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洪承畴战败的消息八百里加急传回京城的时候,朱由检正在御书房中焦头烂额地处理政务。

听到侍卫传来的急报后,他心中一惊,立刻拿起了洪承畴的奏折仔细阅读起来。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朱由检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最后终于忍不住雷霆大怒,火冒三丈。

他愤怒地将奏折扔到地上,拍案而起,口中喃喃自语道:“可恶啊!这些屯卫兵都是饭桶吗?十万大军竟然连一座新建才十个月的城池都攻不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由检越想越气,觉得自已的胸膛仿佛要炸开一般,疼得厉害。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已冷静下来,但内心的怒火却仍然难以平息。

他转身向门外喊道:“来人啊!快去把诸位阁老全都请来议事,朕倒要看看他们对此事有何看法!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那帮废物丢尽我大明的脸面不成?”说完,他重重地坐回椅子上,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之中。

阁老们听闻此事后,心急如焚,急忙赶来。朱由检坐在上方,怒发冲冠,大发雷霆,而下方的阁老们则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

朱由检发泄完心中的怒火之后,也深知如此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于是,他强压下心头的愤怒,语气渐渐缓和下来,说道:“诸位爱卿,都看看这份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吧。”

此时,站在一旁的大太监王承恩连忙将八百里加急的奏折逐一递给众位阁老。

待众阁老都看完这奏折后,朱由检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应当如何处置呢!”

温体仁站了出来,他深知洪承畴在奏折中的言论实际上是在暗骂他们如猪一般愚蠢,但他并不相信仅仅十个月的时间就能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

在他看来,洪承畴所言过于夸张。

如今无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多少也有他们的责任在其中。

他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此次洪总兵所言或许存在夸大其词的成分。即便那反贼经过十个月的发展,恐怕也难以具备强大的实力。也许只是有些棘手,需要我们朝廷给予一些筹码作为交换条件罢了。”

周延儒听到温体仁所言后,立刻站起身来,语气激昂地说道:“温阁老说得极是!这些武官一旦手握兵权,便会变得嚣张跋扈,虚报战功之事屡见不鲜。此次定然没有他所说的那般严重!就算给他们十个月的时间去建造,也绝对不可能达到他描述的那种坚固程度。”

周延儒微微眯起双眼,继续分析道:“况且据老夫所知,这城墙乃是五个月前开始动工建造的。要知道,想要筑起一座坚固的城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还需要经过诸多繁琐的工序。光从时间上来讲,根本就来不及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此时,其他几位阁老也纷纷附和起来,表示赞同周延儒的观点。

他们连连摇头,纷纷说道:“绝不可能!此事断无可能!”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众人对那位武官所说的情况表示怀疑和质疑。

因为没吃过猪肉,都见过猪跑,这种建造速度从古至今就不可能发生,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一般。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水泥!

这可真是卡到他们的知识盲区了!

朱由检聆听完众阁老的言论后,不禁陷入了深思之中。

他翻阅过无数的奏折,对于建筑工程方面的事务也略有涉猎,此时此刻,他开始仔细琢磨起这些问题来。

经过一番思考和分析,朱由检逐渐意识到,似乎众人所言非虚。这样的建造速度确实超乎寻常,让人难以置信。

但是洪承畴那边的事情依旧需要去处理,如果不去派兵支援,那么这件事就算是彻底失败了,那个名叫龙也的反贼将会继续嚣张下去,其他乱臣贼子有样学样,到时候大明朝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朱由检皱着眉头,继续开口询问大臣们道:“那么诸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处置呢?洪总兵如今传信回来说无法彻底消灭龙也一伙人,而我军此次出兵不但遭到了伏击导致溃败,还损失了大量的粮草和钱财。”

“如果就这样退兵,恐怕会助长山陕两地反贼的士气,毕竟此地才刚刚平定不久,绝不能不处理啊!”

周延儒一脸严肃地说道:“以老臣之愚见,非得派出十万精锐兵马不可啊!只有这样,才能狠狠地打击那条恶龙的气焰!要是任由它这般张狂肆虐下去,那山陕两地的叛贼肯定会有样学样,到时候死灰复燃,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啊!所以,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朱由检一听这话,牙齿紧紧地咬着嘴唇,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出兵十万剿灭这个最大的反贼——龙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心。

他斩钉截铁地吩咐道:“内阁立刻拟旨!继续增兵十万,并派遣总兵前去协助洪承畴。务必将那龙也一举消灭,如果无法完成任务,就让洪承畴提着自已的头颅来见朕!朕绝不容忍这样的废物存在!”

此时的朱由检心情沉重,但眼神坚定。他默默祈祷着,希望这次出兵能够顺利成功,早日铲除叛逆,还天下一个太平。

但实际情况可能要让朱由检失望了,这次的出征,只会得到最坏的结果。

但对他的未来却是一个重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