继开惊奇,他手下的传令兵可从来没有这么慌张过。

“主公,我们给匈奴的货物在交接后被鲜卑抢了!”

交接后?

“交接完了?那我们拿回来的金银财宝战马什么没事吧?”

“没事。”

“那你慌什么?”

“那……”

“报——”

又一个传令兵冲进来,打断了他的话。

“禀报主公,匈奴气不过派人去追,和鲜卑发生了战斗。”

在场人面面厮觑,这下事情大了。

刘继开作为护匈奴中郎将,必须要对这件事情做出举措,孙乾和郭图摩拳擦掌,已经准备大显身手了。

“报——”

“匈奴右贤王求见!”

右贤王?

那负责汉匈关系的左贤王呢?

“传!”

右贤王走进大堂,眼角的泪痕都没来得及洗去,一见面就跪倒在地上。

“右贤王,怎么了?”

刘继开扶起他,让他好好说话。

“中郎将,鲜卑抢走了我们的货物,我们气不过,派人去追,没想到他们在那里陈列了足足两万大军呐!”

“左贤王带的五千人马,全军覆没!”

“大单于紧急派去一万人马救援,却没想到对方还有不少援军,我方损失惨重,回来的连一半都不到呐!”

刘继开面色阴沉,匈奴归顺大汉的事情人尽皆知,对方这么做完全是在试探,试探自已会怎么处理,那些派来的大军就是在示威。

呵,打不过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就跑来打我?

我是软柿子吗!

“报——”

“主公,根据我方斥候侦察,那鲜卑大军并没有离开,反而在向匈奴王庭靠近!”

“他们有多少人?”

“我方斥候站在高处侦查,有四万人左右!”

在场人面面厮觑,右贤王坐不住,连忙请求支援。

刘继开答应下来,他正愁没借口开战呢!

历史证明,攘外必先安内简直错的离谱,他的做法就是把外部打服了,再去找诸侯内战!

鲜卑、高句丽、小樱花,一个也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