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前番略施苦肉之计,加上求得始皇帝诏书,正式册封蒙毅为蒙家军副将,易小川也终于答应接下蒙家军这副重担。

虽然谱牒上恢复了蒙毅的身份,但是大家更习惯称呼他为易小川,易先生,小川等称呼令人感觉更亲切!

此时蒙恬已经中毒颇深,行动多有不便,小川已经成为了30万蒙家军实际上的统帅!

近日北方匈奴人再次犯境,始皇帝遂下令蒙家军前往讨逆。在蒙恬的带领下,大军火速开拔。

此次战役,蒙恬坐镇中军大营以提供后勤辅助,前线全权由易小川指挥。

易小川指挥若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加之蒙家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所到之处皆望风披靡,攻城掠地大胜而归!

此战歼敌万余,易小川命令兵士们将匈奴人首级悬挂于城墙之上,以儆效尤!

俘虏中男性全部坑杀,女性尽皆贬为奴隶,分赏给有功士卒。

从此北方边境大定,匈奴人、胡人尽皆远遁,谈蒙家军色变!

易小川取得如此大捷,加之蒙恬推波助澜,因此他在军中威望日盛!

他知道,古今成大事者,需要有绝对的忠诚的班底!所以他礼贤下士,对军中将校多有拔擢,开始培植对自已绝对忠心的部属。

同时,与兵士同甘共苦,努力提高伙食待遇,散尽自已的私人财物帮扶那些家境特别困难的士卒与家人,军中人心凝聚力大增!

朝中得知胜利的消息,始皇帝十分高兴,自然要大加奖赏。便封赏蒙毅(易小川)为武安侯,封地河内郡,食邑十万户!

携此大胜之威,易小川赶忙上奏谢表,实际上用意是催促和建议秦始皇赶紧立扶苏为太子。

“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为社稷长久计,请立公子扶苏!”

这也是人心所向,公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仁,有政治远见。不但在老秦人心目中一直是下一任国君的最佳人选,在天下人心目中也是唯一的继承人。

所以后来秦始皇突然驾崩之后,赵高、李斯篡改遗诏,令秦二世胡亥继位,并令蒙恬、扶苏自尽。才会引起轩然大波,各路起义军都不约而同的打起公子扶苏的旗号!

有鉴于此,易小川认为不如早定下名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如果始皇帝现在直接下诏书册立扶苏为太子,也可安定天下。

然而易小川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始皇帝是何人?千古第一帝王,连上古的三皇五帝皆不放在眼中。

始皇帝现如今是一心求长生,觉得自已以后要长生不老了,加上自已正值春秋鼎盛时期,根本不考虑立嗣立储问题。

见易小川此凑,大殿上群臣尽皆附和!始皇帝面露不悦神色,这是盼着朕早死啊!

一旁侍候的太监赵高早就被胡亥收买,也知道如果扶苏上位之后肯定没有自已的好果子吃,所以此刻必须竭力阻止。

便上前撺掇着“易小川妄议立储实属僭越。公子扶苏在朝内党羽众多,也不得不防啊,陛下!”

“微臣近日听闻前方长城出现一处倒塌,传闻中所言是被孟姜女哭倒的。臣以为此事绝不可信,必是有人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不佳所致。”

“不如,派一人前去监工督造!”

“当派何人前往啊?”

“公子扶苏!”

“传旨,公子扶苏立即北上,辅佐蒙恬修筑长城,以做监造!”

接到通知后,公子扶苏不疑有他,即刻启程前往北地!

蒙家军中,接到消息的易小川陷入沉思。始皇帝陛下还是抱有长生不死的幻想,不肯册立太子。

好在扶苏马上要来这边,自已必须保护好扶苏安全。

根据历史经验来说,始皇帝病逝沙丘应该就在一年时间之内了。需得早做准备!

十五日后,公子扶苏的车驾来到了军营前,接到兵士的回报,易小川马上出营门大礼相迎:

“蒙家军副将蒙毅,拜见公子!”

“蒙毅将军不必多礼”

“前些日接到公文呈报,言公子不日即将抵达,末将已经为公子建好行辕,公子可直接前往安顿。蒙恬将军身染重病不能前来迎候,还望公子宽恕!”

“蒙毅将军安排十分妥当,我很满意,暂且安顿各随从,再与你一同探视蒙恬将军”

不多时,公子扶苏与易小川一起出现在蒙恬的军帐之中,只见蒙恬病容憔悴,让人担忧。

见公子扶苏入内,蒙恬拖着残躯就要站起,扶苏马上过去搀扶,让蒙恬将军继续安坐。

“公子,我已病入膏肓,药石无医。临死前有一言,蒙家军由我弟蒙毅接任我很放心。都城中赵高、李斯沆瀣一气,早有阴险图谋,若他日始皇帝驾崩,我担心此人作乱。公子担负社稷之重,切记保护好自身。若遇疑难之事,可问于蒙毅!”

“蒙恬将军所言极是,我必早做打算!蒙毅将军忠勇可嘉,我也是一见如故。将军且歇息养伤,我再去请都城中名医前来诊治!”

出了营帐,听闻蒙毅解释,蒙恬乃是中毒颇深,已是无救。扶苏叹息不已,堂堂帝国统帅竟然要死于小人之手,投毒偷袭如此下作。

“他日我若能够登上大位,必铲除赵高等奸佞!李斯贵为相国,不思报国,居然为一已私利为虎作伥,亦是死有余辜!”

“公子英明!蒙毅必誓死追随。”

“我知你蒙家世代从军,尽皆是忠君爱国之典范。如今这蒙家军军容严整,装备精良,为我大秦守护北疆,将军责任重大。”

“大秦国力蒸蒸日上,我作为将军亲眼见证这繁华盛世,亦倍感荣幸!然而公子须知,大秦虽横扫刘国统一天下,然六国贵族仍有多不服者。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一旦天下有变,大秦若群龙无首,六国贵族又群起来攻,则大秦危矣!”

“将军但有赐教,可直言无妨!”

“末将听闻那赵高、李斯二人已经投靠了胡亥,公子须早做打算。”

“我那二弟胡亥并无才德,父皇定然不会传位于胡亥的。”

“末将自然知晓。然而赵高、李斯为何明知胡亥不可为君,仍为此逆天之举?此二人都不是愚笨之辈,实则是因为胡亥年幼好控制,他们才好把持朝政;二则怕为扶苏公子所不容!”

“如之奈何!”

“公子可分而治之,李斯的独子李由现为我麾下校尉,此人忠勇可信。可先加以笼络,以公子名义晋升李由为中郎将,让李由传信于李斯,并许以重利厚赐,使其保持中立,单独对付赵高一人必是手到擒来!”

“蒙毅将军真是智勇双全,此计妙极。”

“我上次进宫面见始皇帝陛下,观陛下虽面带红光,实则内里空虚,陛下沉迷方士丹药,以我观之,恐年内便会薨逝!”

“我困守北疆,鞭长莫及。一旦父皇有变,恐来不及也”

“始皇帝陛下若传位于公子,末将必护送公子前往咸阳登基;届时若赵高篡改诏书于胡亥,末将必起麾下大军杀奔咸阳,扶保公子登大位!”

“大善!”