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吾不如林骏多矣!
然而。
林骏的嘴角,勾勒出一抹温柔而自信的笑容。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缓缓转身,面向顾静姝,声音柔和而坚定:
“娘子,我忽有所感,心中涌动着一些词句,想要诉诸笔端。”
“不如,就由你来执笔,将这中秋诗记录下来,可好?”
顾静姝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怔。
她从未想过,平日里温文尔雅、更多时候沉浸在厨房中的林骏,竟也会有即兴赋诗的雅兴。
在她的印象中,林骏虽学识渊博,但展露更多的是他的厨艺,从未在人前显露诗词才华。
这突如其来的请求,让她不禁有些怀疑又满怀期待——
难道,林骏真的酝酿出了一首佳作?
于是,她轻轻点头,应允了林骏的请求,心中暗自思量:或许,今天将是一个见证林骏才华绽放的特别日子。
她缓缓走到书台上的书桌旁,轻抚过细腻的宣纸,提起笔,准备记录下这即将流淌而出的诗意。
林骏大声念道:“《月下独酌》……”
有人开始细细品味起来:“好题,很符合中秋的意境,不过为何是独酌呢?”
有人附和:“且听掌柜讲的是何意?”
在场的才子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听题,此诗不差,但是一想到掌柜的只是一个厨子,他的诗恐怕又高明不了。”
正在众人窃窃私语之际,林骏再次开口: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众才子的脑子,顿时出现了诗人借酒浇愁,想要用酒来镇住忧愁的无奈情景。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林骏继续喊道,顾静姝的簪花小楷迅速将他所言记录下来。
有才子感叹:“掌柜的,把饮酒行乐,说成了人世间最有意思的事情,不愧是性情中人。”
“可是他恶意贬低了伯夷、叔齐、颜回等圣贤,是否过于目中无人了?”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林骏吟完了一首诗。
这才拿起一旁的酒壶,直接对着嘴喝了起来。
顾静姝轻抚过墨迹未干的宣纸,缓缓放下笔,心中满是对刚刚挥就诗篇的感慨。
她闭目凝神,再次沉入那字里行间,细细咀嚼着每一个字、每一份情。
诗中描绘的场景,仿佛一幅幅画卷在她脑海中缓缓展开,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细细品味着诗中之意。
便可感到,林骏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
那愁苦,不是浅尝辄止的忧伤,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命运不公的深刻体悟,尤其是对自已才华横溢,却未得施展的深深遗憾。
然而,林骏的非凡之处在于,他并未让这份愁苦将自已吞噬于无尽的黑暗中。
相反,他以一种近乎叛逆的姿态,在失意与落寞中发掘出了生活的另一面——
烹饪与饮酒的艺术,成为了他慰藉心灵的良药。
在炉火旁翻飞的菜肴,在杯中轻轻摇曳的酒光,都成为了他表达自我、释放情感的独特方式。
面对生活的重压与不公,林骏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豁达与乐观。
他的笑容里藏着对世俗的淡然,他的举止间流露出一种狂荡不羁的自由。
这种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自我、寻找乐趣的精神,让顾静姝这位习惯于刀光剑影的练武之人也不禁为之动容。
当她从沉浸于林骏的诗中无法自拔时。
整个会场,突然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宁静之中,静谧得连空气都凝固了。
在这片静谧之中。
一群才子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顾静姝写好的《月下独酌》之上。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专注与深思。
他们或轻抚胡须,或轻敲桌面,细细品味着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词,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然而,在这群沉浸在诗歌世界中的才子之外。
牛二等人,却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脸上满是焦急,不时地抓耳挠腮,显得异常烦躁。
牛二心中一片茫然。
对于他来说,林骏的诗就像是天上的星辰,遥远而缥缈。
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意境。
听林骏的诗,就如同牛嚼牡丹,只觉得满口生涩,无法分辨其中的好坏。
牛二心中暗自焦急,他本就对林骏抱有偏见,希望能在这次诗会上看到林骏的失败,以证明自已的“独到见解”。
但此刻,看着周围才子们那沉醉于诗歌之中的表情,他又觉得,这首诗似乎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差劲。
不知过了多久。
众人才听到一声长叹。
孙仲熙别过了脸,只觉得自已的喉咙发紧,想要说些什么,却只化为一阵长叹。
他踉踉跄跄推开众人,奔向门口。
却又发现自已忘了付钱。
匆匆忙忙丢下一块碎银之后,他迅速逃离了此地。
出了门口,这才传来孙仲熙的点评。
“此《月下独酌》构思奇特,笔触异常细腻,完全体现了掌柜怀才不遇的寂寞和性情中的孤傲。”
“而掌柜的受此打击,却并未沉沦,反而在失意中开了这家酒楼,如此旷达乐观的精神,实乃吾辈楷模!”
“吾准备一月有余,作了一首中秋诗,原本想着夺魁。”
“现如今,听闻掌柜的《月下独酌》之后,实在无颜拿出拙作。”
“吾不如林骏多矣!”
众才子,在孙仲熙那番带着无奈与钦佩之情的话语,渐渐消散于空气中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低沉而悠长的叹息。
他们之中,不乏平日里以诗会友、才情横溢之辈,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几首自认为得意之作,准备在这场诗会上大放异彩。
然而。
当林骏的《月下独酌》如一轮明月般皎洁升起,照亮了整个会场,那些精心准备、满怀期待的诗作,突然间变得黯淡无光,失去了与星辰争辉的勇气。
几位在文坛上小有名气,平日里自信满满的才子,此刻更是面面相觑,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原本打算以压轴之姿,用自已的佳作震撼全场,赢得满堂彩。
但此刻,面对《月下独酌》那超凡脱俗的意境、深邃细腻的情感表达。
他们意识到,自已的作品与之相比,就像是溪流之于江海,萤火之于皓月,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于是,这些才子们,没有一个人敢轻易拿出自已的作品来与《月下独酌》相较。
牛二和马三交换了一个眼神:这首《月下独酌》,真的很好吗?
马上无奈地回以一个眼神:那我哪知道,我又不会作诗,我只会出馊……鬼主意。
林骏当然明白,自已刚刚吟诵的《月下独酌》,远非诗仙真正的巅峰杰作。
然而,即便是李白的任意一首诗作,被带入通济县这个小县城中,其影响力也足以震撼全场,无人能出其右。
看着周围才子们或惊讶、或赞叹、或自愧不如的表情,林骏不禁暗自感慨。
这一刻,没有任何人敢轻易上台作诗,才是正常的现象。
因为他们,不愿以平庸之作与之相提并论。
而且,受到了林骏的影响,才子们纷纷要求上酒。
他们也想尝一尝,这种酒后豁达的感觉。
不多时。
酒香四溢,弥漫在整个酒楼之间,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诱人的醇香。
梦回廊中珍藏的佳酿,竟在短短几个时辰内被抢购一空,空荡荡的酒架显得格外冷清。
林骏望着空空如也的酒架,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未曾料到,临时准备的一批酒,竟然同螃蟹一般,受到了食客们的狂热追捧,一时间供不应求。
马三心中暗自盘算,林骏的这次不仅赢得了名声,更让梦回廊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但马三并不甘心,他想着,不能让所有的好处都让林骏一人独占了去。
他必须赶紧想出一个对策。
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又一个念头。
最终,一个计划逐渐成形。
马三在牛二耳边,耳语了几句。
牛二迅速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